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蘋果,七年之癢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彥飛 來源|字母榜(ID:wujicaijing)
2017年9月初,馬化騰、劉熾平、張小龍等騰訊核心管理層集體拜訪蘋果CEO庫克,并送上一份中國特色剪紙作為禮物。
雙方均未對此給出官方說明。但幾個月前,兩家公司陷入了“蘋果稅”的爭執:微信宣布因蘋果要求抽成30%,長時間交涉無果后,關閉iOS版微信公眾平臺的“贊賞”功能。兩大巨頭正面碰撞,一時間看客無數。
但隨著馬化騰帶隊訪問蘋果,兩大巨頭鳴金收兵,走上和解之路。
在馬化騰等人與庫克會面后不久,蘋果調整規則,允許用戶贈送貨幣性質的禮物,也就是“打賞”;蘋果不予抽成,但第三方也不可以抽成。次年1月,騰訊恢復了“贊賞”功能。
隨后七年間,騰訊蘋果大體保持了較好的合作關系,微信支付還被允許進入App Store。七年后,隨著iPhone 16即將發布,針對蘋果的網絡謠言再度出現,而其“證據”之一正是“蘋果稅”。
近日有網民宣稱,iPhone新版操作系統有可能無法使用微信,用戶將面臨iPhone、微信“二選一”,并提醒不要更新iOS。這一聳人聽聞的傳言很快成為微博等平臺的熱議話題。
但綜合多方消息,所謂“iPhone或將無法使用微信”的說法站不住腳。蘋果官方客服人員對此表示,目前iPhone手機均可正常使用微信,用戶無須擔心。另有多位知情人士稱,網絡截圖純屬謠言。
不過,引發這一波謠言的“蘋果稅”,仍是騰訊需要認真對待的長期難題。
根據蘋果公司制定的規則,iPhone、iPad等蘋果產品的用戶在APP內購買虛擬商品(如游戲道具、直播打賞禮物)時,蘋果將從交易額中抽取一定費用,這就是所謂“蘋果稅”。
今年5、6月份,蘋果向騰訊和字節施壓,要求兩家巨頭采取措施,阻止小程序運營者將用戶引向外部支付系統,從而規避30%的蘋果稅。倘若騰訊、字節不修補漏洞,蘋果App Store應用商店將拒絕微信和抖音后續上架更新。
據報道,騰訊同意在7月初的微信更新中堵住漏洞。8月中旬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騰訊首席戰略官米歇爾透露,針對iOS平臺的小游戲,公司正在與蘋果進行討論,希望“以經濟上可持續,同時也公平的條件來實現這一目標”。
倘若報道屬實,騰訊對于堵住小游戲的支付跳轉漏洞并無太多異議。但它與蘋果仍然存在分歧:蘋果要求騰訊禁用小游戲內部的聊天功能,原因是開發者可能利用該功能引導用戶前往其他平臺付款;騰訊則認為,此舉可能損害游戲體驗,并未同意這一要求。
盡管微乎其微,騰訊與蘋果確實存在談不攏乃至“掀桌子”的可能。但從此前經驗來看,蘋果在面對生態內重量級玩家的挑戰時,傾向于部分妥協,而非徹底鬧翻。
手握《堡壘之夜》和虛幻引擎的游戲大廠Epic,曾在2020年對蘋果發起強力挑戰,原因之一正是不愿繳納“蘋果稅”。法庭交鋒后,雙方最終達成和解,《堡壘之夜》時隔四年在App Store部分恢復上架,游戲開發者還可以通過郵件向玩家介紹第三方支付方式。
騰訊七年前對蘋果的“封閉花園”發起沖擊,最終以雙方各退一步收場。如今,騰訊蘋果再起波瀾,但大概率仍將握手言和。畢竟,與區區數十億元規模的小游戲市場相比,兩大巨頭都不能失去彼此。
不過,長期承受全球最高的30%“稅率”的騰訊,或許到了向“蘋果稅”發起挑戰的時候。
蘋果固然不能失去微信,而騰訊也不可能放棄iPhone的龐大用戶群。多年來,《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騰訊王牌游戲在向蘋果繳納提成的同時,依然賺得盆滿缽豐,消費能力強的iPhone用戶至關重要。
但游戲作為騰訊的立身之本,剛剛走出長達兩年的滯脹階段,開始恢復增長;倘若通過談判爭取到更優惠的抽成比例,哪怕只降低一兩個百分點,也將給騰訊帶來豐厚回報。
另一邊,蘋果正在全球市場面臨各國監管部門的壓力,生態圍墻和支付壁壘已經在歐盟、日本、韓國等地出現缺口。騰訊倘若以此次“蘋果稅”風波為契機順勢而上,未必不能促使蘋果做出更大讓步,從而在互利共生關系中占據更大優勢。
一
上一次挑戰“蘋果稅”,騰訊一度態度決絕,但幾個月后,騰訊核心管理層赴美拜訪、雙方握手言歡。除了這場爭執,整體而言,在iPhone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的十余年間,騰訊與蘋果并非敵手,反而互相成就。
2010年9月,國行版iPhone 4正式發售。盡管硬件配置和工業設計十分出色,但這款手機也存在售價高昂、信號質量不佳等明顯短板。更大難題是,彼時iPhone在中國缺少人人必備的“殺手應用”,以至于銷售人員不得不把《會說話的湯姆貓》等游戲作為賣點。
但僅僅四個月后,微信1.0版本開啟公測,首先上線的是iOS版本。這款劃時代的手機軟件迅速取代了短信和電話,鳴響中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先聲。
就像海外市場的同類產品WhatsAPP一樣,微信的迅速普及,讓iPhone突破了“高端玩具”的公眾印象,成為移動互聯網的標志性硬件。
2011年,蘋果在中國售出約1000萬部iPhone。隨后十余年間,iPhone年銷量逐漸攀升,高峰期一度超5000萬部。截至2022年,蘋果在中國累計售出約3.8億部iPhone。
另一方面,iPhone造就了手游產業,而騰訊是這一浪潮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在iPhone誕生前,手機游戲發展緩慢,除了軟硬件限制外,盜版橫行、賺錢困難是根本原因。但iPhone除了性能強悍,還采用封閉的iOS系統,外加App Store提供購買場景,讓手機游戲第一次有了賺大錢的可能。
但對于騰訊而言,iPhone的更大意義在于為“端游轉手游”提供了土壤。
騰訊游戲起步于PC端游,但在發展早期,它相對于網易、盛大、九城等老牌公司的優勢并不像今天這么大。直到iPhone降臨國內,游戲移動化趨勢明顯,整個行業面臨洗牌;大大小小的玩家都在做手游,而騰訊憑借微信和QQ兩大移動生態,成為手游時代的贏家。
在iPhone剛剛入華的2011年,騰訊網游收入約158億元,領先網易不到100億元;到了2023年,騰訊游戲收入逼近1800億元,網易也增至816億元,但差距被拉大至1000億元左右。
《王者榮耀》等騰訊手游大紅大紫,蘋果從中受益匪淺。按照30%的抽成比例,蘋果每年可從騰訊各個游戲獲得數十億乃至數百億的回報,而與之相關的投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據第三方數據統計機構Sensor tower統計,2023年,蘋果在中國收取了超400億元抽成,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騰訊等大型互聯網公司。
倘若沒有iPhone,騰訊作為一家游戲公司的價值勢必大幅縮水;同時,蘋果也無法承受失去微信及微信游戲的巨大損失。在更大利益面前,兩家公司不可能圍繞小游戲的支付問題大打出手;即便無法達成協議,雙方維持現狀的利益也遠遠大于決裂。
二
過去七年間,蘋果對于騰訊顯得頗為“包容”。
例如,2017年初微信小程序上線,用戶無需安裝APP即可使用第三方服務。這在一定程度上對App Store及其生態構成了替代,但蘋果并未將其拒之門外。如今,微信小程序已成長為參天大樹。
此外,就在馬化騰“組團”拜訪庫克前不久,蘋果App Store宣布接入微信支付。此舉固然有滿足監管要求的考量,但在客觀上也為騰訊帶來了大量支付用戶。
不過,面對今天的蘋果,騰訊或許應該在保持合作的前提下,向老朋友索取更多利益。
其中要害,自然是“蘋果稅”。與國內其他互聯網公司一樣,騰訊承受著蘋果15%~30%的抽成比例,高于全球主要市場。在美國,這一比例約為12%~27%;歐洲則低至10%~17%。
海外公司得以繳納較少的“蘋果稅”,是主動出擊、多年爭取的結果。
以EPIC為例,2020年以來,它對于“蘋果稅”的抵制始終沒有中斷,多次與蘋果對簿法庭。今年1月,蘋果向法院表示將更改App Store條款,開發者將可以更方便地引導用戶使用第三方支付。
但人們很快發現,蘋果并未完全履行這一承諾,APP開發者想要鏈接其他支付系統依然障礙重重。兩個月后,更多公司卷入這一事件,微軟、Meta、X和線上約會平臺Match Group聯名向法院遞交文件,稱蘋果明顯違反此前禁令。
TikTok也在暗度陳倉。今年5月,有用戶注意到,TikTok正在小規模測試網頁充值功能,從而繞開App Store應用內充值系統,規避蘋果的抽成。
微軟、Meta等巨頭的加入,讓EPIC挑起的“帝國反擊戰”更加熱鬧。特斯拉創始人、掌控X平臺的馬斯克也來湊熱鬧,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一張照片,暗示寧可開戰,也不愿支付30%的“蘋果稅”。
至于國內互聯網公司,除了騰訊曾一定程度上掙脫“蘋果稅”,近年來快速崛起的米哈游也有所作為,但未能取得突破。
去年8月,米哈游嘗試在自家游戲社區APP“米游社”和支付寶內開設付款功能,從而避開“蘋果稅”。此舉被蘋果注意到后,米游社APP遭遇App Store下架,移除支付功能后方才恢復;支付寶小程序“米哈游支付中心”也很快偃旗息鼓。
不過,今年以來,蘋果在全球市場——特別是歐盟面臨越來越大的監管壓力,不得不做出較大讓步,封閉多年的生態系統被打開了幾道大門。這為騰訊及其他公司調整與蘋果的利益關系提供了新的契機。
在歐盟市場,蘋果吃到18.4億歐元的罰單后,終于按照當地監管部門的要求做出調整,具體措施包括:開放應用“側載”,也就是允許用戶從第三方應用商店下載APP;向第三方APP開發者免費開放NFC(近場通信技術)支付功能;并采取更低的抽成比例,放寬開發者在其APP中顯示鏈接的規則。
為了適應這些變化,蘋果管理層走馬換將,加入公司21年、自2010年以來一直擔任App Store副總裁的費舍爾將于今年10月離職,其團隊將一分為二,分別負責App Store和替代應用分發。
群起反擊的硅谷諸雄、日益積聚的監管壓力,再加上人事更迭,都可能促使蘋果在面對老朋友的新要求時做出更大讓步。
如前所述,騰訊沒必要為了小游戲與蘋果鬧到分道揚鑣;但面對有利的外部條件,騰訊不妨提出費率更合理、覆蓋更廣泛的“蘋果稅”方案,將更多收入和利潤留在自己囊中。
三
成功推出精品劇的平臺們,都已獲得了市場的正面反饋。
“蘋果稅”爭端背后,是蘋果騰訊兩大生態的直接碰撞。
借助iPhone和App Store,蘋果花費十余年時間,構建了全球第一大軟硬件融合的生態系統。
根據研究機構CCS Insight的報告,截至2023年底,iPhone全球保有量達13億部。今年2月,庫克曾透露,盡管季度銷量下滑,但iPhone在中國的保有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數量龐大的iPhone擁躉,讓移動互聯網的從業者很難繞開蘋果、另辟蹊徑。蘋果此前披露,2023年App Store的在線APP總量高達187萬,注冊開發者超4200萬人。這一應用商店的周均訪問用戶達7.35億,周均APP下載量達7.88億。
國內互聯網行業的共識之一是,一款產品在iPhone端的表現如何,往往決定了整個生命周期的業績。外部觀察者也常常試圖通過iOS端來窺測一款APP的收入情況。
以游戲為例,米哈游從未公布《原神》等游戲的實際流水,但新版本、新角色發布后能否登頂全球App Store榜單,已成為粉絲約定俗成的成功衡量標準。近期《原神》熱度下滑,征兆之一正是App Store排名不復往日輝煌。
另一方面,盡管沒有硬件作為支撐,但手握微信這一超級APP的騰訊,同樣擁有不亞于蘋果的生態實力。
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微信及WeChat的合并MAU(月活躍用戶)高達13.7億。另據市場研究公司QuestMobile的數據,截至2023年11月,微信小程序MAU為9.2億。
不難看出,微信用戶量不遜于iPhone,而小程序的體量也不亞于App Store。很難想象一款手機無法使用微信,即便iPhone也是如此。
對于坐擁微信生態的騰訊,實力稍遜的大廠難以招架。
不久前,騰訊在推廣《DNF》手游時為了繞開高昂的渠道費用,踢開國內安卓手機廠商組成的“硬核聯盟”;但事后華米OV等并未祭出反制措施,更不用說下架微信。騰訊的“硬實力”可見一斑。
但面對蘋果時,騰訊不可能像對待安卓廠商那樣收放自如、予取予求。
過去幾年間,蘋果在外部壓力下做出了不少讓步,包括調整抽成比例、允許側載等。但當蘋果選擇硬碰硬時,其手段十分果決,即便面對擁有數億用戶的國際大廠也不會手軟。
在線音樂平臺Spotify擁有6億MAU,付費用戶高達2.46億,這意味著每年需要向蘋果繳納大量抽成。2019年起,Spotify以多種方式挑戰蘋果稅,并在歐盟等地監管部門的支持下取得部分勝利,促使蘋果調整政策。
但在不久前,Spotify方面表示,剛剛提交的新版iOS應用被蘋果拒之門外。該公司認為,蘋果“試圖用新的費用懲罰開發者。”
倘若騰訊對蘋果發起挑戰,它或許也會面臨類似的難題。正如Spotify所經歷的那樣,蘋果有意愿和能力暫停任何一款APP的更新,不太可能像安卓廠商那樣顧慮重重、舉棋不定。
不過,Spotify終歸不是微信這樣的生態級應用。面對微信,蘋果不到萬不得已,不可能對它降下鐵幕。更何況,騰訊對于占比更大的手游業務的“蘋果稅”并無異議,雙方爭議焦點無非是體量小得多的小游戲。
七年前,騰訊對蘋果的首次挑戰,以馬化騰帶隊拜會庫克、雙方握手言和告終。七年后,騰訊又有了新的挑戰契機,而蘋果的封閉花園已經被打開多個缺口。倘若騰訊發起一場精心策劃、力度適當的攻勢,蘋果有可能做出更大讓步,而中國互聯網的沉重“蘋果稅”也將得到緩解。
參考資料:
字母榜,《繞開華米OV,騰訊繞不過“蘋果稅”》
第一財經,《蘋果應用商店負責人將辭職,蘋果持續受到全球監管壓力》
驅動中國,《馬化騰攜眾多高管拜訪庫克,“蘋果稅”事件或就此完結》
愛范兒,《App Store 誕生十年,還記得你下載的第一個 App 嗎?》
界面新聞,《蘋果辟謠“iPhone 16不支持微信”,騰訊和蘋果到底在爭什么?》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字母榜(ID:wujicaijing),作者:彥飛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