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均價連創年內新高,養殖戶扭虧為盈,豬企:短期不會大幅擴產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閆曉寒 來源|時代周報(ID:MENGMASHENDU)
豬肉消費正處淡季,豬價上漲勢頭不減。
據大宗商品市場信息供應商百川盈孚的數據,全國生豬均價在7月不斷創下年內新高。7月24日,全國生豬均價為19.35元/公斤,較前一日上漲0.2元/公斤。這一價格較7月初的18.28元/公斤上漲5.85%。
生豬價格不斷上漲,眾多養殖戶終于得以喘息。“今天我們這里生豬價格是約9.5元/斤,成本大約7元/斤,一頭豬能掙600元左右。”7月24日,一名來自河北的養殖戶宋盛(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今年6月左右,他所在的地區生豬價格超過10元/斤。而去年,由于生豬價格持續低迷,他身邊養殖場的生豬出欄多賠得也多,平均賣一頭生豬虧損金額達到400元以上。
宋盛所在的養殖場,生豬存欄數最多時達3600頭。2021年上半年豬價跌跌不休,他果斷將生豬全部賣出,得以避開漫長的下行周期。2023年,生豬價格依然未能企穩,一路走低。宋盛身邊的不少養殖戶難以維繼,陸續退出。
養殖戶船小好調頭,頭部豬企卻難全身而退。2023年,生豬養殖龍頭企業牧原股份(002714.SZ)的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08.61億元、-42.63億元,分別大降11.19%、132.14%。同期,另一家生豬養殖龍頭企業溫氏股份(300498.SZ)的營收為899.02億元,雖同比增加7.4%,但歸母凈利潤同樣虧損,為-63.9億元,同比驟降220.81%。
生豬均價持續上揚,堅持下來的養殖戶得以熬過寒冬,逐漸擺脫此前的虧損狀態。生豬養殖企業今年上半年的業績也在明顯改善。現實問題擺在眼前,生豬價格上漲行情還能持續多久?
一
豬價持續上漲,豬企業績回暖
生豬價格反彈已有時日。
今年1月12日,生豬價格終于在達到13.77元/公斤的底部后,開始反彈。此后一段時間,生豬價格一直在15元/公斤附近震蕩調整。
5月中旬,生豬價格開始出現明顯上漲,持續走高。進入7月,生豬價格走高趨勢加快,不斷創下新高。百川盈孚數據顯示,7月17日,生豬均價報19.31元/公斤,這已是年內新高。7月24日,生豬均價再創新高。
生豬價格上漲,自然推高終端銷售市場的豬肉價格。7月23日,時代周報記者在北京新發地豬肉交易大廳的豬肉交易信息滾動大屏上看到,當日共有9家供應廠家,銷售價格在21.8元-24.5元/公斤之間。
一名商戶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今年端午開始,豬肉價格就不斷上漲,尤其6月之后的上漲勢頭更加明顯,一直持續至今。
農價匯數據顯示,7月23日北京新發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價格為23.15元/公斤,較上一日上漲2.89%,較去年同期的16.5元/公斤漲幅達40.30%。
多家生豬養殖上市企業終于告別漫長的冬天,業績開始回暖。
今年上半年,溫氏股份、牧原股份在內的多家豬企實現扭虧為盈。根據業績預告,凈利潤規模較大的溫氏股份在今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為12.5億元-15億元,而上年同期其虧損金額達到46.89億元。
此外,新希望(000876.SZ)、正邦科技(002157.SZ)、東瑞股份(001201.SZ)等生豬養殖企業今年上半年虧損幅度均開始收窄。其中,正邦科技預計今年上半年虧損在1.2億元-1.5億元之間,較上年同期19.94億元的虧損大幅收窄;新希望預計今年上半年虧損為12億元,同比減虧59.77%。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豬企業績修復得益于生豬價格回暖以及養殖成本下降。據溫氏股份發布的業績預告,今年上半年,該公司毛豬銷售均價15.32元/公斤,同比上升5.09%。公告表示,報告期內,公司養殖成本同比下降,肉豬銷量同比增長、銷售價格同比上升,公司生豬養殖業務實現扭虧為盈。
二
豬價還能上漲多久?
近期豬價上漲,直接原因或在于市場供給的減少。
2023年生豬養殖企業的虧損給行業帶來深度影響,母豬產能(能繁母豬存欄量)持續下降,帶來生豬出欄量的下降。此外,養殖戶的壓欄和二次育肥行為也加劇了市場供應緊張,由此帶來豬肉供給的下降。
對于陷入困境的生豬養殖企業而言,今年5月中旬以來豬價快速上漲后,豬價拐點似乎近在眼前。那么在豬企眼中,接下來生豬價格走向如何?公司是否會因近期豬價上漲而擴大產能?
7月24日,時代周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牧原股份及溫氏股份董秘辦,相關人士均表示,公司短時間內不會因為生豬價格的上漲而大幅擴大產能。
牧原股份董秘辦人士認為,今年下半年預計生豬市場價格會維持較好表現。
“我們2023年末的生豬養殖產能已達8000萬頭/年,今年產能擴張的速度肯定會放緩,目前主要是已有產能的建設完成。”上述牧原股份的人士表示,因為生豬產能的擴張也會受到一些自然資源的限制,比如土地資源,“所以企業不會大規模擴張。”
溫氏股份董秘辦人士則表示,未來生豬價格走向很難給出準確判斷,影響豬價的因素為供給和需求,其中影響需求的原因非常復雜,按照往年經驗,下半年消費端可能會好一些。
“但供給很難預測,比如現在出現的二次育肥,可能導致生豬沒有增加,但豬肉增多的情況,進而對下半年豬價產生一定影響。”上述溫氏股份的人士表示,近幾個月,生豬價格上漲,公司上半年已實現盈利,但盈利時間較短,還無法彌補去年的虧損。該人士還稱,公司會優先降低負債率,未來再去考慮規模問題。
多名業內人士及券商機構則認為,今年下半年豬價仍有上漲空間,但不會持續大幅上漲。
中金公司研報分析,5月中旬以來,受到壓欄或二育影響,疊加供給自身兌現縮量,豬價快速拉升至年內高點。向后看,短期豬價上行趨勢或有所放緩,但依然看好第三季度豬價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在今年前四個月連續下跌,但5月和6月出現持續轉正。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時代周報(ID:MENGMASHENDU),作者:閆曉寒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