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金股出爐,醫藥生物成第一推薦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鄭仲芹 來源|時代財經APP(ID:tf-app)
2024年開年,A股市場便迎來大跌。剔除年內上市新股,A股1月上漲個股數量僅有355股,占比不足一成;全月近5000股出現下跌,累計跌幅超過30%的個股達648只,更有46股累計跌逾四成。
那么,2月A股市場將會如何變化?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2024年2月2日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市場已經出現非理性下跌,特別是在跌破2800點之后,有一些比如雪球、兩融等杠桿資金出現被動平倉的現象,加速了市場的下跌,也造成了一部分投資者恐慌。”
但楊德龍也表示,春種秋收,目前是播種的時候,在市場普遍缺乏信心的時候,往往也是產生投資機會的時候,這時一定要堅定信心,堅守好公司、好基金,等待下一輪牛市行情的到來,這是當前最好的投資策略。
一
券商1月組合“全軍覆沒”
回顧2024年1月金股及券商金股組合的業績表現,海信家電(000921.SZ)以22.11%的月漲幅成為1月金股收益冠軍,海信家電在2月獲得了兩家券商的推薦;中國神華(601088.SH)和中國石油(601857.SH)分別以18.56%和18.42%的月度收益位列榜單第二和第三名。
時代周報記者發現,1月推薦度最高的中國移動(600941.SH)在2月倒退至推薦第五名,推薦家數也從6家縮減至5家。
從金股組合收益情況來看,券商1月金股組合的月度收益“全軍覆沒”,當月跌幅最小的是國信月度金股,跌幅約4.61%;其次是信達月度金股和華泰月度金股,分別以5.80%和7.72%的跌幅收官。
數據來源:每市
綜合來看,2024年1月加速下行的市場行情對各大機構的產品組合收益產生了較大負面影;但是伴隨著新政策的提出,“中字頭”個股在1月末開始出現集體上漲,也對各機構對2月金股的選拔方向產生了重大影響。
中泰證券在1月27日發布的研報中表示,“國資委研究將市值管理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對央企長期業績構成一定利好。”
東海證券分析師劉思佳和謝建斌也在1月31日發布的投資策略中稱,“國常會定調穩市場、穩信心后,央行、證監會等部門政策集中出臺超預期。但2月為數據真空期,政策落地效果尚難證偽,權益市場雖然下行空間有限,但低位企穩上行可能仍需等待基本面明顯回升。”
二
中國太保獲9家券商力挺
截至2月1日,48家券商研究所發布了2月金股組合,共475次推薦,出去重復304個標的,多家推薦個股數量大幅提升;其中有66次/37只創業板股票;36次/27只科創板標的;10次/9只港股;2次/2只美股;以及5只ETF。
圖源:時代周報記者制
從整體推薦情況來看,“中”字頭企業占據了大半的推薦席位,2月獲得最多券商推薦的金股是中國太保(601601.SH),分別獲得國信證券、招商證券、財通證券、中泰證券、平安證券、東吳證券、中郵證券、方正證券和長城證券9家機構的推薦。
從估值情況來看,國信證券推薦中國太保的理由是,目前公司估值中樞位于行業低位,隨著轉型戰略的持續推進及未來基本面的持續改善,中國太保有望展現出更好復蘇主線邏輯,預計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而從業績角度來看,東吳證券則認為,“中國太保預計2023年可比口徑凈利潤同比有兩位數下降壓力,但預計相比2022年年報舊準則下凈利潤同比正增長,預計公司2023年每股分紅同比保持穩中略增,在 A 股上市險企中一枝獨秀。
中國太保是成立于1991年的老牌保險公司,是在中國太平洋保險的基礎上組建而成保險集團公司,目前總部設于上海,是國內領先的“A+H”股上市綜合性保險集團。
2023年三季報數據顯示,中國太保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2559.26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231.49億元。從近5年的營收情況來看,中國太保呈現出穩步增長趨勢。
除了中國太保,中際旭創(300308.SZ)、中國海油(600938.SH)、愷英網絡(002517.SZ)也分別獲得了7家券商的推薦。
三
醫藥生物行業位列推薦第一
從行業角度來看,醫藥、電子、計算機依然券商2月推薦的重點行業,這也幾乎是1月跌幅最大的三個行業。
在2月金股推薦中,醫藥生物領先電子行業成為推薦度第一,推薦占比為7.05%;其次是電子(6.41%)和計算機(5.98%);通信(5.56%)和電力設備(5.56%)行業則并列推薦度榜單第四位,有色金屬(5.13%)則延續了上月的推薦度排名第五。
數據來源:每市APP
反向來看,2月推薦度不足1%的板塊有社會服務(0.86%),輕工制造(0.86%),美容護理(0.85%),鋼鐵(0.43%),環保(0.21%),在1月掉出推薦名單的環保行業,本月得以回歸并獲得0.21%的推薦度。
從行業熱度輪動來看,2月基建房地產相關行業(建筑材料、建筑裝飾)推薦度環比集體“井噴式”增長;疊加春節預期,商貿零售行業熱度環比提升144%;另一方面,國防和電子行業2月推薦度下降超50%,但電子行業整體仍居高位,機械設備下降近50%,醫藥和基化下降約25%。
數據來源:每市APP
配置策略上,東海證券分析師劉思佳等人表示,“首先由于政策催化明顯,機構加倉具備空間的中特估行情可能會延續;其次關注具備出海實力,產業鏈兼具明顯優勢的板塊,如化工;還有關注需求穩定,三大產業中利潤增速持續位于相對高景氣度的公用事業等相關板塊;再者是關注中長期生產力發展方向,短周期行業底部,超跌后具備高性價比的電子等相關板塊。”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時代財經APP(ID:tf-app),作者:鄭仲芹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