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產業研究札記——巴中市(上篇)
一、產業發展歷史與現狀
(一)城市簡介及產業發展格局
巴中,屬于四川省地級市,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地處大巴山系米倉山南麓,中國秦嶺-淮河南北分界線南,東鄰達州,南接南充,西抵廣元,北接陜西漢中,是典型的盆周山區,地勢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傾斜。
轄巴州區、恩陽區兩區,通江縣、南江縣、平昌縣三縣以及巴中經開區、平昌經開區兩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幅員1.23萬平方公里。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巴中市常住人口為2712894人。
1.人文景觀
具備深厚歷史底蘊與多維景觀。巴中是古代巴人活動的中心區域,東漢置縣、北魏置州,境內巴人文化、秦漢文化、三國文化、唐宋文化、民俗文化積淀深厚。巴中是原川陜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擁有紅軍烈士陵園、紅軍石刻標語群等革命遺跡,被稱為“中國革命的露天博物館”。
作為全國第二大蘇區,巴中紅色遺址遺跡數量眾多,全市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8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66點,省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20處,市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11處,縣級革命文物保護單位110處,主要分布于巴州區和通江縣。
巴中境內擁有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1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21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4個國家森林公園。2018年,巴中市入圍2018-2020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18年全國社會治理創新示范市。
2.特色資源
農業與礦藏資源極為豐富。全市耕地491.2萬畝,林地1072萬畝;糧經作物常年種植面積760萬畝、產量190萬噸以上;野生動植物多達2400余種,道地藥材98種、“三品一標”農產品302個,素有“秦巴山區天然藥庫”“四川盆地北緣山地重要的生物基因庫”等美譽,是久負盛名的“中國銀耳之鄉”“中國南江黃羊之鄉”“中國天然富硒茶之鄉”“中國金銀花之鄉”“中國核桃之鄉”“中國蘆筍之鄉”。
巴中礦藏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煤、鐵、天然氣、花崗石、霞石等極具開發利用價值的礦產資源50多種,其中已探明核定石墨礦石儲量8337萬余噸,預測遠景儲量3億噸以上;天然氣儲量1.4萬億立方米,白云石儲量1.5億噸,花崗石儲量10億立方米,霞石儲量2100萬噸,鉀長石1600萬噸,石英10億噸,石膏8000萬噸,磷塊巖514萬噸,煤碳總儲量6000萬噸。
產業發展方面,規劃了四大特色農業、四大現代服務業和四大新型工業的產業格局。
表1 巴中市產業發展格局
資料來源:巴中市人民政府官網,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產業發展總體現狀
近年來,巴中市經濟發展整體呈上升趨勢。據巴中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根據市(州)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742.5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3%。
圖1 2017-2021年巴中市生產總值及增長速度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巴中市統計局,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與此同時,巴中三次產業增加值占比變化較大,以第一產業占比的擴大和第二產業的縮小為基本特征。其中,2021年第三產業占比達到23.5%,比2017年增加了7.2%;而第二產業2021年占比達27.9%,比2017年減少了5.8%;與此同時,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同期減少1.3%。
圖2 2017-2021年巴中市一二三產增加值占比變化情況(單位:%)
資料來源:巴中市統計局,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制造業與服務業發展各有特色
1.制造業
通過整理分析2020年巴中市統計年鑒數據可以發現,基于區域自身的豐富食品、礦產等資源以及良好的農業基礎,巴中在食品飲料產業及資源型產業的發展上呈現較為良好的發展態勢。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以及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在全市規上企業營收中占據前三名位置,整體占比為67.44%。與此同時,高技術制造業的發展緩慢,整體占比僅為3.87%;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15.30%。總體而言,巴中市工業基礎較為薄弱,主要集中在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資源加工型工業,在高科技創新產業和高附加值產業方面發展不足。
(注: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數字創意產業、相關服務業等9大領域)
圖3 2020年巴中市工業規上制造業企業營收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巴中市統計局,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服務業
隨著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服務業逐漸成為巴中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旅游、康養、商貿物流、文化創意四大現代服務業實現穩步增長,成為推動全市服務業發展的主體力量。“十三五”以來,巴中市的西部國際貿易城、盤興物流園、容邦萬達廣場獲批省級現代服務業聚集區。王府井購物中心、南江宏帆商業廣場、平昌東城物流電商園等一大批服務業重大項目相繼竣工運營。
2021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5.1億元,比上年上升了0.6%。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額383.95億元,下降1.9%;餐飲收入101.15億元,增長11.5%;2021年巴中實現旅游總收入329.76億元。
圖4 2016-2021年巴中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巴中市統計局,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招商引資現狀及特點
(一)外來投資企業數量不斷增長
近年來,隨著巴中的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每年吸引外來投資企業數量不斷增長。根據我院大數據顯示,巴中由2010年一年吸引2家外來企業投資快速增長至2020年最高的86家。從2010至2021近十一年間,每年平均吸引54家外來投資企業。
圖5 2011-2021年巴中市外來投資企業注冊年份統計情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大數據
(二)外來投資企業主要來自川渝城市,北上深次之
根據我院大數據顯示,來巴中投資企業以川渝城市居多,其中成都市遙遙領先,為378家,重慶市為36家,達州市為33家,廣元市為15家,眉山市為8家;除此之外來自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的投資也占據了一定份額,分別為75家、25家和17家企業,這也顯示出巴中對于沿海及發達等一線地區企業的吸引力;除此之外,巴中對于其他省份的省會城市的產業吸引力也有目共睹,分別吸收了來自南京市、西安市、海口市的13家、8家和7家企業投資。
圖6 巴中市外來投資企業來源地排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大數據
(三)外來投資金額兩頭多,中間少
根據我院大數據顯示,巴中現有的外來投資企業注冊資本呈現出“兩頭多,中間少”的分布格局。其中,占比較多的注冊資本區間為“1000萬以下”、“1000-3000萬”、“1億及以上”,占比分別達到34%、30%、15%。
圖7 巴中市外來投資企業注冊資本占比分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大數據
(四)外來投資目的地分布較為集中
截止目前,外來投資進入巴州區的目的地選擇相對集中,主要呈現“東南多,西北少”的分布態勢。其中,巴州區吸引外來投資最多,達到217家,平昌縣次之,達到115家。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個區的范圍內均擁有省級經開區,分別是巴中經開區和平昌經開區,省級經開區的設立更利于當地吸引外來投資;位于巴中市西部和北部的恩陽區、通江縣、恩陽區吸引外來投資企業數量較為接近,分別是95家、94家和92家。
圖8 巴中市外來投資企業區域分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大數據
前瞻產業研究院專業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