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信貸能否撼動銀行?
阿里金融在阿里巴巴B2B業務、淘寶和天貓三個平臺上向其會員分別提供訂單貸款、信用貸款兩項服務,通常在100萬元以內。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上半年,阿里金融的小額貸款業務共投放貸款130億元,自2010年自營小貸業務以來累計投放280億元,為超過13萬家小微企業、個人創業者提供融資服務。這樣的貸款投放規模對于大銀行來說并不算什么,任何一家國有銀行的分行都可能實現這一數字,但是對致力于微貸業務的中小銀行來說,無疑是嚇出了一身冷汗。
淘寶和阿里巴巴已經積累起來的客戶資源并不是中小銀行最“顫抖”的。阿里巴巴商戶大部分是從事銷售或流動領域的,這一領域是產業鏈條中最穩定的一環,如若阿里金融延伸產業鏈,打通上下游產業,再加上中小商戶電商化趨勢,中小銀行確實會遭受不小的打擊。
阿里信貸模式三大核心
阿里信貸模式成功的核心因素可以歸結為:客戶資源、電商交易數據、產品結構。
首先,阿里信貸的客戶資源不僅雄厚而且具有可持續性。2012年上半年,天貓商城以47.6%的市場份額穩坐第一。對于當前融資難的中小微企業來說,阿里巴巴的小額貸款業務足以吸引其進入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平臺,隨著電商企業客戶越來越多,使得主體業務也越做越大。
其次,客戶網上交易情況全都在阿里巴巴控制之中,但銀行卻很容易遇到某些不誠信的小企業弄虛作假、粉飾報表,就可能得不到企業真實的財務數據而掩蓋了風險。另外銀行也不能用第三方的交易記錄作為融資憑據,種種限制都使銀行對建立屬于自己的電商平臺有濃厚的興趣。
阿里小貸公司通過阿里巴巴B2B、淘寶、支付寶等電子商務平臺的無縫連接,客戶積累的信用數據及行為數據都被引入網絡數據模型和在線視頻資信調查模式,通過交叉檢驗技術輔以第三方驗證確認客戶信息的真實性,將客戶在電子商務網絡平臺上的行為數據映射為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評價。此外阿里小貸公司建立了多層次微貸風險預警和管理體系,貸款的前、中、后三個環節緊密結合,利用數據采集和模型分析等手段,根據小微企業在阿里巴巴平臺上積累的信用及行為數據,對企業的還款能力及還款意愿進行評估。同時結合貸后監控和網絡店鋪(帳號)關停機制,提高了客戶違約成本,可以有效地控制貸款風險。
阿里巴巴會員申請貸款時,需要提供企業近一年的銷售總額、經營成本、凈利潤率、庫存量、總資產、總負債、應收賬款等財務數據。此外,阿里巴巴會員企業還需要提供其在阿里、淘寶訂單占年銷售總額的比率,前兩大下游客戶的合作時間和所占銷售額比率等詳細信息。
最后,阿里金融的強大還在于其根據電商的特點設計出了相應的貸款產品。阿里金融提供的貸款有兩種,一種是信用貸款,根據店鋪的經營狀況和申請人的資質來決定;一種是訂單貸款,商家發貨后還未收到貨款,就可申請此項貸款,基本上具備了申貸資質的賣家,有多少訂單就能獲貸多少,同時也參考交易的真實性等信息。
阿里金融的訂單貸款與銀行供應鏈金融也有本質上區別。阿里信貸模式不需要貸款企業與交易對象的信用捆綁;供應鏈金融則是銀行介入中小企業信貸市場的重要工具,貸款企業能否獲得貸款審批,通常與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有直接關系。可以看出兩者在風險處置目標上是截然不同的,阿里信貸模式希望對風險有精確的判斷和正確的決策,通過大數法則,將損失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目前不良貸款率控制在0.72%),而非某一筆業務失敗后可以得到補償。供應鏈金融則在貸款企業無法如期承擔還款義務時,由核心企業進行補償。阿里信貸模——金融體系的有效補充
從目前國內銀行金融體系來看,已經形成國家政策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金融機構、小額貸款公司這樣的層級結構,覆蓋了大型央企、地方政府企業、中小民營企業、農戶及個體商戶。然而市場最缺的還是中小微企業及農業金融服務。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正是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市場最大的補充。
阿里信貸模式僅僅是眾多互聯網金融模式之一,能撬動如此之大的貸款規模,其背后有龐大的互聯網技術團隊,其電商平臺優勢更讓阿里小貸經驗難以復制。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