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格非:金融圈里的學院派
IPO咨詢機構應轉換角色迎接挑戰
《資本前瞻》:如今IPO發行節奏放緩,對此,市場猜測不斷,您的判斷是?
譚格非:隨著證監會對上市政策的收緊,IPO候審企業的總體數量必然會下降。財務核查前有800多家企業在IPO候審隊伍中,而如今,除去終止審查的160多家和中止審查的100多家,只剩下600多家。可見,財務核查還是在一定程度上疏導了IPO堰塞湖的問題,但要消化這600多家企業對證監會而言,也是一大難題,就算一天通過2家企業,也要一到兩年的時間,且600多家的數量并不是恒定不變的,一定會有新的企業進入候審大軍。所以,目前這種IPO放緩的趨勢,至少還要持續一到兩年。
即便如此,我相信企業的上市熱情還是無法阻擋,畢竟上市對一些企業是階段性利好的事情。而且資本市場的改革方向是市場化,市場化的意思就是讓優質者上,讓劣質者下的過程。因此,真金不怕火煉。
當然,A股上市也并不是企業的唯一融資途徑,新三板也是一個選擇,但由于新三板交易規模較小,對資金和投資者的吸引力還遠遠不足,而企業如何從新三板轉到主板等問題也尚未明確,所以很多前期投入大量資金的擬上市企業不愿意轉到新三板。而早年深受國內企業青睞的海外上市這一途徑也在萎縮,因此,國內資本市場的市場化變革是必然趨勢。
《資本前瞻》:肖鋼接任證監會主席令外界對資本市場有了新的期待,您的觀點是?
譚格非:新的領導上臺這件事,根據中國的政壇文化來講,雖說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期盼他一開始有大的動作也不是很現實。因為過去幾年中國資本市場遺留下來的問題都是涉及資本市場改革深水區的棘手問題,所以前期不會有大規模的改革作為,基本上都會有“蕭規曹隨”的模式,在逐步收緊IPO的同時完善相關發審制度,減緩IPO對本來就一蹶不振的股票市場的影響。作為第四類IPO中介機構,我們IPO咨詢機構也非常期待和關注證監會的新氣象。
《資本前瞻》: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成熟,IPO咨詢機構的角色將如何演變?
譚格非:未來IPO咨詢這個行業應該會更多地走向類似于投融資中介這樣的領域,比如說,如何為PE投資的股權進行置換,去尋找愿意接盤的PE和投資公司,如何為企業做上市前融資,如何引導企業處理好與戰略投資者的關系,如何參與到企業內控業務中去等等。
PE圈內的一個很現實的現象,PE機構去投資一家企業就是為了那家企業能在短時間內上市,然后獲取高額回報抽身離去。但如果那家企業不能按計劃上市,那對PE來說是一種很大的損失,如果企業盈利水平短時間下降的話,不僅投資公司顆粒無收,他們還得面對出資人、合伙人的多方面壓力。
那么,像我們這種IPO咨詢機構就能在這種情況下發揮價值,因為我們本身握有大量的資源,可以擔當一個行業資源整合的角色,甚至可以幫助行業中的領軍企業進行并購業務。由于國際經濟環境變差,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國內多數依賴出口和來料加工型的中小企業處于虧損狀態或虧損的邊緣,PE無法脫離困境,套用一句歌詞,PE就會“越陷越深越迷茫”。所以IPO咨詢機構如何為PE尋找股權轉讓的機會,這將成為未來的IPO咨詢機構可以探索的新領域。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