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10年 中國民族日化品牌近乎全軍覆沒
前瞻產業研究院日化行業研究員表示,在收購小護士不久,歐萊雅曾宣布推出新一代全新小護士與卡尼爾護膚系列產品,并表示要把小護士發展成為中國第一大護膚品牌。但幾年后,市面上幾乎已看不到小護士的廣告,連專柜也陸續被撤。
加入WTO后,擁有相同遭遇的還有大寶、絲寶等一大批民族日化品牌,而丁家宜恐怕也將面臨被塵封的命運,中國日化行業所產生的巨大變革由此可見一斑。
以大寶為例,1990年大寶推出了SOD蜜系列產品,市場份額一度高達15.76%,并曾連續8年獲得全國市場產銷量第一名。然而入世以后,大寶“天天見”的日子漸漸遠去。
2008年,時任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協會秘書長陳少軍說:“客觀上講,大寶近幾年的發展趨于停滯不前,銷售業績始終在七八億元附近徘徊。”而劉靜安也表示:“2003年,大寶在護膚品行業中市場份額近18%,遠高于其他競爭對手;但到了2005年,大寶在國內化妝品700億元的市場份額中僅占到1%。”這一切似乎都表明,大寶被收購似乎不可避免。
事實上,在強生收購大寶以前,業內人士就已經開始對大寶的未來表示擔心。對此,強生方面在收購當日表示:將保留并發展大寶品牌。顯然,近年來大寶的發展并沒有得到多大的改變,重寫小護士的沒落命運。
業內人士認為,強生收購大寶后,不僅可以直接減少一個競爭對手,還能獲得其銷售渠道、信息資源以及現成的工廠設備,可謂一舉多得。并購的動機源于競爭壓力,外資往往通過消除或控制本土企業來提高自身的競爭優勢。
時至今日,民族品牌已所剩寥寥。有分析人士指出,外企收購的慣用操作方式是:在獲得本土公司管理權后,通過雪藏、錯位、透支等方式“溫水煮青蛙”,將購得品牌消滅于無形。
誠然,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只要不涉及國家安全和壟斷,收購行為無可厚非。但多年以后,驀然回首,卻發現民族品牌早已遠去。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