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百年巨頭諾基亞隕落的原因
敗給“追求規模和速度”!拒絕客制化,失去美國市場
缺席美國市場,是因為怕延遲在其他市場推出新品的速度。“我們是規模跟成功的犧牲者,”諾基亞執行副總裁麥德薇(Mary T. McDowell)接受《哈佛商業評論》訪問時曾說。美國市場主要是由大電信商所主導,為了市場劃分,他們會非常強力個別要求打造特殊功能。相對剝奪其他市場產品開發的資源。
不愿早一點放棄已落后的軟件作業系統Symbian,原因在于,除Symbian曾在市場有近8成的成功紀錄外,其另一個關鍵是,諾基亞就是靠軟、硬件一手包,才能隨時需要改變設計時,又快又便宜。
而這點,也是當初摩托羅拉(Motorola)敗給它的理由。
最后,諾基亞連翻身的希望——新作業平臺MeeGo都失去。
“那是2007年,iPhone推出那一年,我得到一個新的任務,去設計一個全新的作業系統Maemo(MeeGo作業系統的前身)。我們集中了全球最好的軟件人才,大約60人。在赫爾辛基的大樓里,我們是最重要、最神秘的計劃,我們被隔絕,大家不能接觸我們,我知道有些事將發生(Something is coming)。”一位不愿意具名的諾基亞前設計主管對我說了一個故事。
但是,當2009年諾基亞做了組織改組后,情況開始出現變化。
諾基亞把設計團隊分成兩塊————裝置與服務,“兩邊軟件的看法不同,一個要用QT,一個用Webkit。”于是,就在琢磨哪種技術的風險較低時,Maemo整個開發行程大延。
“為什么沒有主管可以跳出來強勢主導?”我問。
“管理的主管罩不住技術的。他關心value(價值),他關心figures(數字)他不關心產品。”他回答。
“你看這張照片,”他把電腦打開,照片里,有六個人圍著在一起。
“這是iPhone第一次出現在諾基亞大樓,大家第一次去解析它。”
“這些人呢?”我隨口問。
“有三個已經離開。”
錯過MeeGo后,接下來的故事發展如我們所知,諾基亞宣布裁員,選擇與微軟(Microsoft)攜手,希望突圍。Google副總裁古諾托(Vic Gunotra)批評:“兩只火雞合在一起成不了雄鷹。”因為兩者都是舊時代的案例。即使諾基亞今日仍是手機領域的第一名,仍手握110億歐元的流動資產,要談倒閉還言之過早。
但是在另一個范式早已展開的新時代,獲利能力卻持續走下坡,當蘋果一支手機可以賺258美元時,諾基亞只能賺10美元。
“是高效率的成本控制思維,殺死了諾基亞該有的創新。”芬蘭之旅的尾聲,我很想把這答案列為謎題解答。但,太多矛盾仍在沖撞著。
1990年初,諾基亞面臨生死關頭,不就是靠賣掉其他非核心業務,只專注專長的事情——手機,才得以存活?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1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