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產業研究札記 —— 聊城市(下篇)
一、產業研究概要
聊城市轄8個縣(市區)和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旅游度假區。“十四五”期間,聊城市將大力實施制造業強市戰略,加快打造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綠色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紡織服裝、造紙印刷十大制造業產業,實施“八大行動計劃”和“六個一批工程”,完善組織、要素、服務、政策保障,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冀魯豫交界地區先進制造業基地。到2025年,力爭全市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營業收入突破5100億元;培育千億級產業2個、800億級產業1個、500億級產業3個;擁有一批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領軍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和知名品牌。
二、區域特色產業
聊城是是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糧食總產110億斤以上,瓜菜菌產量居全省前列,被中國蔬菜流通協會命名為“中國蔬菜第一市”,每天銷往京滬可追溯高品質蔬菜200萬斤。工業體系完備,形成了信發鋁電、東阿阿膠、魯西化工、中通客車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積極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在新賽道建設上搶占先機。聊城先后被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等重大戰略,各類資源要素廣泛匯集,面向未來的新優勢正在加速形成。
(一)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產業
有色金屬在電力、交通、建筑、機械、電子信息、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2019年以來,聊城市準確把握在黃河國家戰略中的定位和責任使命,把有色金屬產業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戰場,出臺了《聊城市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19—2022年)》。聊城市以應用新技術、創造新產品、融合新業態、實現新飛躍為著力點,推動產業向智能化、集群化、綠色化、高端化躍升,開啟了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產業的蛻變之路。如今,聊城市已形成“上游連接海外、中游不斷賦能、下游健全鏈條”的先進有色金屬材料產業鏈。2020年,聊城市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產業規模以上企業198家,實現營業收入1098.49億元,同比增長8.35%,實現利潤50億元,同比增長62.79%;2021年上半年,規模以上企業246家,實現營業收入600.77億元,同比增長62.81%。
(二)化工產業
聊城初步形成了煤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和化工裝備等一批特色產業集群。目前,化工產業已成為全市四大支柱產業之一。2019年以來,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聊城市對化工產業進行安全生產轉型升級總體部署,其中重點發展循環經濟、強化技術創新、提升園區水平,促進化工產業向綠色化、高端化、集群化方向發展。近年來,聊城市出臺系列措施,鼓勵支持化工園區開展綠色循環化改造,提高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三)農副產品加工業
聊城市堅持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作為鄉村產業振興的重點,按照“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發展思路,聚焦糧油加工、畜禽加工等優勢特色產業,加快建設原料基地,發展壯大龍頭企業,積極做好政銀企對接、金融培訓等金融服務,推動全市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達到842.52億元,同比增速18.95%。聊城市將持續加大農產品加工業扶持力度,做長做優產業鏈條,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打造特色品牌。未來,聊城將繼續積極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前延后伸’,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實現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收5年內超過1300億元。
三、“十四五”期間重點發展方向
聊城市大力實施制造業強市戰略,加快打造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綠色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紡織服裝、造紙印刷十大制造業產業,實施“八大行動計劃”和“六個一批工程”,完善組織、要素、服務、政策保障,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冀魯豫交界地區先進制造業基地。到2025年,力爭全市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營業收入突破5100億元;培育千億級產業2個、800億級產業1個、500億級產業3個;擁有一批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領軍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和知名品牌。
(一)裝備制造產業
聊城市依托時風集團、肯石重工、日發紡織、諾伯特等企業,突破高精度導航定位、精確智能控制等關鍵技術,發展高性能農業機械、工程機械、紡織機械、化工機械、工業機器人、無人機等成套設備及零部件,重點建設聊城高端智能裝備信息產業園。依托金帝精密機械、東阿鋼球、陽谷電纜、鑫亞公司等企業,發展風力發電機組軸承、軌道交通軸承、民用航空軸承專用鋼球、超高壓特高壓電纜、超導電纜、特高壓變壓器、智能高低壓成套開關、高壓共軌燃油噴射系統等產品,重點建設中國軸承保持器(鄭家)產業振興基地和煙店軸承產業園。到2025年,裝備制造業營業收入力爭達到500億元。
(二)新材料產業
聊城市依托信發集團、祥光銅業、中色奧博特、上達稀土、恒晶新材料等企業,重點發展高性能金屬合金、高精度銅(鋁)箔、高強高導線材、高性能永磁材料、超高純銅新材料、高純氧化鋁等新產品。依托陽谷華泰、華信塑膠、波米科技、奧瑞塑業、九鼎新材料等企業,研發高端液晶取向劑、特種功能性橡膠助劑、光敏性聚酰亞胺電子材料、高性能熱塑性彈性體、特種工程塑料、高分子納米復合膜、高強度高模量玻璃纖維、氣凝膠制品等先進材料。依托上達稀土,拓展下游稀土應用領域,加快生產低重稀土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到2025年,新材料產業營業收入力爭達到850億元。
(三)新能源汽車產業
聊城市依托中通客車、中通輕客等,突破整車設計、動力總成、整車匹配、整車檢測、自動駕駛等關鍵技術,優化提升安全、環保、節能性能,重點發展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產品。發展關鍵零部件配套產業鏈,培育一批涵蓋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系統及汽車制動系統等核心零部件的企業,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展。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營業收入力爭達到200億元。
(四)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聊城市依托陽谷電纜集團等企業,研發生產光纖預制棒、光纖、光纜、特種光電線纜等產品;依托太平洋光電科技公司等企業,研發生產光迅芯片、光纖傳感器等產品;依托聊云數據湖產業園、騰訊云莘縣農業數字經濟基地、阿里云創新中心·智匯谷、開發區新動能產業園、陽谷光電信息產業園、茌平數字經濟產業園等數字經濟發展載體,培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營業收入力爭達到300億元。
(五)生物醫藥產業
聊城市以東阿阿膠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膠類中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為依托,提升醫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重點發展阿膠系列產品、經典名方制劑與小分子低聚肽、特色中藥復方制劑、抗體藥物、基因工程藥物、治療性疫苗、可溶性治療蛋白、新型重組胰島素、新型重組蛋白、智能醫療設備、可穿戴醫療設備等,重點建設東阿阿膠中醫藥健康產業園、華潤生物醫藥產業園、奧克特生物科技產業園,打造集生物制藥、中藥、化學原料藥及制劑、生物酶轉化、醫療器械等相關產業于一體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到2025年,生物醫藥產業營業收入力爭達到700億元。
四、產業發展建議
聊城市正處于第二產業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上升階段,在落實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本地產業布局分散、業務關聯度低,難以形成集群效應,缺少使企業集聚的平臺。對此,前瞻建議:
聊城市應改善基礎設施,為產業集聚創造良好的運營環境。聊城市政府可以通過完善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特別是要完善路網結構和配套設施,改善產業集聚區的基礎條件,提升地區承接外部產業轉移的能力,降低集聚體內企業的運營成本,促進產業集聚的形成和發展。其次,人才集聚是產業集聚的重要支撐,聊城市政府可以提供完善的基礎教育和醫療保健設施,只有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才能滿足產業集聚對人才集聚的需求。
聊城市應完善服務體系,為產業集聚搭建健全的平臺支持。聊城市可以搭建多層次的融資服務平臺,為產業集聚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支持。其次,聊城市可以搭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平臺,這是提升集聚區創新活力、創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最后,聊城市可以搭建物流服務平臺和中介服務平臺,為集聚區企業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務、成熟的物業管理、法律咨詢、資產評估等服務,從根本上解決產業集聚區公共服務滯后、服務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從而推動產業集聚區持續健康發展
聊城市應加強法制建設,為產業集聚營造公平的市場秩序。聊城市可以構建誠信制度體系和法治思維。其次,聊城市可以加強對政府行政權力的監督和約束,為產業集聚創造公開公正的法治環境。最后,在產業集聚過程中,聊城市政府要結合新經濟的特征,針對企業過度競爭可能產生的“搭便車”“假冒偽劣”等短視行為,通過“外引內聯”,引導企業必要的、合理的優化重組,有效避免企業“散、亂、差”、安全隱患多、科技含量低等問題,以保障產業集聚的健康發展和良好形象。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