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重回C位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曾思怡、丁遠泓 來源|讀城記工作室(ID:DUCHENGJIPLUS)
不只燒烤和文旅
淄博燒烤有多火?連續登上熱搜榜1個多月,話題閱讀量2.3億+。
有人為“小餅烤爐加蘸料”的煙火氣買單,有人被“實惠、大份、免費住宿”的誠意打動,也有人為當地政府順勢而為的好客舉措點贊。網絡聲量很快轉化成線下客流,當地旅游業迎來爆發式增長。
從官方的行動不難看出,淄博想借著“燒烤”這張名片,更新城市形象,為當地產業發展創造機會。
憑借燒烤出圈以前,淄博在不少人心目中的代名詞可能是老工業城市。作為“一五”時期布局的重要工業城市,淄博創造了新中國工業史上的許多“第一”,經濟排名在省內僅次于濟南和青島,車牌也是魯C。
然而近年來,因出清落后產能,曾經站在山東經濟“C位”的淄博,出現經濟增長乏力現象。
在這樣的背景下,產業升級轉型成為淄博的重中之重。當前,淄博產業升級走到了哪一步?以燒烤為踏板,助推城市形象深入人心,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為淄博增加發展動能?
一
老牌重鎮
淄博擁有過很多高光時刻。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依靠臨海有漁鹽之利和絲織品貿易,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臨淄(現為淄博市臨淄區),其市井繁榮程度,被描繪為“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
同時,由于齊國在當時就掌握了先進的冶鐵和冷兵器制造技術,臨淄成為全國最大的工商業聚集地和全國重要的手工業發展中心之一。
由此發展出的絲綢、陶瓷、琉璃等產業,讓淄博自古時起,就在全國的工業版圖上赫赫有名。
“一五”時期,因為具備良好的自然資源和工業積累,淄博得到國家層面的大規模投入和重點開發,全市共完成基建投資2.28億元,其中,工業投資占比95.6%,共落地78個工業大項目。
1957年,淄博工業總產值達到3.23億元,五年平均增長速度為30.9%,是1949年的4.6倍。淄博形成以能源和冶金工業為主體的重工業城市經濟格局,成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城市。
同時,淄博也創造了新中國工業史上的許多“第一”。如中國第一家生產金屬鎵的工廠、第一家氧化鋁廠、第一個剛玉磨料專業化生產廠、第一個日用細瓷磚廠……
位于淄博的山東省生建八三廠半導體研究所,還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人造地球衛星、運載火箭、核潛艇等十多項國防重點工程生產重要零部件。
相關資料顯示,到上世紀60年代末,淄博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全省的1/4,工業產值列全省第2位,用電量居全省第1位。上世紀70年代,鐵礦石、鋁等工業品的產量分別占全省的1/2、100%。
1988年3月,國務院確定山東半島沿海經濟開放區范圍,其中就包括淄博市。1992年,國務院批準淄博市為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
一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淄博整體經濟實力一直在山東省排名第三,僅次于濟南和青島,是名副其實的“魯C”。
二
轉型陣痛
眾所周知,“重工業城市”想要持續發展經濟,“產業轉型”是繞不開的話題。
畢竟,如果產業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那就會成為落后的產能,直接反映在經濟數據上。
2003年,淄博GDP突破千億元大關,2022年達到了4402.6億元。這19年的時間里,淄博GDP增長在3300億元左右。
而2003年經濟總量排名山東第三的煙臺為1316億元,只高出淄博310億元左右。但到了2022年,其GDP達到9515.9億元,高出淄博5113.3億元。
時代周報記者整理發現,進入21世紀后,淄博在省內的經濟排名一直是第五,到了2019年再度滑落兩名排在第七,此后便一直停留在第七的位置,且與第六名濟寧常年保持著接近1000億元的差值。
“淄博的主導產業多是重工業,比如化工、建材等,碳排放量很大,隨著環保工作的不斷推進,很多工廠都要停產整頓,當地經濟也因此受到較大的沖擊。”華東師范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曾剛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淄博會呈現這樣的經濟發展趨勢,與這個城市在上世紀90年代陷入發展生產與環境保護的雙重困境有關。
公開資料顯示,淄博作為全國唯一涵蓋資源枯竭城市、獨立工礦區、老工業基地三種類型的城市,在當時不僅面臨煤、鐵、鋁等資源日漸枯竭的情況,還存在部分傳統產業效益低、污染重的問題。
新舊動能轉換和環保風暴背景下,2021年,淄博官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曾表示,淄博在過去3年時間,共關停取締上萬家“散亂污”企業。一批不合格的化工、鋼鐵、焦化、建陶、水泥等企業被關停。
而在當時淄博的工業格局中,傳統產業占比一度達到70%,重化工又占傳統產業比重的70%左右。因此,相關企業的關停取締,對淄博經濟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令人意外的是,最近一個多月來,淄博憑借燒烤重回“C”位,成為眼下首屈一指的網紅城市。
“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后,人們出游需求激增、山東文旅宣傳攻勢到位以及當地特色燒烤產業振興三方面條件有機結合,讓淄博燒烤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Co-Found智庫秘書長張新原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眼下“一碗美食帶火一座城”的現象并不罕見,難得的是淄博抓住了這個走紅的契機,多措并舉擴大旅游吸引力。
時代周報記者整理發現,當地燒烤走紅之后,淄博政府趁熱打鐵,嚴格管控物價、成立燒烤協會、發布燒烤地圖、開通燒烤公交、策劃各項燒烤相關的節日和賽事,盡顯地主之誼,顯著拉動地方旅游業。
從美團數據來看,截至4月10日,今年五一假期淄博住宿預訂量較2019年上漲800%,增幅高居山東第一,取得歷史性突破。
三
魯“C”新形象
然而此番大動作之下,淄博的目光自然遠不只是燒烤和文旅。
張新原也指出,燒烤和旅游帶來的經濟效益有限,從更深的層面來看,淄博意在借助此次燒烤爆紅破圈,打造新網紅城市品牌,吸引優秀人才和經營商投資,將網絡聲量轉化為城市發展動能。
值得一提的是,當地政府3月上旬發文,將為來淄求職、就業的青年學生提供免費或優惠入住,顯然意在將“燒烤”帶來的人流延伸到人才招引領域。
一系列“好客”舉措引來無數網友點贊,而在這次“被看見”的后面,淄博其實默默蓄力多年。
公開資料顯示,“十三五”以來,淄博累計關停“散亂污”企業1萬多家,布局智聯汽車、綠色能源、數字農業、新金融、智慧物流等產業“新賽道”,推進新材料、智能裝備、新醫藥、電子信息等“四強產業”,并依托石油化工帶來的大量副產品氫的基礎,布局氫能產業鏈。
與此同時,淄博還在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推動金融保險、工業設計、軟件和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2022年,淄博市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4.3:49.8:45.9。
根據2022年淄博市經濟運行情況,2022年,淄博“四強”產業增加值增長11.6%,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0%,全市“四新”經濟投資增長25.9%,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59.6%。
而在人才層面,早在2019年,淄博就發布了“人才金政37條”,為青年人才推出人才貸、青年驛站、人才公寓等,發力打造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為產業發展打下人才基礎。
曾剛分析認為,在新舊動能轉化的背景下,淄博經濟排名在接下來幾年還難以取得明顯突破,但緊挨濟南的區位優勢或將成為淄博經濟增長的重要機遇之一。
早在2007年年末,山東就發布《濟南都市圈規劃》,提出構建“雙核、多心、網狀支撐”。其中,雙核指的是濟南和淄博,可見淄博被放在重要位置。但目前來看,濟南首位度建設略為乏力,淄博對都市圈的參與熱情也不足。
近期,山東再次發文提出著力打造濟南都市圈。對此,曾剛認為,在山東不斷推進首府城市首位度建設的背景下,濟南將迎來更多政策傾斜和發展機遇,淄博應當抓住這個機遇,融入濟南都市圈,實現錯位發展。
“中心城市對高端生產要素的吸引是周邊城市無法抗拒的,周邊城市應該將錯位競爭轉變為錯位合作。比如為企業和人才提供更低的生產經營成本、更靈活的政務服務,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如此一來,同樣可以將企業從中心城市吸引過來。”
另一方面,濟南具有豐富的高校和研究院資源,以及大量人才隊伍,淄博可通過在濟南建設創新基地、研發中心等,將人才和技術引進淄博。
曾剛舉例稱,蘇州最早在上海建立科技成果轉換中心,將上海先進科技帶到蘇州,為蘇州當地新興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無論怎樣,燒烤火了以后,淄博想要重回“C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讀城記工作室(ID:DUCHENGJIPLUS),作者:曾思怡、丁遠泓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