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危局 模糊的代價
中國移動能走出非議么?
中國移動迷失移動互聯網,這加飽受批評的國企,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遭到市場的淘汰?
一個未來模糊的國企,一個失去了靈魂的公司,一個在公眾眼中吸金機器,正在成為外界給中國移動貼上的揮之不去的標簽。
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組漫畫,孩子的夢想,是一公斤的母愛。出生于10多年前的中國移動,它的夢想是什么呢?被尊重?被認可?
被貼上那么多負面標簽的中國移動,也許并不知道大家不滿它什么,又誤會它什么,正如外界不知道中國移動究竟想要什么,4G引領全球?移動互聯戰略?市值不斷攀高?自主品牌手機?飛聊挑戰微信?——在很多旁觀者看來,中國移動就像一個黑洞,在猛烈吞噬靠近它的一切,包括它自己的未來。
10多年前,中國移動曾大膽復制了日本運營商的I-MODE模式,在2001年快速引進了200多家合作伙伴,此后,合作伙伴的蜂擁而至再也沒有停止過。然后,合作伙伴各式各樣的違規動作,讓中國移動在嘗到了甜頭之后煩惱倍增。
中國移動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未來。于是,在重構和清理的過程中,曾經的很多合作伙伴們被“拋棄”;于是成了“沒有伙伴的公司”,那時候的中國移動,變得沒有生態系統視野、沒有伙伴關系的公司,也不會有基業常青的未來。(詳見本刊2010年12月刊,《中國移動:沒有伙伴的公司》)
在中國移動義無反顧地吞噬了曾經為其帶來巨大成功和榮譽的合作伙伴之后,卻并沒有能夠建立起規則完善思路清晰的合作模式。他甚至吞噬了自己一手打造的移動夢網帝國。
當年的SP小弟們開始高調進軍移動互聯網的時候,中國移動則開始吞噬自己曾經引以為豪的移動互聯網業務。騰訊、新浪,這些10年前為從中國移動的增值業務大碗中分得一勺湯,愿意無數次放下身段登門造訪的互聯網企業,正以勢不可擋的力量撲面而來。
飛信,被移動的內部人士認為只是他們很多業務中的一小部分,他們只是專注地埋頭苦干做其他“賺錢和重要”事情,而炒得滿天飛的微信和飛信之爭只是浮云,只是出現在講話稿中的老板式恐懼癥而已。
但是不能否認,面對騰訊的微信,中國移動有了“信令危機”,還有不得不承認的“收入危機”。管道,抑或是智能管道,都阻擋不了語音的持續下降,短信的收入銳減和流量經營在TD時代的失敗。
為什么做了這么多年的飛信、閱讀、游戲、音樂、動漫,還有TD,一直不溫不火,從未大紅大紫?聚合平臺、彩云、靈犀,這些看似成功的產品卻并沒有給中國移動帶來實質的增長和真實的口碑。MM和飛聊更是被笑稱為中移動“自娛自樂的產品”,也就是說,絕大多數使用者是“自己人”。
這個號稱最市場化的國企、體制流程繁多的上市公司,開始吞噬自己的業務。
或許中國移動想要的,應該是一個規則不斷完善、思路不斷清晰的合作模式。但是,一個既充滿活力又成熟穩定的生態系統,如此年輕的中國移動企業能夠建設和駕馭嗎?
轉型,成為不得不選擇的選擇。接踵而來的財務公司、移動互聯網公司、政企公司,以及即將成立的共享中心,能挽救它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