玩具出口企業內憂外患 行業洗牌風險劇增
內外交困
深圳玩具企業的遭遇,在本質上與服裝、電子等傳統制造業近年來的境況并無不同。很多臺資和港資玩具企業長期以OEM(代工生產)生存為主,并無產品研發和市場銷售能力,這兩年被迫關閉的臺資或港資玩具企業的數量堪稱眾多。
7月14日,作為世界第二大玩具品牌代工廠的東莞素藝玩具有限公司因不堪成本壓力突然倒閉,引發外界對玩具企業命運的感嘆。
綜合成本高位震蕩及人民幣升值導致玩具企業利潤已經逼近盈虧點。深圳某玩具制造商說,尤其是今年稀土價格不斷飆升,導致電機也隨之漲價。4月1日一個電機供應商打來電話,直接將電機價格從每只2.95元漲到5.8元,“我說我之前打給你60萬的預付款就不起作用了?對方則直言:"對不起,現在我電話通知你的就是漲價。"”
在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香港工業總會、香港玩具協會和香港玩具廠商會對149家在內地有業務的香港玩具廠商調查發現,原材料價格上升、內地工資上漲和出口市場疲軟成為現階段香港玩具廠商面臨的最大挑戰。62.4%的受訪企業表示2011年營業額比去年差,57%預計明年業務將轉壞。
劉艷芳和谷武都認為,歐美經濟形勢低迷、歐盟和美國玩具安全標準提升、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多種因素的同時夾擊,是導致深圳玩具企業腹背受敵的直接原因。而事實證明,玩具企業的OEM生存方式不可持續。
洗牌,尋找出路
倒是一些內地民營玩具企業在近兩年的出口轉內銷過程中逃過一劫,內資和外資玩具廠商的不同遭遇引發行業洗牌。
谷武說:“一些臺資和港資玩具企業的大量關閉,導致市場訂單向內資企業轉移,其中很多訂單不可避免地轉向我們;一些存活下來的外資玩具廠,也開始向我們尋求OEM生產;而深圳、汕頭的民營玩具制造商也紛紛吸納這些外資企業的生產訂單或銷售管理人才。”
開拓新興外銷市場是玩具廠商的無奈選擇。谷武表示:“我們已經決定不再把歐盟作為我們主要的出口區域。”谷武在2011年通過開拓俄羅斯市場才使得全年出口取得不錯的增長,“今年我們在俄羅斯市場做得非常好,承接了大概300多萬美元的訂單。”
但近幾個月以來,阿根廷、印度、墨西哥等新興市場也出現貿易保護力度加強并持續蔓延的趨勢。
此外,深圳海關的一份分析報告稱,今年以來國家多次上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資金緊張已嚴重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活動,占玩具企業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面臨更為嚴峻的壓力,如以“玩具城”著稱的東莞市石排鎮,已有六成以上小規模工廠停工,玩具行業面臨新一輪洗牌的風險急劇加大。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