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股市跌入熊市 “退出病”日益嚴重
“風暴眼”轉移至新興市場
最近一兩周,投資人對于美國將很快啟動QE退出的預期再度升溫,這也可以從美股上周的大跌看出端倪。
19日,美股道指連續第四天下跌,創下今年以來最長連續下跌紀錄。上周,道指累計下跌超過2%,創下一年來最大周跌幅。與此同時,10年期美債收益率本周來到兩年新高。
AMP資本投資公司的資產配置主管納伊米表示,美國正在計劃解除空前的貨幣政策刺激,這難免會讓市場感到緊張。
隨著就業和整體經濟形勢好轉,美聯儲可能最早在下月中旬的議息會議上就宣布啟動QE退出。彭博上周對華爾街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受訪者認為9月份啟動QE退出的概率達到了65%。湯森路透的最新調查也得出了類似結果。
在一些人看來,QE退出可能成為新興市場的一大轉折點。前大摩外匯策略主管、現為一家對沖基金合伙人的任永力表示,前幾年長期盤踞在美歐市場的“風暴眼”,現在已經轉移到了新興市場頭頂。“這對亞洲來說可能是個大問題。”他說。
瑞銀財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資總監亞歷山大·弗里德曼上周在為上證報撰稿時則指出,過去五年來,發達國家低增長和低息的環境,促使那些尋求高收益的投資資本源源不斷地流入新興市場,為這些地區的經濟和資產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如今,隨著美國趨于退出QE,加上金磚國家的增長日益放緩,追求收益率的國際資本“被迫”流入新興市場的格局將被終結。
弗里德曼認為,資本流動仍是目前市場以及經濟的重要推動力量,鑒于此,投資人應該順勢而為——避免在現階段大舉介入新興市場,轉而投資美國等更為穩健的市場。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過去幾年中,在以美國為首的全球低利率環境中,包括印度、印尼和泰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可以輕易地吸引到大量的國際資本來推動國內增長,同時便利的信貸資源也助推了這些地區的內部消費,進口大幅增加。
但與此同時,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加上美歐等發達經濟體復蘇不均衡,很多新興市場的出口前景惡化,這使得很多新興經濟體出現了較大的經常賬赤字。隨著投資人尋求更高的回報,那些有著較嚴重經濟失衡問題的經濟體首先遭到了懲罰。比如,巴西的經常賬占GDP比重達3%,印度為4.8%,南非則高達6.5%。
QE退出利空兌現前波動猶存
不過,弗里德曼也指出,對新興市場來說一個好消息是,與上世紀90年代的混亂時期相比,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目前的情況要好很多,許多新興經濟體削減了經常賬戶逆差,借貸更多以本國貨幣進行,并且增加了外匯儲備,從而減輕了對外國資本流入的依賴,因此受資本大規模流出的影響減小。
中金則認為,總體上,由于資本流向逆轉以及內部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目前主要新興經濟體面臨的風險在上升;但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相比,主要國家各項經濟金融指標都明顯改善,目前新興市場爆發大規模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較小。
市場人士認為,在圍繞退出的不確定性消除之前,新興市場的波動可能還會持續。“未來幾個月中,直到美國的國債收益率穩定下來,我們會看到全球股市進一步動蕩。”AMP資本的納伊米說。
平安證券香港資產管理部董事總經理陳至勇說,近期新興市場資產劇烈波動,最大原因在于對美國QE退場的擔心,后者讓市場對于資金抽離新興市場的疑慮加深,加上部分國家近期出口數據不佳。
盡管不少人都預計9月份將是QE退出的起點,但陳至勇表示,現在還很難定論美聯儲何時開始動手。“我認為美聯儲也在探風,如果市場反應太激烈,或是經濟復蘇不如預期,就往后延。”
瑞銀外匯部門的主管理查德斯近日表示,如果10年期美債收益率9月份還在2.8%或2.9%的高位,那么美聯儲在下次議息會議上開始啟動QE退出的概率可能降至最多五成。眼下,很多經濟學家和市場人士都認為美聯儲9月份啟動QE退出的概率高達七、八成。
分析人士認為,只要美聯儲沒有明確何時開始縮減購債規模,金融市場的波動可能還會持續下去。只是在此期間,如果市場過于動蕩,美聯儲官員會偶爾出面喊話安撫一下。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