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洞悉科技金融綠洲——專訪深圳市松禾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伙人厲偉
厲偉
榮信股份9 年增值50 倍;同洲電子7年增值30倍;A8音樂7 年增值10 倍;光啟研究院…這幾個被業界廣為傳頌的經典案例,均出自深圳市松禾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松禾資本”)。
應該說,松禾資本是最早進入創投領域的機構之一,只是那個時候的松禾資本還不叫“松禾資本”,叫“深港產學研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 以下簡稱“深港產學研”)。這家始于1996 年的投資機構,是中國本土創投的先行者,一路披荊斬棘,鏗鏘前行,屢創佳績。
2007 年,為了給這個優秀的團隊一個新的平臺,深港產學研發起設立松禾資本,開啟了厲偉等人探索資本運營奧秘、促進科技金融結合的新征程。
如今,這個擁有十余年投資經驗的團隊,受托管理的資產超過50 億元人民幣,投資超過15 億元人民幣,投資企業數量超過100 家,有近二十家企業成功上市或退出。
科技與金融雙輪驅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在新經濟環境下,科技與金融結合不是目的,而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深圳市松禾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伙人、深港產學研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厲偉如是說。
作為一個創投機構,松禾資本的財富價值正在被市場認識和評估中,而作為一個擁有十余年投資經驗的投資里手,厲偉卻深諳科技創新企業對金融支持經久不衰的剛性需求。
他認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在于科技,而科技進步的關鍵又在于創新。無疑,創新是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可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商業模式的創新,都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因為資本是助推器,它能讓創新技術迅速市場化,從而改變人們的生活。
“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科技和金融,就像是一輛車的兩個驅動,科技引領,金融推動,催生創新活力,帶動社會進步;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世界范圍內配置創新資源,實現產業和資本相互融合,雙輪驅動的疊加效應才能初步顯現。”
經過多年的投資實踐,厲偉也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創新創業團隊,因為松禾資本的力量撬動了企業的價值。他更期待,在科技和金融的雙輪驅動下,有更多的科技企業實現做大做強的目標。
當被問及如何促進科技與金融的結合,他從投資機構自身、政府、社會三個角度進行了闡述。
“身為投資人,我們首先得從自身做起,提高專業技能,充分挖掘優質企業和優質技術,讓資本充分發力。同時,投資人要真正關心企業的成長,而不是急功近利一味追求投資回報率。盡管投資人不是萬能的,但我們要能在關鍵時刻跟企業家站在一起,站在企業的角度謀劃長期可持續發展。”
在這方面,松禾資本始終以被投企業發展的大局為重,包括在投后管理中,積極為企業的產業鏈上下游牽線搭橋,引入新資本,分享企業管理經驗等。
同時,厲偉也希望,政府層面能積極鼓勵技術創新,進一步規范科技創新項目的資金扶持制度。比如在項目評估時,對一些已經引入了投資人的優質項目適度加分,從而提高政府資金的利用效率;聯合社會各方力量,搭建科技創新公益基金平臺,讓捐贈者免稅,讓一些基礎科研項目獲得資金支持,搭建捐者和受助項目之間商業合作的溝通橋梁。
3 月1 日,醞釀三年有余的深圳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正式啟動。未來,在深圳注冊成立一家企業,不再需要向審批部門提交注冊資金驗資報告,也無需應付繁瑣的年檢程序,“注冊程序在3 日內便可完成”。
對此,厲偉解讀道:“這將極大地促進深圳市的科技創新。但目前,制約創新的地方還有很多,類似這樣的改革空間還不少,需要進一步挖掘梳理,這也需要全社會的一起關注,找出阻礙創新和發展的羈絆,探討解決問題的路徑。”
“此外,我感覺社會對失敗的寬容度不夠,受‘成王敗寇’觀念的影響,不少企業家害怕失敗,從而放棄創新,安于守成,導致我們國家的創新機制始終缺乏活力。因此,社會應該更加寬容那些創新失敗的探索者。”他補充道。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