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充換電模式發展對比
我國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2022年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
為應對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補電設施加快布局。目前市場中主流的補電模式可分為充電模式及換電模式,兩種模式在市場競爭中各具優勢及劣勢。
一、 充電模式
(一) 市場現狀
根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布數據,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520萬臺。其中,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增長約65萬臺,累計數量達到180萬臺;私人充電基礎設施增長約190萬臺,累計數量超過340萬臺。
資料來源:EVCIPA,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公共充電樁建設規模來看,自2015年以后,我國電動汽車充電樁數量呈爆發式增長。截至2022年底,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179.70萬臺,相較2021年同期增長56.67%。2023年4月公共類充電樁數量突破200萬臺大關,達到202.5萬臺。
(二) 痛點分析
(1) 行業痛點:新能源汽車“充電慢”
隨著整車帶電量和續航里程提升,充電便利性成為制約電動車使用體驗提升的一大因素。以部分熱銷純電動車型為例,支持快充的純電動車平均理論充電倍率約為1C,即實現SOC 30%-80%需要充電約30分鐘。而在實踐中,大部分純電車實現SOC 30%-80%需要充電40-50分鐘,僅可行駛約150-200km,“充電慢”依然是純電動乘用車行業的核心痛點。
(2) 消費者痛點:充電慢、充電不便
隨著電動汽車行業加速發展,用戶對電動汽車的接受度不斷提高,但充電問題仍是影響用戶購買電動汽車的首要因素。用戶快速補能的需求強烈,需要“5min以內快速充電,像加油一樣方便、快捷”。但當前電動汽車平均充電時長普遍在1小時及以上,且匹配快充需求的直流充電樁數量不足,無法滿足用戶快速補能需求。
二、 換電模式
(一) 市場現狀
根據中國充電聯盟的對其會員(蔚來、奧動和杭州伯坦科技)提交的換電站建設數量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三家企業的換電站保有量為1298座;截至2022年6月底,三家企業換電站的保有量為1582座。
(二) 痛點分析
(1) 電動商用車換電站建設運營行業標準規范尚未發布
2021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會同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組織有關單位編制的T/CAAMTB 55《電動乘用車共享換電站建設規范》團體標準主要針對乘用車換電站建設規范,而商用車領域的換電站建設標準規范仍在制定當中。
2021年12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關于《電動中重型卡車共享換電站建設及換電車輛技術規范》等15項團體標準立項公示函。其中,《電動中重型卡車共享換電站建設及換電車輛技術規范》將由一汽解放牽頭制定。
(2) 客戶單次更換電池的成本問題
選擇公共換電站的車主需要考慮單次更換電池的成本。目前乘用車中,蔚來汽車換電費用是以“換電度數*(電費+服務費)”的公式進行計算的。換電汽車各個換電站收取的服務費用還沒有統一的標準,行業內存在定價問題。
(3) 安全責任劃分問題
換電汽車所用電池包主要為鋰電池,當鋰電池受到猛烈撞擊或穿刺等外界因素干擾,容易自燃發生危險,當事故出現時,責任如何劃分,仍存在爭議。
三、 優劣勢及成本比對
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上主要存在充電和換電兩種補電模式,其中充電模式又可分為常規充電模式及新興的大功率充電模式,這三種模式主要有以下優劣勢:
從市場需求角度來說,這三種模式中大功率充電模式及換電模式所需的補電時間較短,在競爭中具有明顯優勢。此外由于換電模式需投入大量的基建、設備、電池、人工及場地成本,且存在互通性較差的問題,在競爭中大功率充電模式具有巨大的競爭優勢。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