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的谷歌,留不住人
作者|畢安娣 來源|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還要給硅谷作嫁衣嗎?
谷歌和微軟在同一天發布財報,可謂是繼馬斯克和扎克伯格大戰社交媒體后,科技界最精彩的一出戲。
從財報的表現來看,谷歌的確是“贏麻了”。
據財報,谷歌2023年第二財季(截至今年6月30日)實現營收746億美元,超過市場預期的72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凈利潤為183億美元,也比市場預期高14億美元,同比增長15%。
其中廣告業務止住了連續兩個季度的下跌,廣告營收高于市場預期,同比增長3.3%。谷歌云營收增長28%,營業利潤3.95億美元,由負轉正,去年同期為虧損5.9億美元。
相比之下,微軟2022年第四財季(同樣截至6月30日)營收和凈利潤也均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增長,且高于市場預期,但營收的增長不及去年同期的兩位數。更不祥的是,微軟智能云業務營收環比下降8%,核心的Azure云服務收入增速放緩至26%,低于上一季度的31%,呈逐季放緩趨勢。
自OpenAI發布ChatGPT、微軟豪賭AI之后,微軟和谷歌兩大科技巨頭就陷入激烈的AI戰。從最新財報來看,微軟的資本支出大幅上升30%,已達到創紀錄的89億美元。
而谷歌這邊,資本支出68.9億美元,僅比上一季度的接近63億美元高不到10%,遠低于市場預期80億美元。
市場給出了最直接的反饋。財報會議后,微軟股價一度下跌約4.15%,而谷歌股價盤后上漲近7%。
因AI,本次“財報對決”備受矚目,而且不管是谷歌還是微軟,都在財報會議上強調AI,接下來的日子,AI也依舊會是重中之重。
但AI的貢獻,在兩家的財報之中幾乎沒有體現,未來的貨幣化是否能成功也讓市場存疑。
谷歌雖然交出了業績全線飄紅的財報,但難言高枕無憂。實際上,在戰略出現大調整的2023年,谷歌面臨巨大的挑戰,光鮮成績單的背后依然有著隱憂。
01
和微軟相比,谷歌這次在財報會議上對AI的提及較為克制,但明確表達了在AI領域持續前進的決心。
“這是我們作為AI優先公司的第七年,我們直觀地知道如何將AI融入我們的產品中。”“這些進步為重新構想我們的許多產品提供了機會,包括我們最重要的產品:搜索。”谷歌CEO桑德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表示。
對于正在進行的和即將采取的行動,皮查伊也透露了幾點。搜索生成體驗SGE正在小規模測試,表現好于預期、聊天機器人Bard已在全球多地區使用。
Android 14
接下來,Gemini將幫助谷歌重新構想很多產品,這是谷歌大腦和DeepMind合并后研發的大語言模型。此外,Android14也將接入生成式AI。
谷歌的廣告業務占總營收80%以上,是其支柱業務。這與微軟不同,微軟超過40%的收入來自智能云業務,搜索和新聞廣告的占比不到10%。
這就意味著,對谷歌來說,AI不僅要為廣告提供服務支持,還要在C端產品中擁有足夠好的貨幣化能力,以代替原有搜索模式能帶來的廣告收入。而微軟則強調的是AI在云生態中的融入和助力。
在電話會議中,分析師就提了這樣一個問題:谷歌搜索引擎的新形態,是否會侵蝕其收入?
皮查伊對該問題的回答是,谷歌在廣告轉型方面經驗豐富,將繼續在新搜索引擎中改進廣告格式。
這并不容易。微軟自2月以來已經在測試新搜索體驗下的廣告,但尚不算成功。上個月,有用戶發現在微軟Edge瀏覽器中搜索谷歌瀏覽器“Chrome”時,會得到一個酷似必應機器人回復的卡片,但實際上這是一則“必應:不僅僅是搜索的搜索引擎”的廣告。在用戶的質疑之下,微軟已經刪除了這則廣告。
如何在全新的搜索體驗中插入廣告,保證不侵蝕其原有收入,谷歌只能自己摸著石頭過河。
另一方面,谷歌本季度優秀的成本控制,也未必能持續到下一季度。
對季度資本支出低于預期,谷歌首席財務官露絲·波拉特回應分析師時表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降本增效、優化辦公設施;二是推遲了部分數據中心建設項目。
她接下來表示,公司未來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是對AI領域的支持。預計技術基礎設施的投資將在下半年持續增加,并在2024年繼續增長,“希望能抓住當前在AI領域所看到的投資機遇,包括TPU投資、GPU投資以及數據中心擴容”。
02
拋開財報來看,谷歌還有一個問題亟待解決:長久以來,不管是人才還是研究成果,谷歌沒少給硅谷“做嫁衣”。如今AI競賽激烈,谷歌要改變嗎?
先說人才。
一方面,在掀起AI創業潮的硅谷,谷歌成了薅人才的首要目標。
兩周前,馬斯克官宣成立xAI,公布的12名成員中,有7位此前都是在谷歌或谷歌旗下DeepMind任職。其中領頭人巴布什金(Igor Babuschkin)在谷歌學術上引用已有超過1.7萬次,先是跳槽去OpenAI干了兩年,跳回DeepMind不到一年就離開,隨后加入了xAI。
OpenAI也很典型,今年2月,谷歌失去高級研究科學家Jason Wei和Hyung Won Chung,隨后二人均宣布加入OpenAI。媒體去查時發現,那幾個月OpenAI已經陸續從谷歌挖走了至少12人。
光是ChatGPT發布界面中的“致謝”部分,就出現了5位前谷歌大腦的研究員。
就算是不被競對挖墻腳,在AI巨變之中,谷歌的高級人才也坐不住,離開的離開,創業的創業。
今年谷歌最驚人的人才流失,莫過于“AI之父”杰弗里·辛頓(Groffrey Hinton)的辭職。這位人工智能領域的泰斗、2018年圖靈獎得主之一已經加入谷歌10年,深度參與到將神經網絡轉化為實際應用的浪潮中。辛頓表明了原因:擔憂AI未來發展的方向,甚至表示對自己一生的工作后悔。
另一個引人關注的事件,是“Transformer八子”中的最后一位也離開了谷歌。
2017年,谷歌發表重磅論文,提出“自注意力”的革命性概念,成為Transformer模型的核心部分。而論文的八位作者就被稱為“Transformer八子”,該架構成為AI領域的重大突破,席卷自然語言處理(NLP)領域。
而這八子,目前已經全部出走,其中1位加入OpenAI,另外7人全部自己創業。他們創辦的企業大多已經嶄露頭角,如Essential.ai、Character.ai、Cohere等,Cohere的估值已經有20億美元,被《紐約時報》稱為為數不多在技術層面能與OpenAI競爭的AI企業之一。
就連7月初以13億美元融資震驚四座的Inflection.AI,其創始人之一兼CEO穆斯塔法·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也是去年才從谷歌離開。他原本是DeepMind的聯合創始人之一。
一個不利的信號是,谷歌一年一度的員工調查Googlegeist顯示,2022年認為自己薪酬總額有競爭力的員工較上年同期下降12%,已經不過半。而在今年,谷歌罕見地推遲了Googlegeist的調研。
在鼓勵學術研究的谷歌積累了豐富經驗的AI人才,正在這場AI浪潮中出走,四散硅谷開花結果。
科技公司的高人才流動率本是正常事,但在關鍵領域的高級人才的頻繁流失,卻是谷歌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03
谷歌不僅在人才方面給硅谷作嫁衣,在AI領域的研究成果也是。
谷歌在AI領域的領先地位一直有目共睹,也正因為此,谷歌在ChatGPT推出、微軟挑釁之后才姍姍來遲加入戰斗,才格外令人意外。
這種“遲鈍”是有原因的。谷歌在AI領域的產品落地上一向謹慎,除了出于公司和AI安全的考量,還有另一種解答——谷歌有點“大公司病”。
谷歌有十幾萬名員工,其中有超過7000名從事AI工作。根據彭博社的一篇報道,谷歌的前科學家和工程師透露,龐大的規模意味著任何創意都要經過多層確認。
將創意轉化為產品的門檻也格外高。“Transformer八子”中的Illia Polosukhin透露,從前在谷歌,同事告訴他:“除非是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業務,否則谷歌不會采取行動。”但建立這樣的業務往往又需要不斷地迭代和試錯,谷歌并不總能容忍。
“某種意義上,這家公司成了自身成功的犧牲品。”彭博社評價道。
在瞬息萬變的AI競賽中,身子笨重、缺乏冒險精神的玩家也許從一開始就慢了半拍。更糟糕的是,其他玩家也許正是用著谷歌的研究成果起步。
Transformer石破天驚,作者們看著他們的想法被其他人應用到一系列產品中,從OpenAI早期版本的ChatGPT到DALL-e,從MidJourney的圖像生成工具到DeepMind的蛋白折疊系統AlphaFold。
谷歌與全世界分享,這本身沒有什么不尋常的??萍脊窘洺i_源新技術,以獲得反饋、吸引人才和建立攝取。但問題在于,當全世界都在利用這項成果的時候,Transformer在谷歌卻處于相對的休眠狀態,很長時間以后才應用到谷歌翻譯和語言模型BERT上。
谷歌也一直沒有將其部署在開放測試的聊天機器人上。直到ChatGPT推出,其中的T正代表Transformer,OpenAI不僅挖谷歌的人,也用谷歌的研究成果,加上其與微軟的聯手,才終于觸發了谷歌的“紅色警報”。直到今年3月,谷歌才推出了聊天機器人Bard。
當然,“大公司病”并不好治,谷歌也可以選擇走向封閉。不共享,沒煩惱?
據華盛頓郵報,今年2月時任谷歌人工智能部門負責人Jeff Dean向員工宣布:他們不得不推遲與外部世界分享自己的工作。
多年來,Dean一直把人工智能部門當大學管理,鼓勵研究人員大量發布論文。但據這篇報道,Dean在一次會議上提到了ChatGPT之T,并告訴員工,谷歌將利用自己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發現,只有在實驗室的成果轉化為產品后,才會共享論文。
這或許意味著,為了抵御靈活的對手,谷歌已經進入了防御模式。
不過,在本次財報電話會議上,谷歌CEO皮查伊簡稱,未來谷歌會繼續堅持開源:“從長期來看是非常有利的”。
在這次漂亮的季度財報之后,谷歌想維持住榮耀,還面臨諸多挑戰。而留給谷歌的時間,不多了。
參考資料:
1、智東西:《ChatGPT引發人才遷徙:谷歌AI人才大軍流向OpenAI》
2、齊魯壹點:《“AI教父”離開谷歌:AI毀滅人類并非不可想象》
3、界面新聞:《二季度營收利潤均上漲,谷歌的增長故事還未結束》
4、學術頭條:《“出逃”的Transformer八子:引領生成式AI革命的谷歌科學家》
5、和訊網:《谷歌戰略轉變:“開放”變“防守”!新研究閉源,想發論文得審批》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盒飯財經(ID:daxiongfan),作者:畢安娣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