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老工業城的“翻身仗”
作者|顧思哲 來源|未來城市研究院(ID:gh_e20e6bd98091)
● 上世紀六十年代,江油成為“三線建設”的重點地區之一。
● “三線建設”為江油重新改寫了產業格局。
● 被工業一把托起的江油,也因過度依賴工業跌落“神壇”。
● “特材新城”成為江油“工業強市”戰略的強力支柱。
● 江油市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向特鋼高端產品發力。
● 特冶新材料這個工業市場的“寵兒”能否讓江油再上一層?
● 江油還有一個更為華夏兒女所熟知的稱號——“李白故里”。
● 工業文旅兩手抓,江油“剛柔并濟”的發展戰略成果頗豐。
● 江油雖然穩坐綿陽經濟第二把交椅,但增速表現并不理想。
● 江油要邁向發展前沿,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2023/12/28
今年7月發布的《2023年縣域經濟百強榜單》中,江油市名列89位,正式殺入全國百強縣名單。
作為綿陽經濟第二位,江油得到這樣的成績并非偶然。
以“三線建設”奠基工業、在改革開放的熱潮中享受市場紅利,江油,這座老工業城市,曾經在四川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然而,時代輪轉,面對市場的變革,這座老工業城也逃不過被時代“洪流”沖至“低谷”的宿命,當中經歷的過程,引人深思。
圖源:江油發布
01
從“封神”到“隕落”
工業大市如何跌落“神壇”
未來城市研究院
隨著寶成鐵路的投運、長鋼的遷建,上世紀六十年代,江油成為“三線建設”的重點地區之一,現代化建設開展得如火如荼。
1964年至1980年間,江油建成或基本建成部屬、省屬大中型企事業20余個、綿陽地屬大中型企事業10余個,總投資近15億元。要知道,在米價不到2毛、豬肉每斤不超過1塊、“萬元戶”已是有錢人代稱的六七十年代,15個億,可謂是一個天文數字,放到現在,至少是百千億級的投資,可見國家對江油“三線建設”的重視程度。
這種財政上的高傾斜、大投資,推動江油迅速躍入全國“三線建設”前列,這也為江油此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工業基礎,以及強大的國防軍工科研優勢。
中國航空研究院六二四所建設場景
圖源:史志江油
“三線建設”為江油重新改寫了產業格局,以工業為名的小城正在發展路上高歌前行。
我們跟隨時間線,來到八九十年代。這個時代對于江油而言,既是風光的時代,也是風險暗涌的時期。
1994年,江油市位列四川省十強縣第四位,這是江油擁有過的最好名次。
這段時期,江油在川內乃至整個西部地區風頭一時無兩,然而,市場卻給江油開了個“大玩笑”。
沒錯,這與長鋼有關。
九十年代下旬,外有經濟體制的變革,內有經營管理的“沉疴”,多方影響之下,風光無限的長鋼走上下坡路,開啟了長達20余年的虧損。
長鋼是江油“三線建設”的元老企業,也是托起江油經濟的大企之一。長鋼的沒落,無疑是對江油經濟發展的一棒“重擊”。
1966年10月18日,長鋼第一座煉鋼爐投產
圖源:史志江油
1996年,江油落榜四川省十強,自此之后,直到2016年省內十強停選,江油皆未能重返曾經的十強“寶座”。
一家企業的“隕落”,會牽動一座城市的經濟?
曾經的工業大市、四川十強,就此跌落“神壇”?
其實,長鋼只是影響江油發展的原因之一,我們從看似“一企一城”的表象中,能揭開江油當時產業結構中存在的問題:
過度依賴工業化發展,導致產業結構過分單一。
當一座城市過分依賴單一產業的時候,它自身的風險系數與其內部的經濟韌性是成反比的。
圖源:江油發布
從江油來看,“三線建設”之后,江油以工業為主的發展基調已定。
工業加速城市現代化進程,但過分依賴,會導致城市經濟結構失衡,其經濟發展的脆弱性隨之增加,面對局勢、政策、市場等外部風險,以及產品結構、企業管理、戰略方向等內部不確定因素,其抗風險能力減弱,倘若內外部風險提高,城市內部經濟結構“搖搖欲墜”。
同時,經濟動蕩對城市社會環境產生直接的影響,最直觀的體現便是就業問題。一旦核心產業陷入困境,失業人數增加,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城市安全也將受到威脅。
于是我們看到,上個世紀被工業一把托起的江油,也因過度依賴工業就此跌落“神壇”。
是在谷底乖乖“躺平”,還是從產業衰退引發的經濟困境中“鑿”出一道照亮前路的“明光”?千禧年后的江油,用20年時間,書寫了這張“答卷”。
02
從“谷底”到“山腰”
縣域城如何入“百強”
未來城市研究院
要說江油千禧年后的發展,就不得不提一段“小插曲”,這既是江油城市建設的基礎,更是江油打造“特材新城”名片的契機。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給江油的城市建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在城市的重建過程中,河南對口援建江油,不僅加速完成了震后重建,而且憑借河南省專業的城市設計能力及經濟實力,為江油繪制了“向西、南方向發展,使江油能夠容納30萬人口居住”的城市藍圖,為江油的城市建設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圖源:江油發布
工業發展層面,2010年4月,在國家的支持下,國家發改委正式核準長鋼災后重建項目。“特材新城”成為江油“工業強市”戰略的強力支柱。
沒錯,“特材新城”這四個字,成為江油此后10余年的發展關鍵詞。
?工業強市:用科技擦亮“特材新城”名片
縱然工業獨大的產業格局為江油的發展埋下了“定時炸彈”,但工業基因早已印刻在這座城市里,如何將“過度依賴”轉化為“靈活利用”?江油用創新科技書寫了一首名為“特材新城”的“現代詩”。
圖源:江油發布
“三線建設”時期,國家在江油布局了包括特冶產業在內的多家工業企業,產業鏈條非常完善。雖然后期因市場經濟、產業布局、產業管理等問題,工業發展不復往昔,但工業產業在這片土地上深刻的痕跡,仍舊在為這座城市的發展鋪展軌跡。
江油政府在江油的優勢資源、產業基礎之上,通過對行業現狀的調研、行業趨勢的分析、行業瓶頸的解構,在《江油工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中調整工業發展方向,推動形成先進材料和清潔能源、高端裝備制造、食品醫藥的“1+3”產業體系,首先就是以特冶新材料為主的先進材料產業。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突破傳統的瓶頸,打破產業的困境,江油市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向特鋼高端產品發力。于是我們在江油可以看到這樣的成果:
汽輪機葉片用鋼產量位居全國榜首;
高溫合金產量位居全國第二;
汽車發動機活塞環用鋼占據全國半壁江山;
全國洗衣機軸承用鋼60%來自江油;
主持或參與制修訂國標、行標23項;
……
2022年,江油市特冶新材料產業集群實現總產值229.92億元,同比增長19.67%!
六合特材先進生產設備/圖源:投資綿陽
這場江油的“工業革命”中,我們也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陪著江油從“高山”跌落,又從“谷底”爬起的長鋼。
在傳統工業中“沉浸”許久的長鋼,面對新的發展格局,它狠下心來“壯士斷腕”,淘汰了“一噸鋼鐵利潤不夠買一根冰淇淋”的普鋼生產線,同時,加大科研投入,不斷研發高附加值的特殊鋼高端產品。
努力的回報,用數據和成果見證:
2023年,攀長特簽下“10余噸TC4鈦合金”的大訂單;
攀長特成為國內唯一生產全系商用18Ni超高強度鋼的企業,市場份額位居國內第一;
攀長特研發生產的6毫米特種不銹鋼,創下目前國內熱軋扁鋼最薄紀錄;
高溫合金產品首次進入民用航空領域;
……
從長鋼到長特,從工業城市到特材新城,長鋼的巨變演繹著江油的變化,特冶新材料這個工業市場的“寵兒”能否讓江油再上一層,結果顯而易見。
圖源:綿陽科技城
?文旅興市:打造超級文旅IP
除了“特材新城”的城市名片外,江油還有一個更為華夏兒女所熟知的稱號——“李白故里”。
近年來,江油政府在打造這張文旅名片上花的精力可不比“特材新城”少。
城市內建方面,江油市不斷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優化城市建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將“宜居樂業”深深刻入這座城市的基因中。
文化外推方面,江油正在以李白為核心,積極開展全國范圍內的文化宣傳:
李白故里文化旅游節;
2023年啟動“讀李白,游神州”中華文化主題旅游線路宣傳;
音樂劇《將進酒》啟動全國巡演;
……
圖源:綿陽發布
諸如此類,這般發力,在數據和評比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李白紀念館、中華洞天、方特東方神畫等景區年吸引游客達600萬人次;
連續5年獲評“全國縣域旅游競爭力百強縣”;
連續3年獲評“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
“讀李白,游神州”被評為“2023年國內文化旅游宣傳推廣優秀案例”;
……
文化是城市之“魂”,是精神圖騰。當下江油圍繞“李白故里”超級IP,對內,能樹立江油人的文化自信;對外,能以其文化為抓手,帶動旅游經濟,以旅游為動力,推動本地消費,從而帶動本土產業多元化發展。可以看到的是,江油正在以文旅為契機,吸引人才與企業的目光,為人才引進、招商引資提供更多可能。
圖源:江油發布
工業文旅兩手抓,江油“剛柔并濟”的發展戰略成果頗豐。
除此之外,在市場與生態層面,江油也下了不少功夫。
?開放活市:釋放市場,開放新活力
市場是江油之“核”,工業、經濟、文旅的發展,都是圍繞市場這一核心來展開。江油在這個方面,可是充滿了干勁!
借著綿陽市“綿品出川”的東風,江油將“開放活市”這一“戰歌”唱到了全國各地:
2022年,江油組織六合特材、神光石英、新為橡塑等先進材料企業參加了“綿品出川東莞行”活動,現場簽約金額超5000萬;
同年11月初,江油組織長鋼、六合特材、長祥特鋼等“高精尖”特鋼企業參加“綿品出川蘇州行”活動,創新開展“1展2會1機制”活動形式,現場簽約項目15個,銷售額近27億元,位居綿陽所有區縣第一;
圖源:投資綿陽
2023年,江油組織攀長特、神光石英等先進材料代表企業陸續參加“綿品出川”、中國國際特殊鋼工業展覽會和第十九屆西博會活動,對外展示了江油制造的先進材料,以及填補制造領域空白的“高、精、尖”工業產品,獲得外界的一致好評。
“開放活市”戰歌持續唱響,“綿品出川”仍在繼續,“江油制造”遍布全國,江油市社會高質量發展活力正在不斷釋放。
?生態美市:推動城市品質蝶變躍升
生態是江油之“形”,是江油人安居樂業的保障,是江油市為全國人民展示的最直觀的形象。
近年來,江油市高舉生態文明建設旗幟,大力實施“生態美市”戰略,以大規模綠化綿州、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抓手,掀起了國土綠化高潮,成果顯著。
圖源:江油發布
2022年,江油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2.2%,山區鄉鎮森林覆蓋率達到60%以上,丘陵鄉鎮森林覆蓋率達到30%以上,平原鄉鎮森林覆蓋率達到25%以上。現在的江油,已經成為一座宜居樂業的綠色城市。
2023年初,江油市被水利部認定為“2022年度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同時,在農業農村部公布的《2022年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名單》中,江油也名列其中。
03
從“山腰”到“山巔”
江油的“登峰之路”還很長
未來城市研究院
“剛柔并濟”的發展戰略,讓江油從工業大城轉化成多元發展的生態宜居城市,工業穩扎穩打,三產百花齊放,生態宜居養人,市場兼容開放,“600億縣域城”“全國百強縣”等名號加持,未來形勢一片大好……但,這是真的嗎?
讓我們先看看今年前三季度的數據,再下定論:
綿陽GDP為2719.13億元,同比增長8.2%;
涪城區GDP為995.14億元,同比增長10.5%;
江油市GDP為437.35億元,同比增長5.5%。
顯而易見,江油雖然穩坐綿陽經濟第二把交椅,但增速表現并不理想,和全市的增速差距達到2.7個百分點!
再看看與“綿陽老大”涪城區的對比,無論是GDP還是增速,江油都只達到涪城區“腰斬”后的數據,差距非常明顯。
那么問題來了:
第一,江油距離2025年的“千億目標”,只剩2年時間,如何解決當前的經濟增速問題?
第二,與“綿陽老大”涪城區“腰斬”般的經濟差距,應該如何突圍?
當下的江油,不禁讓人捏一把汗。
當然,經濟數據只是反映城市發展的一個方面,但我們能從中看出,江油要邁向發展前沿,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經濟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動又充滿機遇的過程,這座奠基于“三線建設”、發展于改革開放、勃興于“災后重建”的城市,這座在歷史上銘刻千秋詩篇的名人故里,這輛用開放兼容的態度將“江油制造”“江油品牌”傳遞至全國的“綿品列車”,這片為江油兒女打造的城市森林,會用怎樣的方式打破當前的困局,我們拭目以待。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未來城市研究院(ID:gh_e20e6bd98091),作者:顧思哲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