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價暴跌倒逼煤炭減負
國內煤市在經過13周連續下跌后,進入盤整期。業內人士表示,煤炭該減負了。7月25日,鄂爾多斯市政府出臺《扶持全市工業企業發展的意見》,其中規定,除國家、自治區征收的費用以外,鄂爾多斯市涉及煤炭生產企業的收費可暫緩征繳;市、旗兩級制定的收費項目一律免收;其他收費項目由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向自治區積極爭取減免。
聽到這個消息,煤炭貿易商范剛略微松了口氣。這并沒有超過他的預期,從月初開始,他就聽朋友說,鄂爾多斯市政府正在研究減免煤炭相關稅費。雖然政策執行期暫定為到今年12月31日,但這讓煤炭企業緩減一些壓力。
進入8月,煤炭市場已經13周連跌。煤炭市場進入盤整期,虛高的煤價和扭曲的需求一去不返,煤炭供求鏈中的諸多問題開始暴露:一則,缺乏現代物流體系的支撐,煤炭物流長期野蠻生長;二則,地方政府各種稅費多如牛毛,急功近利。這些積弊,長期被紅火的市場所掩蓋,在賣方市場中,不合理的成本層層向下游傳遞。
如今,煤炭市場行情逆轉,眾多煤炭業內人士正逐步形成共識:煤炭必須減負了!
曾經重負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一方面,中國近些年煤炭產能逐步過剩;另一方面,附著在煤炭之上的稅費、物流成本卻居高不下,不斷推高煤炭價格。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副總經理李學剛說,國內煤價與進口煤價倒掛,凸顯了我國煤炭流通環節的高額收費。
鄂爾多斯準格爾旗嘉鵬煤炭有限公司一位賈姓銷售經理則抱怨:一噸5200大卡的原煤,含稅的坑口價260元,一路運到天津,中間的物流費用,總計得280元,這些費用,大部分是出內蒙古之前的費用,到秦皇島就更高了,這還是最近兩次油價下調之后的運輸費。
一塊來自鄂爾多斯的煤,從煤礦坑口到港口下水,要經歷無數次的“換乘”。
范剛所在的企業,在京包鐵路沿線建有大型煤炭集運站。從鄂爾多斯采購了煤炭之后,先由汽車運至包頭附近的煤炭集運站,集夠一列火車的貨后,要提報鐵路部門請車皮。范剛的企業屬于重點合同運輸單位,申請過程還算快捷,從申請車皮、裝運到運抵港口,一般需要20天左右時間。煤炭到達港口,再聯系輪船裝運。煤炭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港口上的錨地、泊位上到處是船,但進港裝貨,還需要排隊,排的時間長了,就要支付輪船滯港費、垛位存放費。
各個產煤地區的政府,對煤炭也征收各種形形色色的費用。
在煤炭的開采環節,從2007年4月1日開始,山西開始征收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山西的煤礦,都要按動力煤14元/噸、無煙煤18元/噸、焦煤20元/噸的標準上交。另外,從2010年開始,山西又實施了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按噸煤10元標準,分年按月預提。
山西所征收的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一度令鄂爾多斯煤炭系統的人士頗為羨慕。提高煤炭稅費的動議,一直以來呼聲不斷。
在鄂爾多斯東勝區,前瞻網記者了解到,這里的煤炭企業交納的稅費大致如下:11.4元是地方稅,包括資源稅、所得稅、城建稅、地方教育附加,另外的收費項目還包括安全費、維檢費、環保費、人力資本金、水保費、育林費等,林林總總算下來,煤礦開采出來,地方政府所收的稅費共折合22.94元/噸。
此外,煤炭的增值稅30元/噸,內蒙古自治區還要收15元/噸的調節基金,熱值高的煤種(大約是5000大卡以上)則是20元/噸,這還不包括殘疾人保障金、工會會費等小額費,最后合計下來每噸近70元。
除了擺在明處的政府稅費,一些地方政府的“搭車收費”也是多年存在的痼疾。在產煤大省山西,山西省物價局曾規定:煤炭運銷收費,不能超過煤價的4%,但一些地方政府的費率,早已突破這個上限。
去年,前瞻網記者調查曾發現,在山西省臨汾市古縣,存在名目繁雜、數額驚人的政府搭車收費。在古縣,買賣雙方在簽訂煤炭購銷合同時,要繳納多種費用。其中,古縣的國土資源局、煤炭工業局、環保局、水利局,要收取5項費用,這5項費用統稱為行政性收費。以原煤為例,每噸收費共計6.9元。
古縣產的煤炭,主要是煉焦用煤,在市場上,屬于緊俏的煤種,即使在當下的行情下,銷售狀況仍然良好。在這些收費中,數額最大的,是一項名為“企業家協會費”的政府收費,每噸要收取102.35元,直接上繳到財政局。這項收費實際上是由古縣政府征收,之所以起了這么個名目,也是為了不引人注目。如今,這項備受指責的收費仍在收取,如今的收費額度,約為每噸106元。
山西的煤炭經銷商王韻說,在山西,除了省級政府的稅費,各市縣附著在煤炭上的稅費名目繁雜,難以計數。不同的煤炭,因為所在縣的不同,收費名目和收費額度均不相同,這些收費,往往混雜在坑口煤炭的銷售環節,一次性收取。
其實,為了減輕煤炭企業負擔,早在2004年,國家發改委就出臺規定:要求各地向企業收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一律取消。取消后也不得轉為經營服務性收費向企業變相繼續收取。2009年底到現在,國家發改委又發布《關于完善煤炭產運需銜接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產煤大省清理自行出臺的煤炭收費,取締煤炭出省限制”的要求。
不過,發改委的一紙文件,顯然難抑地方收費的沖動。在山西和內蒙古兩個煤炭產區,地方各層級政府不同名目的收費,誠如古縣的“創新”,仍屢見不鮮。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