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首現虧損 本土體育品牌去庫存之路漫漫
中國體育產業面臨庫存危機
庫存問題已成國內體育產業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儼然,去庫存已成了一場比奧運會更殘酷的“體育賽事”。
盡管近期不時出現反彈之勢,但至少從最新發布的2012年中期業績報告看,本土體育用品品牌的春天似乎仍遠。
截至昨日,在港上市的五家本土體育用品品牌的中報已悉數出爐。除未將自己定位為運動品牌的特步外,其余四家的營收與凈利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李寧公司的凈利降幅最大,達到84.9%。
與此同時,李寧公司還拉響了全年預虧的警報,令市場大感意外。若警報最終成為現實,這將是這家以昔日體操王子——李寧為名的公司,自2004年6月香港掛牌以來的首次年度虧損。
市場人士指出,行業龍頭李寧公司的預虧警報意味著,本土體育品牌零售商的庫存危機仍未見底;在該行業調整過程中,一定會有一些企業被淘汰出局。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李寧公司股價昨日盤中一度跌近7%,最終收跌3.84%。從2008年8月8日李寧飛天點燃北京奧運會火炬,至如今倫敦奧運會剛剛閉幕,4年間,李寧公司市值蒸發約76%。
縱觀其他幾家體育用品股,其股價表現也可謂慘不忍睹。年初至今,安踏跌54%,匹克、361度、李寧公司跌幅也超過四成。
去庫存之路仍漫漫
根據中報,李寧公司、安踏、匹克的存貨量仍在上升,截至6月底分別為11.38億元、6.28億元、5.29億元;特步和361度則有所減少,分別跌至7.01億元、3.66億元。
自2011年年初開始,本土體育用品品牌的庫存危機便被廣為關注。最近,最一針見血的一則報道是,在全球競爭中,李寧公司等中國體育產業業者為了避開耐克與阿迪達斯的夾擊,放棄高端產品,全力進攻中國的中產階層的中端消費;沒想到市場往兩邊擠壓,高端與低端都被耐克與阿迪達斯搶走了,如今中國體育產業面臨庫存危機。儼然,去庫存已成了一場比奧運會更殘酷的“體育賽事”。
根據中報,李寧公司、安踏、匹克的存貨量仍在上升,截至6月底分別為11.38億元、6.28億元、5.29億元;特步和361度(01361.HK)則有所減少,分別跌至7.01億元、3.66億元。
雪上加霜的是,上半年,各家公司的平均存貨周轉天數均在上升,其中匹克由去年上半年的49天急升至86天。顯然,去庫存之路仍漫漫。
匹克首席執行長許志華在中期業績說明會上便提到,目前終端零售的最重要任務仍是清理存貨。
許志華指出,匹克第一季度同店銷售持平,第二季度部分門店則下跌18.5%,“目前終端銷售情況仍然處于困難時期,相信下半年不會有明顯好轉,明年上半年才有改善可能性。”
在昨天召開的業績說明會上,李寧公司執行副主席金珍君也強調,行業不如年初預期那樣理想,上半年渠道庫存壓力加劇,去庫存的力度仍不足。
李寧公司已有新動作,其于昨日宣布,今后不再公布訂貨會的訂貨情況。招商證券(香港)分析師趙曉認為,這是因為李寧公司試圖從批發模式向零售模式轉變,“這一轉變有助于品牌控制庫存”。(研究分析,國內服裝企業在銷售渠道中普遍運用“品牌商-代理商-零售商”的分銷模式,代理商往往訂購較多的商品以備斷貨,品牌商也儲存較多的商品以備補貨,這種雙方面需求擴大的“假象”最終在行業寒冬來臨之際,給庫存造成了壓力。)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為清理庫存,在此前訂貨會的基礎上,李寧公司繼續減少了今年三四季度的訂貨量。
特步、匹克等公司也在下調訂貨量。其中,特步2013年首季訂貨會銷售訂單金額(按批發價格計算),相比今年同期跌約15%至20%;同時將提供予分銷商的批發折扣,從今年建議零售價的60%,調整至建議零售價的62%。匹克提供給分銷商的折扣則由4折擴大至3.9折,其2013年首季訂貨會銷售訂單金額與去年同期持平。
體育營銷專家、北京關鍵之道體育咨詢有限公司首席執行長張慶斷言,體育用品行業高庫存情況,至少還需要12-18個月的時間才能得到徹底解決。
特步行政總裁丁水波分析,整個行業面臨高庫存的挑戰,盈利增速還遠未見底,預計直至明年下半年才可企穩回升。
許志華說,自己現在關注的是,明年下半年銷售能否回升,若回升,則可能是行業見底回升信號。眼下,匹克正在計劃把存貨轉往海外銷售。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