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產業研究札記——潮州市(下篇)
一、產業研究概要
潮州市下轄湘橋區、潮安區、饒平縣。湘橋區轄城區太平街道、西新街道、橋東街道、城西街道、鳳新街道等5個街道和鐵鋪鎮、磷溪鎮、官塘鎮、意溪鎮4個鎮,共52個社區和120個行政村;潮安區轄庵埠鎮、楓溪鎮、文祠鎮、鳳塘鎮、江東鎮、東鳳鎮、龍湖鎮、彩塘鎮、金石鎮、浮洋鎮、沙溪鎮、鳳凰鎮、古巷鎮、登塘鎮、赤鳳鎮、歸湖鎮等16個鎮和萬峰林場,共392個行政村和27個社區;饒平縣轄黃岡鎮、大埕鎮、所城鎮、柘林鎮、海山鎮、汫洲鎮、錢東鎮、樟溪鎮、浮山鎮、湯溪鎮、三饒鎮、聯饒鎮、新圩鎮、新豐鎮、饒洋鎮、上饒鎮、建饒鎮、高堂鎮、浮濱鎮、新塘鎮、東山鎮等21個鎮,共395個村(居)委會;楓溪功能區行使縣級區職權,轄長德、路東和路西3個辦事處,共4個居委會和26個村委會。
2022年,潮州市規模以上八大行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8.1%。其中,陶瓷工業下降18.2%,食品工業增長8.1%,服裝工業增長8.8%,塑料工業下降5.2%,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下降2.8%,電子工業增長5.9%,不銹鋼制品業下降9.3%,水族機電業下降11%。規模以上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7.0%,其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17.4%,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8%,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5.5%,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26.1%,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5.4%。
二、區域特色產業
潮州市高度重視發展實體經濟,通過推動特色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加強人才引育、項目帶動等,不斷提升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目前已形成了陶瓷、服裝、食品、電子、不銹鋼、鞋業、印刷包裝、水族器材等特色支柱產業。潮州市是全球最大的日用瓷生產出口基地、全國最大的婚紗禮服生產集聚地。
(一)現代食品產業
潮州市食品產業歷史悠久,是廣東省內的“中國食品名城”。潮州食品制造業形成了以潮安區庵埠鎮為中心的食品生產基地,催生了一批高質量的“潮州品牌”。潮州市還擁有鳳凰鎮、浮濱鎮等5個萬畝茶葉專業鎮,100多個茶葉專業村。先后獲得“中國烏龍茶之鄉”“中國嶺頭單叢茶之鄉”等稱號。2021年,全市茶葉種植面積22.54萬畝,同比增長24.6%;茶葉產量2.67萬噸,同比增長19%,實現產值63.95億元,同比增長19%。
(二)陶瓷產業
潮州市陶瓷產業鏈所有生產環節均可自主完成,是國內產業鏈最完整的陶瓷產區。潮州擁有各類陶瓷生產企業5000余家,日用陶瓷、藝術陶瓷、衛生陶瓷年產銷量分別約占全國的25%、25%和40%,出口量分別約占全國的30%、40%和55%,均居全國首位。潮州充分發揮三環集團等一批龍頭企業示范作用,不斷提升工業生產的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從“制造”邁向“智造”。
(三)印刷包裝產業
潮州市印刷包裝產業是特色出口產業和外貿支柱產業,已逐步形成以食品包裝、陶瓷包裝、藥品包裝、包裝機械等為主的包裝印刷企業群體,是國內主要的包裝印刷生產地,產品遠銷歐美、亞洲、非洲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潮州市潮安區擁有印刷包裝類企業超過100家,已形成從薄膜材料、油墨、各類助劑生產到電腦設計、電雕制版、凹凸彩印再到注塑包裝、紙箱、包裝印刷機械等“一條龍”產業鏈條,并帶動機械、薄膜、油墨、膠水等配套產業集群化、規?;l展。
三、“十四五”期間培育發展方向
潮州市以增量、提質、拓新為重點,圍繞培育發展九大戰略性產業集群,實施主導產業培育提升工程,推動制造業重點行業領域強化產業基礎能力、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全力提質壯大陶瓷、現代食品、紡織服裝、印刷包裝、不銹鋼和水族機電等優勢傳統特色產業集群;加快培育促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與健康、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等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通過技術創新向產業供應鏈價值鏈中高端方向延伸,形成具有潮州特色的產業集群體系。推動重點產業跨區域、跨行業聯動發展,打造根植性強、集群化、規?;l展的產業生態,加快推進實現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一)新材料產業
潮州市在“十四五”期間圍繞金屬材料、建筑材料等領域,加快發展新型金屬質感材料、金屬質感建材、免噴涂美學樹脂、貴金屬合金材料等高性能金屬材料研制項目,帶動新型功能材料產業加快發展。支持鎢、鋯等特種金屬壓延加工領域企業高端切入電子精密切割設備關鍵部件配套細分領域,研發高強、超韌、耐磨的梯度刀具涂層和梯度防護涂層制備技術及其制造裝備。支持發展固體廢棄物處理及金屬材料綜合利用項目,加快推動行業向綠色化、高端化等方向發展。
潮州市立足在電子新材料、電子化學品、生物基材料等領域的技術優勢和產業基礎,強化關鍵核心領域技術攻關和產業化項目布局。重點布局發展電子陶瓷材料、電子薄膜材料等電子新材料和電子化學品研制項目。圍繞降低碳足跡、替代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等方向,重點開展環保包裝材料、生物基材料等研制項目。
(二)新能源產業
潮州市在“十四五”期間重點推進華瀛LNG接收站、華豐中天LNG儲配站等天然氣接收站、儲配站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全市天然氣基礎設施布局,加快推進天然氣管網和分布式能源站建設。圍繞陶瓷企業綠色低碳升級發展需求,支持天然氣儲配站與陶瓷行業企業強化用能合作。拓展天然氣冷能發展空間,對接現代食品、生物醫藥等產業配套需求,布局發展食品藥品冷鏈保鮮存儲項目。支持生物質能發電企業與天然氣企業合作,利用天然氣冷能資源探索發展城市廢棄物低溫粉碎技術,提升資源循環利用水平。支持潮州天然氣企業與粵東地區化工企業合作,利用冷能資源探索發展空氣分離、制取干冰等技術方向。
潮州市推進火力發電企業加快先進節能低碳化、智能化技術和裝備改造升級,支持發展熱電聯產項目,重點建設大唐(華瀛)潮州熱電冷聯產項目、潮州深能鳳泉湖高新區2×100MW級燃氣熱電聯產項目、潮安鳳塘燃氣熱電項目、深圳能源潮安2×100MW級燃氣熱電聯產工程。支持水力發電企業改造基礎設施,擴大水電站發電規模,謀劃發展抽水蓄能,提高水電站整體供應服務水平。
潮州市加快建設智能化光伏組件與儲能系統產品生產基地,招引延伸發展光伏裝備及關鍵配套件研制項目,加快海上風電規?;_發,積極爭取粵東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落戶潮州;聚焦光伏玻璃、光伏漿料、封裝膠膜、電池材料、銅箔、鋁箔等關鍵材料領域,實施強鏈補鏈工程,培育建設硅能源特色產業園;探索布局發展海水制氫相關領域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項目。支持有條件企業加大燃料電池研發投入,重點加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堆、智能電源等先進儲能技術產品和裝備研制;統籌規劃垃圾焚燒發電、農產品廢棄物加工發電項目,支持引進大灣區、長三角等國內生物質能發電先進地區的技術及產業資源。依托農林牧漁資源,鼓勵發展循環農業示范工程。對接省內外高校院所和細分領域龍頭企業,發展生物質預處理、氣化、制氣、提純等相關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應用。
(三)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
潮州市在“十四五”期間進一步鞏固陶瓷插芯、氧化鋁陶瓷基板、電阻器用陶瓷基體等領域發展優勢,支持開展5G通信基站高容量MLCC(多層陶瓷電容器)、芯片封裝用陶瓷劈刀材料等相關領域技術研發創新和產業化發展。支持韓江實驗室與龍頭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推動陶瓷基復合材料研發及相關電子元器件研制。圍繞珠三角地區新一代通信與網絡、智能終端等產品的整機制造、以及電子材料和關鍵元器件配套需求,延伸布局電子信息產業鏈上下游產業項目。
(四)高端裝備制造業
潮州市在“十四五”期間圍繞光伏發電和海上風電等新能源利用項目上中游裝備配套需求,支持布局發展光伏發電裝備、海上風力發電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資源利用裝備及關鍵配套件等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項目;重點招引布局發展陶瓷機械、食品加工機械、印刷包裝機械等行業專用智能制造設備研制項目。支持發展切割、噴涂、磨拋、包裝、搬運等工業機器人整機制造及集成應用項目。
(五)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
潮州市在“十四五”期間依托行業重點企業,支持發展生物診斷試劑、醫療監測分析儀器設備研制項目。發揮全市中草藥種植優勢,推動中醫藥規?;?、標準化、國際化發展,支持發展中藥有效成分的提取、純化、質量控制新技術開發和應用等項目建設,打造珍稀藥材種植、中藥飲片加工、中成藥生產基地。探索發展海洋生物養殖及海洋生物藥品開發和產業化。支持食品加工企業延伸發展養生、營養、保健食品。
(六)安全應急產業
潮州市在“十四五”期間立足全省在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汽車等方面的發展優勢,按照國家要求布局發展智慧安防、信息安全、事故災難主動防護、快速響應等領域的專用技術及電子信息產品和裝備設備研制、試驗測試、產業化應用項目。立足全市產業基礎優勢,按照安全應急領域相關標準要求,支持有條件企業延伸布局應急食品、應急日用品等產品研制項目,支持湘橋區和潮安區儲備糧庫建設。
四、產業發展建議
潮州市傳統產業在全市經濟結構中的占比較大,擁有較大的轉型升級空間。對于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根據國家工信部的引導要求,前瞻建議潮州市多措并舉,持續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潮州市可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大力發展工業軟件和工業APP,強化安全保障能力,夯實制造業數字化改造的技術和產業基礎;全市可推廣數字化轉型理念,不斷提升企業數字技術應用、軟件應用、數據管理等數字化能力,引導企業加快關鍵環節的數字化改造;全市可打造多層次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公共服務體系,支撐企業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數字化改造;全市可完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人才培養培訓體系,并鼓勵金融機構定向開放面向制造業數字化改造的金融服務產品,不斷提升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意愿和水平。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