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產業研究札記——梅州市(下篇)
一、產業研究概要
梅州市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東部與福建省龍巖市和漳州市接壤,南部與潮州市、揭陽市、汕尾市毗鄰,西部與河源市接壤,北部與江西省贛州市相連。截至2022年10月,梅州市轄2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分別為梅江區、梅縣區、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縣、蕉嶺縣、興寧市。
二、區域特色產業
梅州圍繞煙草、電力、建材、電子信息、機電制造五大支柱產業持續發力,工業經濟呈現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工業企業數量不斷增加、技改項目有序推進。2022年,梅州市先進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1%,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7.9%,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其中,高端電子信息制造業增長6.3%,先進裝備制造業下降10.9%,先進輕紡制造業下降0.1%,新材料制造業增長3.2%,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業下降1.4%,石油化工業下降4.1%。
(一)煙草產業
梅州煙區位于廣東省東北部,生態條件屬于武夷丘陵生態區,煙葉風格為清甜蜜甜香型,煙草種植面積大,煙葉收購量高,占全省煙葉種植面積和收購量的30%左右。梅州五華縣為濃香型煙區,其他地區是以中間香型為主的煙區。梅州卷煙廠始建于1939年,前身為海源卷煙廠和復興卷煙廠,現為廣東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下屬卷煙工廠之一。梅州卷煙廠多年來曾生產五葉神、東山、友杯、金梅州、鮀島、粵寶、梅州、幸福、紅球、喜盈門、國喜、嘉應、梅花、葵花、合作、琵琶、清涼山、東方、紅荷、雙喜·五葉神等牌號香煙,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和好評。2023年,全市煙葉種植面積4萬多畝,預計實現煙葉主業煙農收入2.7億元、煙葉稅5000萬元。
(二)能源電力產業
梅州光伏、抽水蓄能等資源豐富,全市年均總日照時數達1824.3小時,高于全省78.5小時,各縣(市、區)都具備抽水蓄能建設條件。以五華縣為例,新能源開發利用和能源重大項目建設成為該縣發展新能源產業的重要突破口,抽水蓄能電站、垃圾焚燒發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等綠色能源發電項目建設先后在當地啟動。梅州不斷加強電網規劃與新能源的深度融合,持續擴大電網建設規模、完善電網網架結構,暢通清潔能源輸送高速通道,提高清潔能源輸送和接納能力。
(三)電子信息產業
梅州市積極承接深圳、東莞等地電子信息產業轉移,電子信息產業已經從零散的個體發展成百億級產業集群,形成了集銅箔、覆銅板、PCB、電子電器產品生產等上下游產業一體化的產業鏈條,梅州經開區逐步發展成為珠三角高端電子信息產業帶延伸拓展區域。2021年,梅州經開區獲評廣東省特色產業園(電子電路制造)。2022年,梅江區規上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實現85.1億元,梅州經開區實現產值90.62億元,其中規上電子信息產業企業產值占比高達84%。
三、“十四五”期間重點發展方向
梅州市立足產業發展基礎,結合國家和省相關政策導向,集中發展要素,不斷壯大實體經濟。優化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配置,狠抓招商引資,扶強現有企業,優先支持稅收大、就業多、成長性好的項目。按照綠色低碳發展的導向,重點發展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醫療、新能源等“四新”產業,即重點發展銅箔、稀土等新材料產業,高端印制電路板、電聲元器件、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藥種植和加工、醫療設備制造等新醫療產業,新能源汽車“三電”(即電驅動、電池、電控)零部件、光伏、新型儲能等新能源產業。
(一)新材料產業
梅州市在“十四五”期間依托新材料的產業發展基礎和優勢,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發展對新型材料的需求,重點發展銅箔、稀土釹鐵硼等新型材料,培育壯大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促進上下游產業鏈集群發展。
銅箔產業。梅州市依托現有銅箔產業發展基礎,重點打造“銅材—電子電路銅箔—覆銅板—印制電路板—終端產品”產業鏈,加快發展“銅材—鋰電銅箔—鋰電池”的產業鏈。圍繞高頻高速電路用銅箔、動力電池用極薄鋰電銅箔、高抗拉特種鋰電銅箔、撓性電路板用銅箔等高性能類銅箔原材料、裝備、應用、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開展攻關,提升銅箔產業整體技術產業化水平。
稀土產業。梅州市圍繞“稀土開采—冶煉分離—精深加工—應用產品”產業鏈條建設,推動稀土礦山綠色開采、稀土冶煉企業清潔生產,重點發展釹鐵硼稀土永磁等稀土新材料及應用產品,爭取在稀土催化、稀土生物、稀土醫藥等新興稀土新材料領域取得突破,培育形成若干規模大、技術高、質量優、效益好的新型稀土新材料企業,打造在國內處于優勢地位的稀土產業集群。
半導體材料。梅州市緊盯融入全省半導體及集成電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目標,圍繞半導體及集成電路制造用的輔助材料或耗材,大力發展高純金屬濺射靶材、電子特氣和超凈高純試劑等電子化學品、高純石英材料、含碳化硅鍍層的高純石墨制件等。加快培育發展硅單晶材料、硅單晶外延材料、碳化硅和氮化鎵、磷化銦等化合物半導體單晶材料及相關外延材料。
陶瓷新材料。梅州市依托大埔陶瓷產業發展基礎,以陶瓷新材料作為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探索研發應用在消費電子、新一代信息技術、機電制造、汽車電子、電器家電等領域的陶瓷新材料,重點開發發光陶瓷材料、陶瓷封裝基座、基層電路封裝外殼、微波介質瓷、光纖陶瓷插芯、多層壓電陶瓷等產品,增強陶瓷產業綜合競爭力。
新型環保材料。梅州市大力發展可降解環保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礦石開采—礦石研磨成粉—無機粉體造粒—可降解環保塑料袋/包裝箱”產業鏈。
(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梅州市立足電子信息產業基礎,順應粵港澳大灣區通訊產業向5G轉型、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趨勢,大力發展電子元器件、智能傳感器、物聯網、汽車電子、智能視聽等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打造新型電子元器件產業集聚區。順應碳達峰碳中和要求,加快培育發展互聯網與云計算、大數據服務等產業。
高端印制電路板產業。梅州市圍繞5G相關設備、智能駕駛、新能源汽車、云計算等領域高端電路板應用需求,大力發展液晶聚合物(LCP)基材柔性線路板、剛撓結合PCB板、高密度互連板、特種PCB等高端PCB產品,促進印制電路板產業轉型升級。
智能視聽設備產業。梅州市依托豐順電聲產業發展基礎,圍繞智能無線耳機、智能手表、智能音箱、VR等新一代消費電子產品快速增長的需求,加快發展新型電聲元件,著力打造“中國電聲之都”和世界一流的“國際聲谷”。
互聯網與云計算、大數據服務。梅州市堅持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的方向,鼓勵加強人工智能、區塊鏈應用、數據挖掘、海量數據處理、計費、訪問控制等平臺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支持推進云計算數據中心集群建設,著力培育海量數據存儲、處理與決策等基礎設施服務業,支持開展數據托管、數據分析等新業務,鼓勵大數據與各行各業融合創新發展。
(三)新醫療產業
梅州市依托南藥種植資源和產業發展基礎,重點培育發展生物制藥及醫療裝備制造業,通過5至10年的努力將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培育成為新興支柱產業。
現代中藥與民族藥制造。梅州市支持種植青蒿、梅片樹、紅豆杉、巴戟天、肉桂、佛手、仙草、五指毛桃、鐵皮石斛、柚等具有梅州品牌優勢的中藥品種。積極推進中藥飲片、配方顆粒、植物提取物、特殊用途化妝品、藥食同源產品的研制、開發與生產,提高中藥材深加工水平和產品附加值,推動從原料藥、中藥材到藥品全產業鏈發展。
先進醫療設備及器械制造。梅州市加快發展數字化醫療裝備、智能康復裝置、可穿戴醫療設備等新型醫療器械產業。圍繞人口老齡化趨勢,開發和推廣中醫康復輔助器具,支持企業開發養老護理類、功能代償類、康復訓練類康復輔助器具和具有柔性控制、多信息融合、運動信息解碼、外部環境感知等新技術的智能康復輔助器具,加強推廣應用。
醫療健康產業。梅州市依托生態、長壽、富硒等優勢,加快發展醫療服務、健康養生、健身體育、健康旅游等產業,打響“世界客都·長壽梅州”品牌。
(四)新能源產業
梅州市搶抓“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能源結構調整機遇,加快布局發展新能源產業。以不觸碰生態保護底線為原則,有序推進光伏發電、風電、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項目建設,引進培育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促進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
新能源汽車產業。梅州市依托廣梅園、梅縣園、平遠園等區域現有基礎,圍繞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系統等等“三電”核心零部件開展布局,推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集聚發展。
光伏發電。梅州市推動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建設,合理適度推進集中式光伏發電。支持發展農光互補、漁光互補等分布式光伏項目。支持“光伏+建筑”“光伏+制氫”“光伏+5G通信”“光伏+新能源汽車”等光伏產業發展模式。
新型儲能。梅州市將發展新型儲能作為提升能源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綜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重要舉措,推動儲能高質量發展。增強儲能產業競爭力,加快推進華潤電力興寧儲能項目建設。推進電源側儲能項目建設,加強與南方電網、調峰調頻發電公司的溝通合作,加快推動梅州抽水蓄能電站二期工程動工建設。充分發揮境內高山多、縱向落差大、水資源豐富等優勢,全力規劃新一批抽水蓄能電站工程項目,通過儲能協同優化運行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納利用,為電力系統提供容量支撐及一定調峰能力。
陸上風電。梅州市推進風電項目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鼓勵企業利用新技術,降低運行管理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加強風電產業發展與電力基礎設施規劃的銜接,加大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電力系統的消納和輸送能力,確保電力資源有效利用。
生物質發電和地熱能利用。梅州市利用生物質資源,依托廣梅幫扶平臺,從廣州市引入資本、技術、人力等相關資源,培育發展農林生物質發電、垃圾焚燒發電和沼氣發電等生物質能源產業。推進垃圾處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支持發展生物質能源配套裝備制造業,構建完整產業鏈。對區域地熱情況進行系統性勘察研究,挖掘地熱潛力,推動地熱能全面有效利用。根據地熱總量和區域分布,推進地熱發電,開發溫泉旅游、溫泉洗浴治病等旅游康養項目,推廣地熱能應用于農業溫室、土壤加溫、水產養殖、畜禽飼養等領域。
四、產業發展建議
前瞻建議梅州市做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科技基礎設施、產業平臺、重大項目布局與新一輪城市總規、國土空間規劃修編的銜接,積極鼓勵盤活存量土地資源,對符合梅州市重大產業項目準入條件的產業引進項目,優先給予用地保障;深化“開放攬才、產業聚智”的工作導向,優化人才引進培養政策體系,持續完善高端人才計劃,加大力度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人才和團隊;與珠三角、長三角、粵閩臺等區域重點城市聯合共建飛地園區,推動產業轉移與承接。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