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和華為到底在爭什么?
作者|陳重山 來源|車百智庫(ID:EV100_Plus)
近日,“大嘴”余承東與何小鵬關于AEB爭議的話題,引發輿論的持續關注。
最新的消息來自于11月9日上午。當時,小鵬汽車的創始人何小鵬發布微博:對于此次技術路線的討論,他“感謝老余的建議和大度,有時候誤會后更容易成為好朋友”,大有“偃旗息鼓”之意。
截圖于何小鵬微博
這次爭論的導火索,是何小鵬在42車庫的訪談中的“直言”:“友商講了AEB,我認為99%是假的......”一席話驚起千層浪,引得華為的余承東開懟,何小鵬又回懟,倆人有來有往,好不熱鬧,且吸引了比亞迪、哪吒等一眾新能源車企加入戰局。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車CEO李想不想加入戰局,表示“不和華為吵架,實在是吵不過”,引發不少媒體解讀其選擇了“戰略性回避”。其實,早在2022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李想就提出了“汽車標配AEB”的倡議,而且得到與會代表的一致支持。
在如今的智能化下半場,隨著自動駕駛技術不斷發展,AEB技術已經成為汽車安全性的重要指標之一。車百智庫認為,余承東、何小鵬關于AEB爭論上熱搜后,我們更應該看到AEB之爭背后是自動駕駛的安全保障,以及“汽車標配AEB”成強制性規定后的巨大市場。
本文將圍繞余承東、何小鵬關于AEB爭論的事件,試圖回答四個方面的問題:
1、AEB到底是什么?
2、余承東與何小鵬的AEB爭議,焦點在哪里?
3、如何看待AEB背后的智能駕駛安全問題?
4、“汽車標配AEB”后,AEB的商機有多大?
一
何余之爭
如今看來,何余AEB之爭,似乎是余承東占了上風。
除了11月9日何小鵬通過微博發言:“感謝老余的建議和大度,有時候誤會后更容易成為好朋友”,準備“偃旗息鼓”之外,11月11日,“外行”周鴻祎也站在了余承東一邊。
當天,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與哪吒汽車CEO張勇在雙11直播間談到何余的AEB之爭,周鴻祎坦言不太懂AEB技術,但即便不懂,也認為余承東說的肯定沒錯;而張勇則表示,華為能做到的哪吒汽車也能做到。
這次頻上熱搜的爭論,源于何小鵬前段時間接受國內車媒“42 號車庫”的采訪。
采訪中,何小鵬 “針對問界新 M7 大定用戶的調查結果顯示,很多人都愿意為 AEB 買單”,作出回應:“友商講了 AEB,我認為 99% 是假的,它就是造假,那些宣傳都不是公司官方發布的,全是來自小視頻。我們的人也去問了,它的 AEB 根本不能開,路上誤剎車的情況太多了。”
截圖于“42號車庫”公眾號11月1日推文內容
針對何小鵬的這番話,11月3日,“大嘴”余承東立即在朋友圈發文回懟:“有的車企”,稱其一把手連 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是什么都根本沒有搞懂,對行業技術進展與未來發展缺乏基本認知。
11月4日,何小鵬開啟了“論戰”模式,在朋友圈回應余承東:“我最近評價了一個行業亂象,結果行業沒急,非行業的倒急了,不知道他急什么。”
一時間,AEB成為了輿論的熱點。首先,#余承東炮轟車企一把手不懂AEB#的話題登上熱搜,緊接著,#小鵬發布科普回應余承東炮轟#的話題也成了熱門。而且,此場論戰吸引了比亞迪、哪吒等車企加入了戰局,各家車企的“話事人”都說出了自家產品AEB的測試成績。
那么,AEB到底是什么?
據財經汽車,AEB是常見的汽車安全基礎配置,名為自動緊急剎車系統(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采用雷達測出與前車或者障礙物的距離,然后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警報提示或自動制動。
AEB工作原理,圖源:GIVC全球智能汽車大會及展覽會
對于AEB,比亞迪騰勢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趙長江則還給予了解釋:AEB還需要根據不同的距離和速度判斷是否有碰撞的危險,最大限度地進行自動緊急剎車制定或使車輛減速。
截圖于趙長江微博
二
爭論焦點
何余兩人論戰的白熱化,是論戰進入到第二階段,雙方企業上場的時候。
11月6日,小鵬汽車官方微博發布AEB學習筆記,并附上了小鵬AEB的測試成績。
既然小鵬開啟測試方面的比拼,11月7日,第三方平臺懂車帝上場了,發布了夜間AEB突發測試結果。
此次測試的是夜間AEB靜態測試,即夜間光線效果極差的情況下,各品牌車型對行人、車輛、兩輪車的主動安全剎車情況。測試結果顯示,小鵬汽車G6和G9兩款車型的AEB測試成績,不及搭載華為ADS2.0系統的問界M5和阿維塔11。
該測試發布后,小鵬的股價大跌7.39%。
對于懂車帝的這次測試,何小鵬并不服氣,他在11月8日發文稱,少數車型AEB成績看上去更好,是因為它們將智能輔助駕駛的能力下放給人主動駕駛的狀態,但這是所有高階輔助駕駛廠商的基本能力,小鵬汽車的選擇是首先完成智能駕駛的能力優化,然后才根據數據表現,穩定可靠地將部分能力帶入到以人為主的主動駕駛安全領域,誤觸發率要下降到幾十億分之一的級別。
雖然何小鵬的觀點,遭遇了一些人的質疑。但是,吉利雷達 CEO 凌世權也認同該觀點,他認為,真正的 AEB 是“在盡量不誤觸發 AEB 的前提下,覆蓋更多的緊急剎停場景,而不是單純追求 AEB 的最高剎停速度。"
何小鵬表示,AEB在觸發時,大部分情況下的時速是在60公里以內,如果速度過高,一旦誤剎車,對用戶來說將會是巨大的驚嚇。AEB的觸發,必須來得“恰到好處”,而這需要系統能夠對駕駛員的行為給予充分的操作余量,而不是盡可能早地觸發AEB,單方面追求最高剎停速度。即AEB技術應一體兩面,對于自動剎車,要做好安全駕駛和舒適體驗的平衡。
總之,這場爭論凸顯出了問界與小鵬對AEB態度的不同,問界希望AEB不要“漏觸發”,而小鵬更希望AEB不要“誤觸發”。
而AEB到底應該全知全能,比人類駕駛員擁有更多決定權,還是應該保持謹慎,直到極端情況才進行介入,歸根結底是道路安全到底應該遵循機器原則,還是遵循人類判斷的邏輯上,依然值得繼續探討。
三
安全是本
此場論戰,雖然以何小鵬的“偃旗息鼓”,余承東獲得更多的支持而走向了結束,但是,該論戰其實揭露了智能駕駛的一個大問題,這可以從這場論戰中一直沒有怎么露臉的理想汽車CEO李想說起。
雖然不少人力推李想也加入余承東與何小鵬的戰局,但是李想最終也沒有加入,表示“不和華為吵架,實在是吵不過”。有媒體因此解釋李想這是選擇了“戰略性回避”,車百智庫并不這么認為。
、
早在2022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李想就提出了汽車標配AEB的倡議,而且得到與會代表的一致支持。
當時,全國政協常委苗圩就在論壇上對此大加贊賞:“昨天下午會議交流時,李想同志提了一個建議,把自動剎車系統(AEB)做成標配,我非常贊同。AEB可以大幅度降低道路交通上因司機未注意而撞上車的可能性,道路交通安全的死亡和傷亡人數會大幅度下降,這個技術已經很成熟,成本也不是很高,AEB應該做成必裝件。”
可見,在如今智能化下半場,隨著自動駕駛技術不斷發展,AEB技術已經成為汽車安全性的重要指標之一。
11月6日,此次爭論的余承東一方,在AITO汽車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名為“不打無謂嘴仗,打贏安全硬仗”的文章,終將此次AEB爭論背后的要點揭露出來,即——智能下半場,安全最重要。該文的文末也強調:“智駕不是炫技,安全才是真諦!”
截圖于AITO汽車公眾號
10月9日,何小鵬在微博上就此話題做出的總結,也提到了AEB這種技術的爭鳴最后“定能讓用戶受益”,而用戶受益的最基礎就是駕駛安全。
在乘聯會與科瑞咨詢聯合發布的《2023年9月汽車智能網聯洞察報告》顯示,2023年1月份-8月份,AEB功能在新能源乘用車中的配置率達55.8%,在所有乘用車中的配置率達 49.5%。而在L2級輔助駕駛的四項主要功能中,AEB的配置率最高。
目前,歐洲、美國、日本均通過出臺法規的方式對車輛AEB系統的安裝采取了強制要求,我國目前對于車輛強制安裝AEB系統的規定僅限于商用車領域,乘用車領域尚未有明確的強制性規定。
可以預想的是,隨著對汽車主動安全的進一步重視,國內AEB強制安裝要求將從商用車領域延伸至乘用車領域。
四
結語:AEB商機
據瀟湘晨報,相關部門已經在收集AEB相關信息進行調研,或針對”新車AEB標配”出臺有關規定。如果標配AEB成為未來各類型新車的強制要求,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車百在線數據顯示,單就乘用車領域,2021年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AEB功能搭載率約為38.8%,2022年為48.84%,今年前8個月,這一數字上升至56%,增速迅猛。
從世界范圍來看,Market.US近期的研究報告顯示,預期在未來十年,AEB將有接近3倍市場增長空間,復合年均增長率將達10.9%。
圖源:Market.US
此前,AEB主要由傳統的一級供應商主導,例如博世、大陸、安波福等。但是,目前我國的很多主機廠以及零部件企業、初創自動駕駛企業也在爭相布局,還有一些主機廠不再接受傳統一級供應商提供的成熟方案,轉為全棧自研。
【全文參考】
[1]《飛行汽車發展的戰略意義與未來愿景》,張揚軍
[2]《AEB不代表智駕技術 何小鵬和余承東爭吵“失焦”》,經觀汽車
[3]《何小鵬和余承東“隔空互懟” AEB測試到底是不是營銷炒作?》,南方都市報
[4]《AEB成標配的條件成熟了嗎?工信部正在調研》,瀟湘晨報
[5]《哪些車企AEB標配率「不及格」》,高工智能汽車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車百智庫(ID:EV100_Plus),作者:陳重山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