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健康的增長密碼,隱藏在三重視角之下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費曼 來源|醫曜
近日,京東健康發布了2024年全年業績公告。
在過去的一年中,京東健康營收582億,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指標下(Non-IFRS)凈利潤達47.97億元,雙雙超出市場預期。尤其是下半年同比增長“雙位數”,展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在分析師眼中,這份財報超預期但又在情理之中。因為,以服務更多用戶和賦能更多品牌商家的指標來同業衡量,今天的京東健康,正在清晰可見地繼續強化“線上健康消費第一入口”的優勢。
01
消費者視角:熨平需求的潮汐
在包括我在內的消費者眼中,京東健康能夠成為“線上健康消費第一入口”,很難說是一種意外,倒不如說是京東健康堅持全渠道能力建設的必然結果。
比如,在剛剛過去的流感季,幾組暖心的數字,便可一窺京東看病買藥心智有多強。
據京東健康數據顯示,2024年12月20日至26日,京東互聯網醫院呼吸道疾病相關問診量,環比此前7天增加了近1倍;此外,京東到家快檢呼吸道病原檢測訂單量,環比此前一周增長1.1倍;
而截至2025年1月5日,京東買藥流感用藥訂單量環比上周增長了2.2倍,其中瑪巴洛沙韋訂單量環比增長4倍;可威奧司他韋、達菲奧司他韋訂單量環比增長分別為1.3倍、1.2倍。
與往年流感季醫院人滿為患,缺醫少藥的體驗相比,京東健康的“醫檢診藥”閉環,正在提供一個能夠與線下醫療資源的相輔相成的解決方案:
“醫生線上看、檢查在家做、藥品送到家、護理到家做”......越來越多的患兒家長,能夠通過京東健康這一“線上健康消費第一入口”,一站式、全流程享受京東健康引以為豪“醫檢診藥”閉環服務,一方面免去更多寶貝和家長線下醫院求診的奔波之苦和感染風險,另一方面也緩解了線下醫院,醫師物理容量有限導致的潮汐壓力。
多說一句,在“中國消費互聯網用戶數量見頂”觀點大行其道的今天,京東健康用戶黏性持續強化的故事,正在悄然改變這一悲觀主義敘事:
中國互聯網從未見頂、也不可能見頂,因為在14億人的市場中,只要有剛需在,只要有更好的服務和產品在,永遠都有新的機會。
02
產業視角:供應鏈共贏
但能夠熨平需求潮汐背后的邏輯,是京東健康強大供應鏈和專業服務能力,這對供應側資源有著巨大吸引力:
尤其在醫保控費的壓力之下,越來越多的品牌藥企開始在線上尋找增長路徑,而京東健康基于供應鏈優勢能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品牌藥企,愿意將自己的原研創新藥和暢銷藥品放在京東平臺上首發。
我們不妨仍然以流感季“最火”藥物速福達為例,在剛剛過去的冬天,因為貨源緊缺,流感神藥“速福達”的價格在互聯網上一度被無限炒高,但京東健康一直保持了穩定的價格和供應,能夠獲得來自品牌方的穩定供應,這背后正是由于京東強韌的供應鏈能力和專業服務能力:
對于這些品牌藥企來說,醫藥銷售和推廣是個多維度復雜的問題,而京東健康恰好是那個能力滿分的六邊形戰士。
過去一年,“全球唯一”“全球首款”等新藥在京東健康平臺頻繁首發,這就是品牌藥企對醫藥零售最強供應鏈能力的認可。
比如,2024年京東健康在線上首發了“網紅”近視防控藥物、興齊眼藥的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賽諾菲旗下降脂藥物旨立達;金賽旗下厭食癥藥物美適亞等多款新特藥。京東健康的線下DTP藥房則售出了國內院外渠道第一單阿爾茨海默病靶向藥“樂意保”。
近期,羅氏制藥中國更是與京東健康簽署《流感防治生態共建深度合作協議》,直接面對流感挑戰。默克、歐加隆、默沙東、赫力昂、輝瑞等全球頂尖藥企,都已在供應鏈服務、患者服務、數字營銷服務等方面與京東健康開展全方位深度合作。
供應側對于首選京東健康的考量有其必然性:
首先,作為線上健康消費第一入口,京東健康提供了從流量供給,專業服務,到醫藥物流一整套服務能力體系,這與京東長期供應鏈能力上的持續投入是分不開的。
舉例來說,2024年,京東健康進一步發力即時零售業務,加快全渠道業務創新布局,“京東買藥秒送”先后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佛山、成都、鄭州、沈陽、天津等18個城市開通“網上買藥醫保個賬支付”服務,共接入全國超3000家醫保定點藥房,覆蓋超1億人口。
此外,京東健康還積極推進無人化購藥設備的上線和布局。12月,京東買藥秒送無人藥柜在海淀區萬壽路上線運營。作為北京市首個自助售(取)藥機,該設備占地面積小,能夠支持2000多款日常藥品的銷售與取送,滿足用戶24小時用藥需求。
京東健康還在北京新開設多家京東大藥房新型門店,上線了首個京東買藥自助售(取)藥機,更高效快捷地滿足當地居民的用藥需求。
其次,除了發揮全渠道供應鏈能力外,京東健康還在持續升級服務體系。
比如,2024年618期間,京東健康全面升級了“問營養師”服務,專業的營養師會從商品效果、用法用量、作用原理、注意事項、醫學知識科普等方面回答消費者的問題。時至今日,京東健康已建成國內最大的專業營養師在線服務團隊,擁有近千名營養科醫生與營養師。
這種對完備優質的服務供應體系的長期承諾,同樣是京東健康用戶增長,實現供應鏈共贏的主要抓手。
03
隱藏的一張牌:AI醫療的落地基石
京東健康這種供應鏈共贏的邏輯,在AI+醫療這條明線敘事中,也顯得相當獨特:
與眾多單純強調大模型能力增強的技術派觀點不同,除了要保持技術先進性之外,京東健康更關鍵的著眼點是規模化、全場景落地大模型應用,其根本目標是驅動醫療健康服務效率和質量雙提升,進而促進優質醫療健康資源的普惠可及。
于是我們看到,2024年,京東健康進一步加快大模型技術在各個服務場景的應用。比如,面向用戶,京東健康陸續發布智能健康助手“康康”、AI心理陪伴師“聊愈小宇宙”、多模態技術應用“手機測血壓”等服務產品,目標是構建一個線上醫療服務生態入口;而面向醫生群體,也打造了“智能醫生助手”,實現臨床輔助決策、患者智能管理、臨床科研輔助等功能,據悉,目前已成為醫生使用率最高和采納率最高的智能輔診工具。面向醫院場景,推出業內首個覆蓋醫院全場景的大模型產品“京東卓醫”,目標是讓患者看病更舒心、醫生臨床科研更高效、醫院運營管理更輕松。
就以京東卓醫具體為例,目前在卓醫大模型產品的賦能之下,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目前正在實現多種智能化服務,如個人就醫管家、全流程無感陪診、“室內高德”式就醫導航、智能病歷撰寫輔助、AI輔助診療等toC、toD、toH多方面的能力。某種程度上,京東卓醫就可以看作是每個醫院都可以安裝的“智慧醫療操作系統”。
伴隨著京東大模型在他的供應鏈側接續落地,一個更增長導向,更生意視角的解決方案擺在供應鏈伙伴的面前,這個方案的吸引力不言而喻,根據消息,目前已有百余家醫療機構在“排隊”,希望與京東健康合作打造類似的全場景智慧醫院。
04
結語
作為“線上健康消費第一入口”,京東健康今天超預期業績的底層邏輯,不是流量賦能的傳統認知,而是AI驅動下,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模型創新,以及全渠道健康消費供給互補演化的結果,而這,才是京東健康這份財報背后的核心增長密碼。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醫曜,作者:費曼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