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華:積極儲備 迎接第三次工業革命
第三次工業革命將向四大產業逐步滲透
第三次工業革命向各個領域滲透,這種滲透潛移默化,不以我們意志為轉移。首先的轉化就是能源系統,綠色分布式能源體系將很快建成。目前世界的焦點還是能源競爭,化石能源儲量分布不均勻,儲量有限,100年后,人類使用能源必須發生轉折,轉折出路在哪?
普遍認為出路就是在于可再生能源,按照科學計算,太陽照射到地球上一個小時熱量就可以滿足全球能源需求。地面也有風能資源,假如把30%資源用起來,就能滿足一年全球需求。除了太陽能、風能,還有生物能、地熱能等等非化石能源。
人類使用能源的供應源泉是不缺的,問題是在于我們如何采集收集。可再生能源將成為一種新的替代能源產品在全世界經濟發展驅動力,關鍵是如何收集,需要體制突破、體系進行轉變。有了收集之后,還要我一個運作系統,第二次工業革命能源體系是大發電、遠距離傳輸,宏觀總體控制,這是一個越大越好,分布式能源是以小型的、分布式的這種發展方式,有一個地方可以生產能源,他收集可再生能源,當時就可以使用,不需要遠距離傳輸,如果不夠的話,可以從電網補充,假如多余的話可以上電網,分布式能源結構也互換一種新型的能源管理體系的改革,包括體制機制大變革。這樣的話,分布式能源發展目前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的競爭焦點。
盡管美國、歐盟對中國風能發電機實行“雙反”,但是他抵制我們產品出口同時,大力發展本國分布式能源產業。美國提出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供應量20%,歐盟提出2050年50%能源來自可再生能源。發達國家也雄心勃勃,中國在這方面也并不落后。這是第一個滲透。
第二個滲透,建筑業。建筑業也拉動了100多個產業,也對中國GDP增長有很大貢獻,建筑業滲透到哪?可能建筑業發展與能源有直接關系。
按照歐盟測算,假如把世界上所有屋頂上40%屋頂安裝了太陽能光伏電池,就可以滿足全球能源需求。今后建筑物有可能是最有效、最現成的可再生能源采集體,建筑物不光有居住功能、使用功能,可能是一個最基礎的可再生能源采集單元。
太陽能技術發展也很快,從多晶、單晶、納米技術,今后不僅屋頂可以采集,墻體上也可以采集,建筑物也可以通過光電轉換多種形式收集能源,建筑物也可以采用地緣熱泵,每個建筑物都可能成為新型的能源采集體。幾個建筑物合在一起,有很多電,除了自用之外,有一個存儲系統,這樣形成一個微電網,幾個群形成一個局域網,電力發展系統形成一個自下而上的這種模式,而目前自上而下的供應方式形成基本的逆轉。
第三個滲透,交通。第三次工業革命期間,物質的生產可以走向局部化,一種減量化運輸開始逐漸形成。物質長距離運輸量越來越少,另外一個是綠色出行體系。人們的交流可以通過云技術實現,不需要那么多的不必要的出行。再一個,能源的轉換,交通動力也會發生變化,主要以電力、氫燃料。可能今后加油站就改成電樁,交通運輸也會與現在發展形勢逆轉,從現在越來越擁擠,以后變成不那么擁擠或者更清潔。
第四個滲透,3D打印。向制造業進行轉換。剛才張景安講顛覆式革命,顛覆式革命標志就是3D印刷,是一種分層制造,通過激光切割、一次性立體完成制造業,傳統制造業需要大型模具,在模具基礎上進行作業,程序非常復雜,制造一個零件從大的模具上進行減量化制造,精度也不好掌握,可是3D印刷,一個復雜的零件經過計算機精確設計,一層一層往上添加,根據計算機零件要求,每一層添加位置是不一樣的,或者采取材料不一樣,最后形成一個非常復雜的零件。這就是一個3D印刷。
我們最近看到美國3D印刷展覽,5月份北京科技周也有很多3D打印展覽,一個人一雙鞋,腳掃描后,馬上通過3D印刷打印出來,很合腳。一個人360度一掃描,打印出雕像出來。另外很多食品也通過3D印刷打印,還有很多紀念品可以通過3D印刷打印,這是一般材料,塑料、尼龍、聚酯樹脂,這個打印很容易。
另外還有更深的,瓷粉可以打成瓷器,鐵粉可以打印成鐵器,飛機的零件過去需要花幾百萬、幾千萬通過幾年時間造的零件,現在在3D打印機上,幾個人很短時間就完成了,而且節省了很多錢,3D打印將來可能無所不在。
另外,在西方發達國家,3D打印深入了生物領域,通過干細胞培養,可以打印出一些人的器官,打印一個耳朵,打印一個脾臟,肝臟的實驗現在已經可以成活100多天了。可以打印一個骨盆,直接換上。人工器官可以轉換。這樣3D打印,他是通過數字設計和數字加工,就形成了一種新型的制造方式,這種新型制造方式主要在于物質的編碼器上。現在中國已經開始,有些企業已經走在前面,3D打印機開始自己生產。一個3D打印機市場價就是5000元,任何家庭都可以通過自己喜愛的設計打印出自己的產品。他們有一個預計到2016年有很多家庭都有了3D打印機,像常用家用電器一樣進入每個家庭。這是我們過去想象不到的一件事情。
再一個,3D打印機出現又會帶動一系列新材料。3D打印機將是一種普及型的制造業,誰都可以制造。美國一個中學生打出一把手槍來。另外有物聯網的影響,實現3D打印,任何一個人的設計,把設計掛在網上,社會不斷參與,3D打印設計也會成為一個新型的社會創新模式。對于農業來說主要是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它的基本方式就是朝著適度規模、集體化的道路。
還有一個,利益分享模式去轉換。對于教育來說也會有很深的影響,教育是培養第三次工業革命勞動力。因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期間,人們的思維方式、運作模式都會發生根本轉變,朝著另外一個方向走,我們目前的教育是按照傳統模式教育還是朝新的方式引領,這關系到任何一個國家教育體系轉變問題。按照美國的說法,美國大學生入學學習五年,畢業的時候有50%知識已經落伍了。這就說明我們傳統教育可能教很多過時的知識,耽誤了年輕人時間,所以教育體系改革也是勢在必行。
第三次工業革命要形成一種新型的無形的社會體系,也就是云社會將來形成。社會體系一個是有形,比如有一個城市、一個村莊、一個研究機構,都有一個地理位置。但是今后云社會體系,沒有時間界限,只要共同興趣點,就可以形成組合,可以搞創新、可以搞銷售、可以搞商業運作,無形的社會網絡體系會發生重大作用。另外一個,對醫療健康也是如此。醫療健康主要指網絡化醫療,分布式、分層式服務,特別是3D打印可能對醫療基礎設施以及醫療的社會工程產生重大影響。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