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貢獻了北京40.52%的稅收收入?
圖源:攝圖網
作者|深鯉數據 來源|深鯉數據(ID:Shenli-data)
根據戴德梁行發布數據,2023年二季度, 北京市及五大核心商圈甲級寫字樓租金分別下降至316.2元/平米/月和368.3元/平米/月,市場空置率上升至16.9%、12%。
其中,金融街商圈甲級寫字樓二季度租金為590.35元/平米/月,出租率為5.2%。
圖1:甲級寫字樓租金及出租率(元/平米/月,%)
資料來源:戴德梁行、深鯉不動產整理
作為北京市的金融產業功能區,在此輪寫字樓的下跌周期中,金融街無疑表現出較好的抗周期性。根據CBRE世邦魏理仕統計,2022年金融街商圈甲級寫字樓金融業租賃面積占比83%。
資料顯示,北京金融街核心街區“占地2.59平方公里,街區內矗立著64棟重點商務樓宇,擁有各類金融機構1886家,法人機構885家,總部型機構175家。”其中,國家金融管理部門“一委一行兩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等15家金融行業協會、全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大型股份制銀行總部均再次集聚。
而金融業對于北京的意義遠不止于此。
01
金融業GDP貢獻度19.70%
2022年,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為41610.9億元,按行業劃分,前三大行業主要包括金融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工業,2022年各行業增加值占全市比例分別為19.70%、17.92%、12.10%,合計達到49.72%,三大行業幾乎支撐北京經濟總量的一半,成為北京市經濟行業的主要構成。
其中,金融業為北京市第一大行業,在2022年北京市GDP增幅僅0.7%的背景下,同比增幅仍達到6.4%,占北京市GDP比重達到19.7%,創歷史新高。
圖2:2022年北京市主要行業增加值
資料來源:北京市統計年鑒、深鯉不動產整理
數據顯示,2004年-2022年,北京市金融業增加值從755.9億元增長至8196.7億元,年均增幅14.34%,其在北京市GDP中占比從12.09%增長至19.70%。
圖3:北京市金融業增加值規模及增速
資料來源:北京市統計年鑒、深鯉不動產整理
從全國范圍來看,2022年全國金融業增加值約為9.68萬億人民幣。其中,上海、北京、深圳分別貢獻8626.3億元、8196.7億元、5138億,占比分別為8.91%、8.47%、5.31%,成為國內前三大金融城市。
第四大城市為廣州,金融業增加值2596.2億,占比2.6%,規模僅約為第三位深圳的50%。盡管2022年北京市金融業增加值規模及占比不及上海,但金融業對城市經濟的貢獻度來看,北京貢獻度為19.70%,高于上海19.32%。
圖4:全國主要城市2022年金融增加值對比
資料來源:城市統計年鑒、深鯉不動產整理
從上市企業數據來看,上市企業一般代表著地區經營狀況、發展潛力較好的品質型企業。
截止2022年底,北京市在A股上市企業共465家,總市值204455.4億元、總收入248935.5億元、總凈利潤22575.2億元。其中,金融業上市企業23家,總市值79672.1億元、總收入58696.1億元、總凈利潤15514.1億元,在全市上市企業中比重分別為38.9%、23.58%、68.72%。可以看到,金融業成為北京上市企業市值、經營利潤的絕對主力貢獻。
表1:北京上市公司分行業分布
資料來源:東方財富網、深鯉不動產整理
稅收收入數據可進一步驗證金融業的經濟貢獻度。
2021年北京市實現稅收收入13,990.89億,其中增值稅收入0.35萬億元,占比25.31%;企業所得稅收入0.69萬億元,占比49.48%;個人所得稅收入0.188萬億元,占比13.48%。
按行業劃分,北京市稅收收入主要來自于金融業、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房地產業,及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2021年占比分別為40.52%、10.51%、8.99%、8.35%、6.98%,合計占比達到75.35%,其中金融業以40.52%的比重,成為絕對主力稅收收入來源。
表2:北京市稅收收入構成
資料來源:北京市統計局
02
金融資產約占全國一半
據中國人民銀行消息,初步統計,2022年末,我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為419.64萬億元,同比增長9.9%,北京金融資產總量超過190萬億元,約占全國的一半。目前北京公募基金、銀行理財、保險資管、券商資管等機構的資產管理規模超過30萬億元,約占全國同類資產管理規模的30%;私募股權、創業投資管理規模也長期位居全國首位。
具體來看,根據第四次經濟普查數據,截至2018年末,北京市金融業法人單位數12,796個,從業人員80.56萬人,資產總計148.63萬億元,占全國金融資產比46.18%,收入總計2.49萬億元,占全國金融業總收入比18.15%。
其中,資產規模最大的是貨幣金融服務,即銀行業,資產總規模122.86萬億,占全國銀行業資產比46.49%;從業人員規模最多的是保險業,從業人員40.43萬人,占全國保險業從業人員比3.09%;從業人員在全國金融業中占比最多的是資本市場服務,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期貨公司、證券公司等,資產規模7.88億元,占全國資本市場服務行業資產比35.31%,從業人員13.39萬人,占全國資本市場服務行業比19.91%。
表3:北京市金融業法人單位第四次普查數據
資料來源:北京市統計局、深鯉不動產整理
在機構資源方面,目前北京持牌金融機構超過900家。
根據深鯉不動產不完全統計,2022年進入銀行家榜單前20名的中國金融機構共10家,其中有6家總部設在北京;目前全國具有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共有111家,其中17家注冊地為北京;全國公募基金124家,其中36家辦公地址在北京;全國共有24,30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其中5686家注冊地分布北京;此外,全國近三分之一的銀行理財子公司、30%的保險資管機構設在北京。
03
金融行業集聚金融街、北京中央商務區
根據近期深鯉不動產發布的深度報告《北京產業空間報告:首都產業空間的層次構成》,未來北京產業空間格局大體可分為三個主要核心層次:一是科技創新類產業,聚集于三城一區及中關村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二是現代服務業,如金融、科技、信息、商務服務等聚集于北京商務中心區、金融街、中關村、奧林匹克中心區等成熟產業區;三是發展一批有潛力的新產業空間,作為預留空間資源,承接成熟產業區的產業外溢,如北京城市副中心運河商務區和文化旅游區、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麗澤金融商務區、南苑—大紅門地區。
其中,金融業作為現代服務業將主要聚集于北京商務中心區、金融街、中關村、奧林匹克中心區等成熟產業區。
從目前北京市金融業增加值的區域分布來看,金融業主要分布于西城區、朝陽區、海淀區、東城區等中心城區,2021年西城區、朝陽區、海淀區、東城區金融業增加值分別為2872.47億元、1416.66億元、967.76億元、946.95億元,在北京市地區生產總值占比分別為37.78%、18.63%、12.73%、12.45%。
圖5:北京市金融業區域分布
資料來源:北京市統計局、深鯉不動產整理
進一步來看,北京市金融行業主要集聚于西城區的金融街區域,以及朝陽區的北京中央商務區。
數據顯示,2021年金融街金融業法人單位數210家,收入總計11,533.64億元,約占西城區金融業總收入比99%;北京商務中心區金融業法人單位數250家,收入總計3,361.92億元,約占朝陽區金融業總收入比98%。
表4:金融街、北京中央商務區產業構成
資料來源:北京市統計年鑒、第四次經濟普查、深鯉不動產整理
顯然,金融行業在北京集聚度高,且主要集中于金融街、北京中央商務區。
04
結語
根據《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金融業發展規劃》,預期到2025年,北京市金融業增加值達到1萬億元左右,同時基本建成與大國首都地位相匹配的現代金融體系,成為基礎雄厚、功能完備、法治健全的國家金融管理中心,擁有全球化資產配置能力、與我國國民財富增值需要相匹配的財富管理中心,與國際通行技術標準相符合的金融科技創新高地,服務綠色金融交流合作和市場運行的綠色金融中心。
由此來看,未來北京金融業仍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深鯉數據(ID:Shenli-data),作者:深鯉數據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