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信貸能否撼動銀行?
無論互聯網金融模式怎么變,始終在圍繞一個核心——民營金融的合法性,實際上在金融未完全開放的情況下,民營企業大多不直接參與金融,誰都不愿意觸碰到法律底線,因此互聯網金融模式本質上是尋求企業之間借貸的合法化途徑。在不采取直接借貸方式的情況下可以采取變通方式,有的情形下雖然也增加了融資成本,但可解決企業間直接借貸的合法性問題。
隨著阿里信貸投放規模的擴大,阿里信貸模式依然會也遇到與小額貸款公司同樣的資金瓶頸問題。目前,阿里旗下兩家小貸公司注冊資本金總和為16億元,按政策規定,可向銀行借貸不超過其注冊資本金50%的資金用以放貸,即阿里金融兩家小貸公司可供放貸的資金最多為24億元,在不增加注冊資本的前提下,要擴大貸款規模,對于貸款資金的流動要求較高。另外一個途徑是與信托公司合作發布信托計劃的信托募資,但成本又較高。
未來互聯網信貸模式將分化為兩類,一類是以阿里金融為首,擁有電商平臺的阿里信貸模式,主要競爭對手是其他電商大佬以及銀行金融機構,具有較為完整的互聯網金融產業鏈,且有自己的貸款機構;電商企業的優勢在于以上提及的三大核心,銀行業金融機構最大的優勢在于其較低的資金成本,在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會越來越明顯。
另一類是以宜信、暢貸網為代表的P2P網貸平臺,該模式資源配置的特點是資金供需信息直接在網上發布并匹配,供需雙方直接聯系和匹配,不需經銀行、券商或交易所等中介。
今后互聯網與金融業仍會在亦敵亦友的微妙關系中互相扶持、相互競爭。電商企業、銀行、P2P網貸平臺企業,誰都有可能被整個合作鏈中排除在外,也可能在競爭中被淘汰出局。在這方面,阿里信貸的地位短期內仍難以撼動,其更大的風險來源于內部風險控制。
資金方面則可考慮依托于未來阿里金融的兩家小額貸款公司轉制為村鎮銀行,吸收存款解決一部分資金需求,另一部分則是趴在支付寶里數百億備付金。目前阿里金融無權挪用這一部分備付金,不過依靠金融監管放寬以及類似股票賬戶保證金的金融創新,在客戶授權的前提下“代客理財“,將備付金打包成信托產品投資于淘寶商戶貸款,未嘗不是三方共贏的舉措。
作者簡介:劉吉偉,前瞻金融、公用、農林產業研究事業部創立負責人,具有多家國內大中型企業戰略投資規劃合作經歷,均獲得了客戶的高度好評。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