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雷軍好榜樣
(圖片來源:攝圖網)
2025年,“雷神”是車圈乃至整個科技圈最想成為的男人。
2月27日,小米發布價格不菲的“雙Ultra”新品:電動車SU7 Ultra起售價接近53萬元,小米手機“超大杯”15 Ultra則為6499元起。
不算親民的售價,并沒有阻礙“雙Ultra”的火爆。
據雷軍透露,SU7 Ultra開售兩小時,大定突破1萬輛;三天大定1.9萬輛,其中鎖單超1萬輛,提前完成全年任務。15 Ultra也非常火爆,一天多就實現了原定三天的預售目標。
今年前兩個月,在淡季等因素影響下,主要車企的銷量紛紛拉胯,小米卻持續收割消費者的錢包,連續月銷超2萬輛。雷軍在萬千“米粉”中的一呼百應,結結實實體現在了小米產品的銷量上。
資本市場同樣喜歡現在的雷軍。
小米上市之初的股價一度跌至10港元以下。但去年3月底小米汽車發布后,其股價一路上揚。今年以來,小米股價從35港元左右一路上漲至50港元以上。相比一年前的不足15港元,小米股價上漲了2倍多。
就連直接競爭對手,也在“禮讓”雷軍。為了避免發布會撞車,李想宣布提前發布新車理想i8,以感謝雷軍過往對他和公司的幫助,并避免外界的誤會。
小米汽車電門到底、持續狂飆,小米找到第二增長曲線、股價突破萬億港元,促使企業家們紛紛“學習雷軍好榜樣”。
在車圈,雷軍“迷弟”眾多,“蔚小理”則是迷弟中的迷弟。
李想說,對雷軍和小米是“感激+學習”。何小鵬把雷軍稱為“好大哥”,彼此相互學習。李斌說蔚來和小米是“隊友關系”,但無論是開直播、搞NIO House,還是把發布會辦成車圈春晚,都處處透露著向雷軍取經的影子。
迷弟學偶像,細微之處見真情。雷軍要求發布會PPT“一句話講清賣點”,李斌就要求“每個功能展示不超過5秒”。雷軍精心經營微博,一年時間從600萬粉漲到4000多萬粉,李想也把微博玩出花,MEGA大翻車后消停了一陣子,近期又隨著新車發布王者歸來。
車圈的old money也紛紛把雷軍當成模板。
過去一年多,傳統車企的新車發布會一改高山仰止的宏大敘事,而是像雷軍那樣制造懸念、講故事,最后再以“全都免費送”擊穿預期。創始人們不再高居云端,紛紛開直播、見用戶、搞互動,長城魏建軍等大佬還到小米發布會現場取經。
從小米手機到小米汽車,企業家先是質疑雷軍,然后理解雷軍,最后每個人想成為雷軍。在互聯網時代風流散盡、昔日英雄馬放南山后,獨一無二、被同行爭相模仿的“雷神”,正成為新的時代偶像。
不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依然是跌撲不破的普遍規律。企業家可以速成雷軍的“術”,但往往難以體察和借鑒雷軍的“道”。
把造車當成人生最后一次創業的雷軍,過去五年以謙卑之姿all in時代風口,方才有今日之成就。這是“雷軍之道”的底色,也是企業家“學習雷軍好榜樣”的真正價值。
一
四年前,當對手還在彎腰賺取手機行業的銅板時,雷軍力排眾議,決定造車。2022年的一天,雷軍在電話中問李想,對自己造車有何建議。
李想說,只有一個建議,就是他自己“必須全身心投入到造車事業中,無人可替。”
從過去四年雷軍的動向來看,他大體做到了all in造車。這種看準了風口就毫不猶豫all in的“雷軍之道”,才是小米汽車取得當今成績的關鍵。
過去一年,小米SU7累計交付超18.6萬輛,累計鎖單超36萬輛,相當于月鎖單3萬輛。今年2月,小米SU7銷量超2萬輛,幾乎追平華為技術加持的鴻蒙智行。
根據財報,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營收為925億元人民幣,其中手機和AIoT業務貢獻828億元收入,與第二季度持平;汽車等創新業務營收為97億元,相比第二季度的64億元猛增52%。小米汽車已成為整個公司的關鍵增長點。
高性能車型SU7 Ultra的熱銷,給小米汽車又點了一把火。
這款售價超50萬的高端車型被視為小米品牌向上突破的“爆破手”。雷軍在直播中稱,SU7 Ultra的首批車主基本都買過傳統的BBA豪車,“56E的車主特別多,占比達到50%-60%”。
在資本市場上,小米自2018年7月上市后,股價一度蒸發過半。但在汽車業務的支撐下,今年2月初,小米股價逼近40港元,市值首次突破1萬億港元。截至3月6日,小米股價升至55港元上方,市值接近1.4萬億港元。
小米汽車初戰告捷,讓小米在手機業務之外捕獲第二增長曲線,成為雷軍邁向“雷神”的底座。
對于雷軍來說,這場始于2021年的造車之旅,也是一場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新修行。
小米手機時代的雷軍,堪稱風云人物、行業明星,“專注、極致、口碑、快”的互聯網思維七字訣廣為傳頌。競爭對手研究雷軍、效仿小米,企業家也會在一些場合惺惺相惜,卻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公開贊揚雷軍、將其奉為楷模。口無遮攔的“余大嘴”,甚至公開宣稱“長遠來看他們無法生存”。
但十年過去,“余大嘴”的這番言論已成為笑談。“雷神”駕馭著小米汽車風馳電掣,殺了十年前的余承東一記漂亮的回馬槍。
與雷軍關系密切的企業家,大都是all in哲學的擁躉。
比如李想、何小鵬、李斌,在投身造車之間早已功成名就,卻又舍棄此前基業,參與這場時代冒險。入局后,三人都曾在黑暗沼澤里長期跋涉,李斌甚至一度淪為網民認證的“2019年最慘的人”,卻并沒有因此退縮動搖。
雷軍也很欣賞這種all in精神。早年間,雷軍覺得互聯網造車不靠譜,而前來拉投資的“李斌就是騙子”。后來他聽說,李斌要拿出全部身家1.5億美元砸進去,于是決定投錢,成為蔚來最早的投資人之一。
相比之下,一些企業家也在贊賞雷軍、模仿雷軍,但在具體行動上遠未做到all in。
比如周鴻祎,幾乎是頂級企業家中研究雷軍最多的一位。他稱贊雷軍是“勞模典范”,公開表示自己在學習雷軍的演講技巧,還在微博上分析小米手機的成功路徑,甚至“看他能不能變成中國的馬斯克”。
然而,面對造車風口,周鴻祎始終沒有親自下場,而是試圖通過投資哪吒汽車切分市場蛋糕。同時,周鴻祎還要做360、做AI、做網紅,精力相當分散。結果,哪吒汽車從去年下半年起逐漸陷入困境,周鴻祎為之造熱點、引流量,也未能逆天改命。
與雷軍既“形似”又“神似”的車圈創始人們,從“雷軍之道”受益匪淺。口頭說要學雷軍,卻被其他事務所拖累、無法all in一項事業、投入所有精力的企業家,學雷軍的效果差了不少。“學習雷軍好榜樣”看似簡單,想要學到位并不容易。
二
雷軍依靠小米汽車再度躍升,成為粉絲口中的“雷神”、企業家圈子的榜樣,發生在中國互聯網風流散盡的黑鐵時代。
上世紀末至今,中國互聯網風雷激蕩近三十年,馬云、馬化騰、劉強東、黃崢、王興、張一鳴等創業英雄先后崛起,受到整個社會的熱烈擁抱。機場大屏播放著他們的演說,書店則把他們的傳記放在最醒目位置。英雄本人則乘坐灣流、龐巴迪穿梭九天之上,俯瞰被符號化為DAU、ARPU和ROI的蕓蕓眾生。
但時過境遷,隨著互聯網人口紅利枯竭,昔日英雄再難創下新的偉業。
大公司近些年試圖扶植所謂“第二增長曲線”,比如社區團購、下沉市場、即時零售等,業績往往一言難盡,還總是陷入“壓榨”“內卷”“低價傾銷”等商業之外的爭議。一度被奉若圭臬的“福報”“奮斗者”“狼性”等,也引發了越來越響亮的質疑和調侃。
當互聯網英雄從云端跌回凡塵,雷軍卻在小米汽車的推升下扶搖直上。
以造車為矛,雷軍過去四年帶領小米突破天花板,也完成了自身形象的再建構,掠過紛紛神隱的互聯網old money,獨自立于奧林匹斯山頂。這場新修行,除了讓雷軍成為榜樣,也徹底洗脫了喬布斯的影子。
“雷軍之道”以勤勉、真誠、全力以赴為底色,在雷軍創業生涯中未曾改變。早在小米手機初創時期,雷軍提出的互聯網思維七字訣以“專注”為始,其精神內核與all in一脈相承。
不過,上一個時代的雷軍,總是擺脫不了喬布斯中國門徒的影子。
在小米公司剛剛成立的2010~2011年,雷軍經常把喬布斯掛在嘴邊。在那段時間里,雷軍發了幾千條微博,其中許多與喬布斯和蘋果有關。從發布會著裝到手機營銷策略,雷軍和小米總是顯得“果味”十足,“雷布斯”的外號不脛而走。
雷軍也不避諱談論對喬布斯的仰慕。2011年8月中旬,小米第一代手機正式發布。雷軍感嘆“喬布斯有一天也會死,所以我們還有機會”,還表示“我們生存的意義,就是等待著他掛掉”,一時引發軒然大波。
十余年后,喬布斯逝去多時,馬斯克、黃仁勛、奧特曼等人成為新的偶像,但中國科技業乃至整個社會對硅谷祛魅。在公眾語境下,企業家不再被戲稱為“中國喬布斯”“中國扎克伯格”;根正苗紅的“雷神”取代中西結合的“雷布斯”,成為雷軍更響亮的稱呼。
嗅覺天生靈敏的雷軍,似乎也有意拉遠與海外諸神的距離。
在“雙Ultra”發布會上,雷軍的皮夾克格外亮眼,被不少網民稱作“黃仁勛同款”。但雷軍似乎并不喜歡與這位芯片大佬并駕齊驅。在一場直播中,雷軍專門解釋了為何穿皮夾克,并反問“難道我一穿皮夾克就是抄黃仁勛?我一穿西服就是抄馬斯克?這太滑稽了。”
與十多年前人人言必稱喬布斯、扎克伯格相比,中國科技圈在“雷軍熱”的驅動下,新的偶像高塔巍然聳立。曾經仰慕喬布斯的雷軍,不再以他者為楷模,頭頂之上只有青天;而高塔之下,企業家們紛紛拜入“雷神”門下,同樣不再問道于西方諸神。
這場重塑商業偶像的心流,濫觴于汽車圈、企業界,并在雷軍粉絲的助推下泛向整個中國互聯網。單就生意規模和產品技術來說,馬斯克、黃仁勛等人依然高高在上;但在企業家和公眾眼中,雷軍才是可學習、可親近的優質偶像。
三
不過,被眾人奉為“榜樣”的雷軍,遠遠沒到開香檳的時候。
自從造車以來,雷軍上演一出“主角臉男主力排眾議,絕地求生一路升級打怪,最后修成正果”的超長爽劇。這出爽劇的故事前半段是小鎮青年、考入名校、年輕有為、全力拼搏、成為手機圈大佬;后端段則是小米汽車時代的抉擇、掙扎、煎熬、一飛沖天。
這出爽劇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與逆全球化語境下不斷外溢的樸素家國情懷相融合,精準擊中了在人生曠野中疲憊跋涉的普通人,為小米帶來銷量和利潤的同時,也將雷軍推上了“雷神”的位置。
然而,外界的過度吹捧,公眾的完美人設想象,從來都是企業家翻車的最大誘因。一些極端“黑粉”的過火行為,已經給雷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去年國慶節期間,一段AI偽造的雷軍“口吐芬芳”、犀利吐槽的視頻四處傳播,小米公司被迫四處滅火。個別女粉絲每天在微博上喊雷軍“老公”,甚至在雷軍直播間刷屏,也讓后者不堪其擾。
樹欲靜而風不止,是名人的無解難題。今年2月底,小米股價盤中觸及歷史高點;根據一些人的計算,雷軍短暫成為中國首富。隨后,雷軍在武漢大學校友群內辟謠“那是假新聞”。
更大的問題是,小米汽車雖然跑得很快,但距離行業頂峰依然遙遠。
產品上,小米SU7外觀精致、配置齊全、操控犀利,性價比很高,但也存在車內乘坐空間較小、智駕尚待提升等短板,與主要對手特斯拉Model 3各擅勝場,談不上至善至美。至于SU7 Ultra,亮點固然不少,但與同價位的保時捷等相比品牌力略遜一籌。
另一方面,小米汽車的銷量依然遠遜于特斯拉等公司。
去年3月發售至今,小米汽車累計交付約19萬輛,大致于小鵬2024年銷量相當。相比之下,去年特斯拉在華售出66萬輛,全球售出179萬輛。其他新能源車企中,比亞迪售出425萬輛,吉利售出89萬輛,就連理想都賣了50萬輛。
成為“雷神”后,雷軍已經到了新境界,但外界紛紛擾擾,小米汽車也仍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他的修行永無止境。在四顧無人的峰頂,他還需要繼續往前走。
在造車之初,雷軍公開表示這是“人生最后一次重要創業”。小米汽車之后,今年55歲的雷軍很可能不會開啟新的創業篇章了。
但與此同時,以雷軍為榜樣的“門徒”們,仍在馬不停蹄趕往下一個戰場。
李想早早設定了新航向——人工智能,不斷公開布道“2030年成為全球AI領導者”的新愿景。今年2月,理想汽車管理層調整,李想將汽車業務交給他人,自己專心搞AI。
何小鵬忙著“上天入地”,試圖搶到低空載人飛行器的首批船票。去年11月,小鵬將飛行器與汽車結合起來的“陸地航母”首飛,目前收到約4000臺訂單。
就連周鴻祎,都逐漸放下了造車執念,轉而在AI大模型領域耍槍弄棍。為了推廣自家的AI搜索產品,周鴻祎開直播、抽汽車,還參演了“國內首部AI短劇”。
在“學習雷軍好榜樣”的激勵下,一些企業家們放下剛剛打下江山,奔赴更大的叢林展開新冒險。在更漫長的時間跨度里,雷軍終有一天會歸隱山林,但以all in為底色的“雷軍之道”已經在散發光和熱。
參考資料:
字母榜,《雷軍憶甜想更甜》
中國企業家雜志,《雷軍“喜提”一小時首富體驗卡》
鳳凰周刊,《「萬億總裁」雷軍,拼了》
第一新聲,《雷軍和他的“小米哲學”:把風口玩到next level》
鋅財經,《質疑雷軍,理解雷軍,成為雷軍》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字母榜(ID:wujicaijing),作者:彥飛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