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不起英偉達“特供”,中國創業者偏愛4090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畢安娣 來源|字母榜(ID:wujicaijing)
距離A100、H100被禁售已經過去一年半,如今英偉達對華售賣閹割版的難度卻一再升高。
近期,Jeffries分析師表示,美國在10月會對半導體出口管制進行年度審查,屆時“很可能”禁止英偉達H20向中國銷售。而禁售的方式有三種可能:特定產品禁令、降低計算能力上限,以及限制內存容量。
英偉達計劃為中國推出新的特供版AI芯片,這個消息自黃仁勛3月官宣Blackwell后就沒停過。目前主流的消息是,英偉達計劃推出的是B200的“閹割版”B20。
但遠在中國的眾多中小創業者們明白:不管是論價格,還是論獲取難度,英偉達的最新款高端AI芯片也大概率最多與自己“云端相見”。
AI創業者Jason告訴字母榜(ID:wujicaijing),他的公司之前的方向是AI應用層,除了通過云服務租A100和H100的算力之外,本地部署的是50張英偉達V100芯片,以及英偉達3090顯卡。
這樣的選擇既是因為初創企業要追求性價比,壓縮成本,也是因為做AI應用層的業務其實并不需要極高的算力。V100是英偉達在2017年發布的計算卡,彼時V100八卡服務器官方售價是102萬元。而Jason的50張V100是“900元每張撿的”二手貨,3090顯卡是以每張5000元的價格收來的。
從2022年底開始,英偉達的最強大的芯片都因美國升級半導體出口管制而出口中國受阻,不管是A100,還是Blackwell之前最強大的H100,都無法在中國正規售賣。在那之后,美國針對高端芯片的出口管制越來越嚴格,英偉達從A800、H800,到H20、L20、L2,推出了一款又一款“中國特供版”芯片。
對于大多數創業者來說,特供版不僅性能遠不及“原版”,價格也令人望而卻步。一位賣家告訴字母榜,H20八卡服務器的售價在130萬元左右。IT時報曾報道,H20的主要需求方還是百度、阿里、騰訊和字節等互聯網大廠。
Jason稱,H20主要是拿來做推理,但是“用H20不如用4090”,因為后者夠用,而且H20作為商用芯片,“商用有折舊率,折價比較多,機房大概幾年換一批,普遍不保值,比如V100當年賣幾萬,現在只能賣幾千,也就五六年時間,如果不是AI潮,最多值500。”
不止一位業內人士向字母榜表示,自己偏好使用英偉達RTX4090,這款2022年10月推出的旗艦產品原以游戲顯卡為名問世,但也備受AI行業的青睞,同樣也受到了美國芯片出口管制的影響。
AI超算供應商浙江華兮云科技有限公司也介紹稱,“目前最好用的是4090”,不過“也要看配置、組網、顯卡”,很多客戶的需求其實4090就能滿足,而且性價比來看也比較好。該工作人員還補充稱,本月公司就要上100臺4090。
對于英偉達將在中國推出新特供產品、B200的“閹割版”B20的消息,Jason不感到興奮,直說“看性價比”,而華兮云方面表示也尚未在業內聽到相關消息。
此前路透社曾報道英偉達已經就B20有中國的浪潮信息展開合作,但后者已經回應稱該消息不屬實。
一
今年3月19日,黃仁勛在美國加州圣何塞SAP中心登臺,主題演講大開大合,名為《見證AI的變革時刻》。
老黃很少吹牛,英偉達官宣新一代Blackwell架構,并推出芯片B200和超級芯片GB200。“新核彈”是外界對英偉達新產品的形容,彼時剛升任英偉達研究經理的Jim Fan感慨摩爾定律已經按不住這家公司了。
但來自蘋果的一次實驗探索,稍稍阻擋下了英偉達的前進步伐。黃仁勛或許已成為全世界最不期待Apple智能上線的人。
北京時間7月30日,蘋果發表了一篇技術論文,其中有這樣一則信息:支撐Apple智能的兩個AI模型,都是在谷歌的云端芯片上進行預訓練的。
一來,谷歌的自研芯片為TPU張量處理器,此前多用于谷歌內部使用,而不對外出售。此番卻出手搶走了大客戶。二來,蘋果此前曾在5月被《華爾街日報》爆料,正在為其數據中心服務器開發自研芯片,如今沒有用上自研芯片,卻依然沒有選擇英偉達。這足以令英偉達有些尷尬。
蘋果“晾著”英偉達,是英偉達如今處境的一個縮影。英偉達的股價在今年前六個月上漲了150%,然而在7月份接連暴跌,占市值下跌幅度最大的八次中的四次。
此外,英偉達近期壞消息不斷:被傳新芯片B200將延遲三個月甚至更久才能交付;美國司法部針對其展開兩項反壟斷調查。
與之相對的,是不斷傳出的“中國特供版”消息——據多家外媒報道,英偉達計劃向中國推出B200的閹割版B20。并且,英偉達還有可能會針對中國出售搭載最新芯片的服務器,以服務器來彌補特供芯片的性能。如果該消息屬實,這將會是英偉達首次針對中國市場專門推出一款服務器產品。
上述舉措也表明,盡管面臨重重阻礙,但英偉達不僅沒有放棄,還為中國市場做出更大的努力。
2022年底ChatGPT掀起的AI浪潮已經翻涌了近兩年,英偉達也從一家芯片巨頭一躍成為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如今AI賽道逐漸回歸理性,競爭對手也慢慢形成圍剿之勢,中國變成了英偉達越來越難舍棄的市場。
二
對于中國AI賽道上的大量中小初創企業來說,英偉達中國特供版芯片并非他們的關注重點。而對于特供版芯片的主要采買方——中國的大型互聯網企業來說,選擇英偉達也只是當下的最優解。
英偉達在2023年10月推出了為中國量身定制的HGX H20、L20 PCle、L2 PCle,其中H20是備受矚目的“矮子里的將軍”,閹割版里的最強款。然而,一個月之后,隨著英偉達跳票、H20推遲到次年第一季度交付的消息,使得不少企業轉向國產芯片。
彼時中國基金報報道,百度已經為200臺服務器向華為訂購了1600個昇騰910B芯片。周鴻祎不久后也在烏鎮峰會上表示,360采購了1000多個華為AI芯片,比百度還早。
到了今年上半年,又傳出企業觀望、華為等國產廠商競爭,英偉達H20在華銷售疲軟的消息。5月,傳出H20下調價格的消息,原因指向兩點,一點是H100不缺貨并開始降價,H20隨之下調,另一點是華為昇騰910B與之競爭,且初始售價后者更有優勢。
下半年,H20在中國的銷售似乎迎來轉機。前不久,芯片行業咨詢公司SemiAnalysis預測,H20芯片有望在當前財年提振該公司中國區業績,今年有望交付超過100萬張H20芯片。按照單芯片1.2萬美元到1.3萬美元的售價計算,僅H20就可以為英偉達貢獻超過120億美元的營收,這個數字超過上一財年英偉達中國區的整體營收。IT時報的報道指出,H20的銷售抬頭,主要是因為英偉達的生態優勢,以及華為昇騰910B供貨緊張。
這對英偉達來說,只能算作短暫的快樂,因生態優勢和競對供應緊張而獲得的轉機并不能言穩固。下一代“中國特供版”芯片很有可能在路上,但英偉達的挑戰頗多。
除了傳言中可能推出的B200的“閹割版”B20之外,據The Information報道,英偉達還計劃為中國新版特供芯片搭配服務器。在中國專門推出一款服務器,這個動作英偉達此前未曾有過,此舉是為了以服務器讓特供芯片性能表現最大化,彌補“閹割版”的不足。
以搭載服務器當“一攬子”方案的消息如果為真,將是英偉達在禁售束縛之下做的新嘗試。
壞消息是,市場再次傳出英偉達最新芯片交付推遲的消息。據The Information近日的報道,英偉達已經向客戶表示,B200將延遲發布三個月或更長時間,批量出貨時間或將延遲到明年的第一季度(原計劃今年10月就開始批量生產)。
此處提到的“客戶”中不乏科技巨頭,據報道,Meta已經定下價值至少100億美元的訂單,微軟也在近幾周內將其訂單規模增加20%,并計劃在明年第一季度前為OpenAI準備好5.5萬到6.5萬個GB200。
有理由懷疑,B200的延遲交付也將影響英偉達向中國市場推出閹割版的節奏。報道中稱延遲交付的原因是在生產時發現了“設計缺陷”。
三
雖然英偉達尚未證實推出B20的消息,但幾乎不會有人懷疑這將會發生。
比起2022年英偉達初次受到AI芯片的出口禁令,如今這家芯片巨頭更加難舍中國市場。
中國龐大的芯片需求自然是首要驅動力。2022財年和2023財年,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分別為英偉達貢獻71.11億美元、57.85億美元的營收,分別占其總營收的31.7%和25.9%。
然而,由于美國的芯片禁令,英偉達在中國卻面臨失速風險。2024財年,英偉達包含內地和港澳地區的中國市場營收止步百億美元,占比滑至16.9%。
今年5月,英偉達發布2025財年第一季度(截至2024年4月28日)的業績報告,在數據中心業務上,英偉達來自中國客戶的營收占比已經從2023財年的19%,降低至2024財年的中個位數百分比(5%)。
對于中國本土芯片制造商發起的競爭,黃仁勛也心知肚明:“我們在中國的業務確實比過去的水平下滑很多。由于技術限制,現在在中國的競爭更加激烈。這些都是事實。”幾天之后,黃仁勛再提中國芯片企業,稱中國有很多GPU初創企業,不要低估中國在芯片領域的追趕能力。
從某種角度來看,美國的芯片禁售令雖然給中國AI企業在這波浪潮之中增加了難度,但同時也為中國本土的芯片制造商提供了發展的空間。從黃仁勛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危險的,時鐘滴答響,留給英偉達在“閹割”之中破局的時間不多了。
這還不是英偉達更加難舍中國市場的全部因素。相比于2022年底,ChatGPT掀起千模大戰,英偉達銷售額和股價齊飛沖天,如今英偉達正在面臨越來越不確定的局面。
僅在今年,就有OpenAI的CEO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7萬億芯片網絡野心被爆料,微軟開發類似英偉達網卡ConnectX-7的替代品,想提高其自研芯片Maia的性能。而谷歌TPU創造者喬納森·羅斯(Jonathan Ross)創辦的技術公司Groq,則叫囂其新產品可以威脅到英偉達。
蘋果投向谷歌的懷抱則是英偉達的噩夢又向前了一步:在自研芯片之外,一家財力雄厚的科技巨頭加入AI之戰,卻沒有選擇英偉達。
在競爭之外,英偉達還面臨著越來越強烈的監管壓力。先是7月法國競爭管理局證實,正在對英偉達疑似違反市場競爭的行為進行調查。緊接著,8月,美國司法部針對英偉達展開兩項反壟斷調查。
英偉達的股價在今年前六個月上漲了150%,然而美聯儲降息落后,華爾街也對于科技股施加重壓,多重因素影響下,英偉達股價“終于”在7月份接連暴跌,占市值下跌幅度最大的八次中的四次。
在這種情況下,英偉達需要,也必須保住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這波AI浪潮雖然熱鬧,如今前路卻也迷霧重重,英偉達是否會摸到天花板,甚至應了“AI泡沫論”的“詛咒”跌落神壇,誰都說不準。
在整整四年前,2020年8月,英偉達公布2021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季度數據中心的收入才首次超過游戲業務。如今,數據中心已經取代游戲,成為英偉達的核心業務。但這一步,黃仁勛鋪墊了多年。
如今的英偉達,也同樣需要為未來做打算,既要保持信心,也得“留一手”。一個有意思的數據是,據英偉達2025財年第一季度財報,該季度汽車業務在總營收中占比僅有1.2%,卻是英偉達在數據中心業務之外,唯一實現環比增長的業務。而在英偉達官方公布的汽車業務合作伙伴中,中國車企與智駕方案供應商占比超過80%。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特供AI芯片的意義也許并不僅僅在AI,還在于英偉達需要在中國擁有持續的、可作為未來支點的影響力,哪怕是面臨一次次被閹割的命運。
參考資料:
硅基研究室:《中國大陸營收占比暴跌,美國芯片禁令“刺傷”英偉達》
賽博汽車:《感謝中國車企,英偉達緩過來了》
鈦媒體:《英偉達“過山車”式股價背后,AI芯片巨頭地位并非不可動搖》
IT時報:《性能“閹割”的英偉達H20為何會大賣?》
半導體行業觀察:《3萬億芯片公司,也在夾縫求生?》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字母榜(ID:wujicaijing),作者:畢安娣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