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用戶開始尋找TikTok替代品,華人創業者的短視頻App沖到總榜第4
圖源:攝圖網
作者|白鯨小編 來源|白鯨出海(ID:baijingapp)
TikTok CEO 周受資在國會“渡劫”之后,TikTok 是否被禁依然沒有定論。但是,這一事件還是產生不少連帶影響。
比如一些在美國存在輿論爭議的中國出海企業也被連帶著再次受到關注。
比如在國會直播后,就有一大批網友在 TikTok 上發短視頻反諷國會,而周受資也因為優質的形象、談吐和國會上有點“可憐”的遭遇圈到一大批迷妹,成為 TikTok 新晉網紅。
用戶在繼續狂歡,但也在尋找后路。
3 月 28 日,iOS 美榜第 4 位出現了另一款短視頻 App Clapper。Clapper 能夠沖榜,一定程度上就是用戶尋找 TikTok 替代品的行為導致的。
美國 iOS免費榜(3.28)Top5 | 來源:點點數據
與 TikTok 不完全相同,
Clapper主打社交、面向X、Y世代的普通人
Clapper 在 2020 年上線,主要面向美國市場,和 TikTok 一樣,都以短視頻作為主要的內容形式。不同的是,Clapper 相較之下,社交的元素更重,并且用戶群以年齡更大的 X、Y 世代為主,這兩點不同能夠從 Clapper 的頁面/功能設計、內容調性等方面看出,我們不妨用 TikTok 作為對照來了解下 Clapper。
頁面/功能設計:
從 App 的頁面布局上看,Clapper 和 TikTok 引入 friends 菜單之前的頁面設計更像。主頁按照“我的關注”、“推薦”和“同城”分成了 3 條信息流,短視頻右側也設置了音樂模板、點贊、評論和分享按鍵。
不同的是,Clapper 允許用戶點踩視頻、但無法收藏短視頻,而是可以直接下載至本地、而在短視頻右側,Clapper 專門設計了一個“Clapback”功能。用戶在看到創作者發布的視頻之后,可以點擊 Clapback 發短視頻回應創作者,也可以查看他人對創作者的回應短視頻。比如,創作者發布了清晨家門口的雪景,看到的用戶可以用短視頻分享自家清晨的風景。
短視頻無疑是 Clapper 最主要的內容形式,除此之外,用戶也可以開視頻直播和音頻直播,視頻直播中還包括常規直播和帶貨直播。與 TikTok 不同的是,用戶帶貨沒有門檻,平臺對用戶賬號的粉絲數、視頻數都沒有要求。并且,用戶可以直接點擊感興趣的其他用戶頭像,私信邀請對方連麥。Clapper 這樣的設置更有利于用戶間產生交互,雖然這其中存在很強的監管、用戶體驗隱患,但確實體現出 Clapper 以社交為主要元素的定位。
內容風格:
根據 Clapper 在應用商店的介紹以及投放素材,Clapper 自定義為面向 X、Y 世代的社區,關注那些“不被關注”的美國普通人。筆者在 Clapper 刷了幾個小時,比較認同 Clapper 對自己的定位。
Clapper 的創作者內容普遍更樸素,沒有精心設計的話術、場景,更多是記錄生活。創作者的年齡普遍比 TikTok 上大,也沒有精致的妝容和穿搭,專業的創作者很少。也許是用戶體量還不夠大、或者 Clapper 的推薦算法不以創作者影響力為主要標準,評論點贊不多的內容也可以進入 for you 界面。
另外,用戶也可以設置群組,不過 Clapper 的群組不像粉絲維護群,更像是興趣社區,用戶可以以短視頻為入口吸引有相同興趣的人入群,比如徒步愛好者群、編曲交流群、生活小妙招分享群等等。而這些社區主題也的確更契合我們對美國中青年群體的印象。
有了興趣或身份上的共同點作為鏈接,用戶間更容易形成交流、甚至發展至線下友誼。
變現方式:
筆者沒有在 Clapper 內看到類似廣告的內容,目前來看,Clapper 主要依靠內購賺錢。
根據點點數據,Clapper 2 月份雙端收入 66 萬多美金,3 月份截至目前收入約為 80 萬美金。據創始人過往受訪表示,2021 年 Clapper 的營收能實現 200 萬美金,按照其 2023 年的勢頭,到年底至少能實現營收超 700 萬美金,增長能力很不錯。
Clapper 上的創作者雖然看上去不以短視頻創作為生,但 Clapper 提供的貨幣化方式并不少。與 TikTok 一樣,Clapper 也設置了虛擬貨幣,用戶可以在觀看直播中以及在創作者短視頻評論區進行打賞,同時也可以通過開 shop 來賺錢。
在筆者看來,TikTok 上的用戶打賞主要多數是粉絲對創作者表達欣賞,而在 Clapper 上的打賞,更像是好友對好友表達支持。前幾年,直播在美國遠沒有如今這樣普及,這樣更加平等的打賞交互,其實更符合美國用戶的習慣。
靠作為 TikTok 的替代品下載激增,
但 Clapper 沒想過替代 TikTok
來源:點點數據
根據點點數據,Clapper 的下載量在 3 月 23 日有一個大幅度上升,這和周受資代表 TikTok 前往國會是同一天,這很難不讓人猜想 Clapper 下載量上升與這件事有關。
在筆者刷到的近幾天的 Clapper 視頻中,有不少用戶在評論區表示自己是從 TikTok 來的,為的就是防止 TikTok 被封,而在 Clapper 搜索主菜單下,TikTok ban 的話題熱度也很高,這都從側面給了上述猜想一點支持。
通過對 Clapper 功能、內容和目標群體的介紹也可以看出,Clapper 和 TikTok 在短視頻平臺的外殼下其實有著本質的不同,可能并不能滿足 Z 世代、千禧一代在 TikTok 上的娛樂需求,但是 Clapper 的成立的確受到了 TikTok 啟發。
Clapper 的創始人 Edison Chen 是一位華裔,畢業于芝加哥大學,此前曾在花旗銀行等企業擔任 IT 顧問,但每段職業都時間不長,直到 2020 年成立了 Clapper。
來源:LinkedIn
據 Clapper 官網自己發布的一篇對 Edison 的問答,Edison 此前曾在出海 C2C 二手交易平臺 5Miles 任職,那個時候他的工作需要和很多汽車經銷商和藍領群體溝通,也有意無意開始注意到這類群體的需求。Edison 發現這類年齡稍長的人群在當時風頭最盛的 TikTok 上難以產生認同感。而 TikTok 的興起證明了短視頻形式的熱度,Edison 認為,每一代用戶都需要短視頻,既然 TikTok 不是 X、Y 世代的主戰場,那就做一個專門服務這類群體的短視頻平臺。
也就是說,Clapper 從產生開始就和 TikTok 沒有直接競爭關系,而之所以形成了看上去更佛系、更樸素的平臺風格,大概是和美國不同世代人群的喜好不同有關。
Clapper 在 2021 年完成了 30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資方是 IDG 資本、SIG 等。雖然 Clapper 這一次的不少新用戶可能會把 Clapper 當做低配版 TikTok,但 Clapper 明顯有自己的發展節奏,且其價值也已經被資本看到了。
Clapper 雖然靠 TikTok 的熱度快速獲得一波增長,但熱度能持續多久、能不能接住“快速成名”帶來的挑戰還值得關注。目前來看,Clapper 還是留有一些隱患,比如現在平臺內存在一些擦邊視頻。在 Clapper 關注度提升后,平臺在內容審核、社區建設、創作者經濟政策上,都還有很多需要改變的地方。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白鯨出海(ID:baijingapp),作者:白鯨小編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