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產業結構的十年變化
作者|深鯉數據 來源|深鯉數據(ID:Shenli-data)
關于一個區域的產業結構變化,有很多概念及說法:產業結構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升級,大抵都是認為或希望區域的產業發展能夠向更高階業態發展。
首先體現在三產的構成上。
2020年,我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總量的比例分別為8.03%、38.02%、53.95%,相比于2010年的數據,三產占比分別為10.10%、46.67%、43.24%,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占比大幅下降,第三產業占比大幅提升。
期間有兩個重要時點:一是2012年第三產業占比首次超過第二產業,產業結構呈現“三二一”結構;二是2015年第三產業占比首次突破50%,意味著我國經濟發展正式進入由第三產業拉動的階段。
資料來源:統計年鑒、深鯉不動產整理
01
19部門數據看產業結構變化
從具體行業構成來看,根據統計部門公布的19部門行業數據計算,2020年各行業增加值中,規模最大的5個部門為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金融業、農林牧漁業、房地產業,占GDP總量比例分別為26.29%、9.48%、8.25%、8.03%、7.24%,合計為59.29%。
而2010年規模最大的5個部門為制造業、農林牧漁業、批發和零售業、建筑業、房地產業,占比分別為32.46%、10.10%、8.90%、6.64%、5.67%,合計為63.77%。
可以看到,2010-2020年間,一方面國內經濟總量對頭部行業依賴度在下降,產業構成更加多元化,另一方面各細分行業在經濟結構中的地位在發生明顯的變化,部分行業增加值占比大幅提升,部分行業占比大幅下降。
資料來源:統計年鑒、深鯉不動產整理
由于行業增加值對經濟總量占比的絕對增減水平與行業本身體量有關,為剔除這一影響,我們計算各行業增加值占比的相對變動幅度,即2020年占比值除以2010年占比值并減去100%,以反映該行業在經濟總量中占比的變化情況。
占比增幅越大,說明該行業增速高于GDP增速越多,行業相對擴張速度較快;反之,占比增幅越小,說明該行業增速低于GDP增速越多,行業相對擴張速度較慢。
數據顯示,2010-2020年,在19部門行業中,行業增加值占比上升較大的行業,即增速較大的行業,主要包括:1)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2)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3)租賃和商務服務業,4)衛生和社會工作,5)金融業;
行業增加值占比下降較大的行業,即增速較小的行業,主要包括: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2)制造業,3)農林牧漁業,4)住宿和餐飲業,5)采礦業。
資料來源:統計年鑒、深鯉不動產整理
02
42部門數據看產業結構變化
我們將行業進一步細分,采用統計部門公布的42部門行業數據計算。
數據顯示,2010 -2020年,在第二產業中,絕大部分細分行業占比出現下降趨勢,其中占比降幅最大的5個行業包括:1)通用、專用設備制造業,2)金屬礦采選業,3)煤炭開采和洗選業,4)紡織業,5)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
僅少部分細分行業增速超過GDP增速,行業增加值占比成上升趨勢,主要包括:1)燃氣生產和供應業,2)非金屬礦及其他礦采選業,3)金屬制品業,4)建筑業,5)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資料來源:統計年鑒、深鯉不動產整理
而與第二產業變化不同的是,2010 -2020年,在第三產業中,絕大部分細分行業占比出現上升趨勢,其中占比增幅最大的5個行業包括:1)研究與試驗發展業,2)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3)綜合技術服務業,4)租賃和商務服務業,5)金融業;
僅少部分細分行業增速低于GDP增速,行業增加值占比成下降趨勢,主要為交通運輸及倉儲業、住宿和餐飲業,占比增幅分別為-6.65%、-28.38%。其中,住宿和餐飲業的數據受到了2020年疫情的影響,如果采用2019年的數據替換,占比增幅為-9.21%。
資料來源:統計年鑒、深鯉不動產整理
03
法人單位數據看產業結構
產業的構成基礎為企業,我們采用統計部門公布的法人單位數數據計算,2020年行業法人單位數占全社會法人單位總數比值最大的細分行業分別為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農林牧漁業、建筑業,占比分別為28.63%、13.09%、11.55%、7.11%、6.47%。
變化趨勢上,我們同樣采用占比增幅這一指標計算,2010-2020年,法人單位數占比增幅較大的前5大行業分別為:1)農林牧漁業,2)文化、體育和娛樂業,3)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4)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5)建筑業;
法人單位數占比增幅較小的前5大行業分別為: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2)制造業;3)衛生和社會工作,4)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5)采礦業。
資料來源:統計年鑒、深鯉不動產整理
行業法人單位數的變化情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行業的活躍度,法人單位數占比增速越大,說明該行業擴張速度越快;法人單位數增占比速越小,說明該行業活躍度越低。
但該指標還受行業企業規模的影響,不同行業的規模效應不一樣,法人單位的生產規模也就不一樣,最終將影響該行業法人單位的占比增幅。
比如,農林牧漁業,盡管法人單位數占比增速較大,但不一定是該行業增速高,而主要在于該行業企業生產規模偏低,2020年農林牧漁業單個法人對應行業增加值僅約為389萬元;金融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盡管法人單位數占比增速較小,但并不是該行業增速慢,而主要在于兩類行業企業生產規模較大,2020年金融業單個法人對應行業增加值約為5868萬元,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為1978萬元。
此外,如衛生和社會工作,及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等行業,法人單位數占比增速較低,還受政府控制影響,法人單位數與行業增速并不必然匹配。
資料來源:統計年鑒、深鯉不動產整理
04
庫茲涅茨理論:需求結構推動生產結構變化
根據庫茲涅茨理論,產業結構的變動受人均國民收入變動的影響,其背后的邏輯是不同的收入人群對不同的產品有著不同的需求彈性,人均收入變化引起需求結構的變化,需求結構的變化會推動生產結構的變化。
簡單來說,隨著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人們最終消費的需求層次會不斷提升,如消費需求從農產品到工業產品再到服務,從必需品到非必需品再到奢侈品;從溫飽追求到品質追求再到精神追求。
這些需求的變化過程,對應了產業的發展與更替的過程,體現為產業結構的不斷變化。
2010年-2020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2520元增長至27540元,總增幅120%。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必然會帶來需求結構的變化,如更好的產品、更有品質的生活、更有差異化的服務。
可以看到,在2010年-2020年期間,增加值占比擴大的行業主要集中于居民消費升級的領域:如第三產業中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衛生和社會工作、金融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第二產業中的燃氣生產和供應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05
配第-克拉克定理:勞動力向更高收入部門移動
此外,還有一類增加值占比擴大的行業集中于技術型部門,如42部門中的研究與試驗發展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綜合技術服務業等;153部門中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研究和試驗發展、租賃、保險、資本市場服務、專業技術服務、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等。
這些技術型部門有一個共同特征在于,對勞動力的素質要求更高。
資料來源:統計年鑒、深鯉不動產整理
根據配第-克拉克定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勞動力首先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移動,隨著工業化逐步完成,國民收入進一步提高,勞動力便向第三產業移動。勞動力轉移的動因是產業之間相對收入的差異,不同產業間相對收入的差異,會促使勞動力向能夠獲得更高收入的部門移動。
也就是說,在需求層面變化作用于產業結構變化之外,供給層面變化也將作用于產業結構變化。高素質勞動力供給越多,更高階業態的行業發展將更有基礎;勞動力遷移規模越大,低階業態的行業發展將更受限制。
對于就業人員層面的變化,我們采用統計部門公布的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數據計算,2020年行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數占全社會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總數比值最大的細分行業分別為制造業、建筑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教育業、衛生和社會工作,占比分別為22.33%、12.63%、11.57%、11.50%、6.17%。
變化趨勢上,我們同樣采用占比增幅這一指標計算,2010-2020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數占比增幅較大的前5大行業分別為:1)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2)房地產業,3)租賃和商務服務業;4)金融業,5)建筑業;
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數占比增幅較小的前5大行業分別為:1)文化、體育和娛樂業,2)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3)制造業,4)采礦業,5)農林牧漁業。
資料來源:統計年鑒、深鯉不動產整理
毫無疑問,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數占比增幅較大的行業,和較小的行業間,必然存在著相對收入的差異。
我們采用統計部門公布的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數據計算,2020年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水平排在前3位的行業均為技術含量較高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工資水平排在后三位的行業為住宿和餐飲業,農林牧漁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技術性門檻相對較低。
資料來源:統計年鑒、深鯉不動產整理
06
產業結構變化仍將持續
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人均GDP約為6.34萬美元,排在世界第5;中國人均GDP約為1.05萬美元,排世界第63名,約為美國的16.56%。
在經濟水平的差異下,我們計算了2020年美國行業增加值占比與中國行業增加值占比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一是我國現階段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制造業占比遠高于美國水平;二是我國現階段第三產業中的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專業和商務服務、衛生和社會工作、房地產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占比還遠低于美國水平。
資料來源:統計年鑒、深鯉不動產整理
根據庫茲涅茨理論,人均收入變化引起需求結構的變化,需求結構的變化會推動生產結構的變化。根據配第-克拉克定理,勞動力將持續向能夠獲得更高收入的部門移動。
顯然,無論是從需求角度,還是從供給角度,都可以得出一個推論:假設不同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趨于一致,那么不同國家的產業結構會出現趨同現象。
也就是說,未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進一步發展,我國產業結構將有很大可能性與現階段美國產業結構趨同。
不過,深鯉不動產認為,即便人均GDP相同,中美產業結構將有較大差異存在。一是社會制度決定的,如公益性社會服務不大可能成為我國經濟結構的主要構成,占比不會太大,比如:以醫療、醫藥為主要構成的衛生工作占比,以及以律師訴訟為主要構成的專業服務占比;二是隨著技術發展,生產智能化,即便勞動力向更高收入的部門移動,并不意味著傳統制造業部門的生產效率降低,反而全產業鏈優勢可能長期存在。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深鯉數據(ID:Shenli-data),作者:深鯉數據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