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20千億規模中老年教育市場巨變:融資2億/巨頭入局/用戶迭代,需求亟待釋放
作者|AgeClub研究院 來源|AgeClub(ID:AgeClub)
編者按:
2020年一場疫情“洗禮”過后,中老年文娛教育市場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和重構:
更多優秀創業者入局,更大規模資本入場,互聯網巨頭加入戰斗,線上線下深度融合……
越發成熟的行業生態正在形成。在巨大變化浪潮之下,AgeClub認為,有兩個“紅利”正在釋放機會信號:
其一,是正在加入銀發族群的“數億新老年”。
越來越多60后、70后正在步入人生的退休階段,整體而言他們經濟條件、受教育水平越來越高,自我意識逐漸蘇醒,更加追求自我愉悅、滿足、夢想和價值。
其二,是大舉向互聯網遷移的中老年。
疫情像個加速器,之前許多被認為有“老年門檻”的互聯網產品,經此一疫已深入到更多中老年日常生活。在中老年教育方面,線上化、知識付費等的發展趨勢尤其明顯,市場和用戶教育的“時間成本”被大大縮短。
總而言之,優秀創業項目不斷涌現,大家在逐漸激烈的競爭中,密切溝通、互相交流學習,挖掘并滿足越來越多、越來越細分的中老年需求。
在此過程中,對中老年用戶理解更加深刻透徹、各自商業模式愈加系統化,不斷累積經驗的同時,行業也正在被各方勢力快速“催熟”。
——AgeClub記者團隊
PART 1.
從“邊緣”走入大眾視野,資本不斷加碼
這幾年來,在中老年群體中的一個明顯變化是,廣場舞越來越盛行,成為一種主流文化。
廣場舞這種形態,也從最初略帶嫌棄的“中國式大媽”的邊緣化狀態,逐漸被更多老年群體甚至年輕人所接受,還“跳”出了國門,成為一種“中國現象”。
之前,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的“中老年”多與家庭矛盾、健康、病痛、上當受騙等關鍵詞相關聯;而在廣場舞“火”了以后,中老年的精神世界越來越全面、深入地展現在大眾面前,他們的精神需求也越來越被重視、正視。
比如當年迅速躥紅的糖豆、小年糕等“現象級”App和小程序的出現;
再比如微信快速發展后,數千萬級別的中老年沉淀其中,活躍在基于微信生態的、具備社交功能的各種具體形態上。
也正是這種變化發展的過程,讓屬于中老年的“話語權”在各種媒介上更顯著呈現出來。
需求不斷被挖掘,與之緊密相關的,是創業項目越來越多,資本的目光也聚焦進來。
圖:2014-2020公開披露的獲得投資的老年教育機構
(或含教育板塊)
2014年-2020年,不斷有創業者入局中老年教育賽道,行業里也涌現出新一批優秀的中老年教育項目,資本對這個賽道不斷加碼。
據AgeClub不完全統計,過去五六年里,不斷有中老年文娛教育相關項目獲得投資,其中的佼佼者,甚至每月被至少10家投資機構約見。
截至目前,已被披露的、獲得投資的老年教育機構已超過10家,2019年騰訊也開始出手了。
我們發現,從2017年開始,在老年教育(文娛)賽道,不論從融資項目數看,還是從融資金額看,折線圖一路走高。(注:下圖2016年的這個“峰值”來自糖豆,因其有公開披露的金額;其他“數百萬”“數千萬”等未披露具體融資金額的項目,未計入在內)
有創業者直言,在2019年感受到一個明顯轉變:以前還需要通過FA認識投資方,后來變成資方主動聯系項目。顯然,中老年教育賽道已經引起資本的注意,并越來越受到重視。
事實上,疫情以來,在中老年教育賽道,變化尤其顯著。
大廠加入,“國家隊”在線化,都讓中老年教育市場的競爭呈現出“龍爭虎斗”“暗潮洶涌”之態勢,新老玩家之間競爭更加激烈。
一方面,巨頭紛紛“下場”,比如2020年3月支付寶正式上線的老年大學,比如淘寶上線教育板塊、開設大量書法、養生、國學歷史課程。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大廠創業者切入中老年教育賽道,推出優秀的項目和模式。其中,紅松學堂可謂“資本寵兒”,疫情的陰霾絲毫沒有影響它,接連完成兩輪融資。
也正是由于資本的越發關注,加上巨大中老年文娛教育需求被深度挖掘、潛力可期,越來越多創業者萌生了在這個賽道創建“現象級平臺”的想法。
中老年人群需要這樣一個平臺來豐富他們的生活。
如,背后擁有百姓網雄厚實力支持的花樣百姓,有服務政府部門多年經驗、有強大技術團隊做后盾的老來網,為中國老年大學協會服務的金齡科技,等等。
PART 2.
用戶/環境快速變化,催生更多創業形態
1)正在快速變化的移動互聯網中老年用戶結構。
70后互聯網用戶快速增長,疫情快速催熟更多中老年的互聯網行為。
疫情期間,老年人的“互聯網門檻”被大幅消解。AgeClub采訪的多位創業者均表示,一個新的APP或小程序,在中老年群體的獲客成本和難度,比年輕人小得多。
一方面,疫情讓年輕一輩有更多時間在家陪伴長輩,在此期間耐心教長輩如何使用智能手機。
另一方面,互聯網平臺也在“努力”。比如支付寶大學,其一個重要課題就是教會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通過線上網課+線下學習空間的拓展,破除長輩使用智能手機的各種障礙。
2)公立老年大學的變化也值得關注。
今年3月,中國老年大學協會發了通知,由金齡科技提供技術支持和運營服務,為全國各老年大學免費開放在線學習平臺。
“網上老年大學”小程序和app上線后,全國各地公立老年大學的學員們不再“受制于”線下,甚至無需每天趕公交出門。
一位61歲的武漢阿姨今年疫情期間,通過網上老年大學小程序,學習了160多門網課。學員們通過線上社群的交流,氣氛也十分活躍,積極互相討論,還能互相點贊、評論,獲得更大滿足感和認同感。
截至2020年5月,“網上老年大學”的總用戶數已超過百萬,人均學習21分鐘。其中,排名靠前的課程——《聲樂教程》、《服裝搭配》、《中醫學基礎》、《電子琴》、《葫蘆絲》等等——每門的瀏覽量都超過了200萬次。
事實上,AgeClub采訪發現,公立老年大學的用戶相對“高端”,受教育水平較高、互聯網水平較高、經濟水平也較高,疫情耽擱了公立老年大學線下開學,反倒成為布局中老年線上教育創業者的機會。
或建立平臺,或深入社區,爭奪公立老年大學用戶資源的“戰爭”已悄然打響。
3)下沉市場的中老年文娛教育需求也正在崛起。
譬如年輪學堂利用樊登讀書的成熟加盟授權店的體系,在下沉市場進行開拓時,通過當地講師現場活動+名師教學的模式,半年時間已有12個省級、60個市級授權點。
而樂退族這兩年在全國多個城市開展模特巡回賽,其中包括珠海等非一線城市。
下沉市場的老年教育,內容可以更“實用”和“生活化”,比如教老年人正確看待宗教信仰,學習防范傳銷、騙局等,而這方面的內容還很稀缺。
教學方式上,下沉市場老年人群自學能力稍差,習慣于手把手教,如果不能深入到下沉市場的線下,在線直播教學場景也是一種觸達方式,比如我們就發現,快手專門開設直播教老年人“女紅”等。
PART 3.
線上線下一體化,探索更多“可能性”
“都2020年了還在割裂地談線上線下,我覺得很過時了。”在今年ABI大會上,曾有從業者這么表示。中老年加速觸網,各種門檻降低,在變化和迷茫中,創業者也通過一場疫情靜下來思考用戶和未來。
此前,中老年教育項目主要呈現出兩種不同的運營思路:
以線下為主,如廣州的美好盛年、北京的快樂50、長沙的快樂老人大學;
以線上為主,如養老管家、家游學院、樂唱族等,通過制作老年教育視頻等形式,線上傳播銷售。
而2020年這場突發疫情可以說成為一個“分水嶺”,此前專注線下渠道的中老年文娛教育項目,紛紛探索全新線上模式:
快樂50:疫情期間開設直播課程,平均觀看量上萬,用戶與老師之間互動交流活躍,用戶粘性強;
美好盛年:探索OMO模式,直播課程上線第一天觀看量超4.2萬,單節課打賞金額最高超5000元;
養老管家:之前主要為大B端提供教育內容,疫情期間嘗試線上課程,推出樂活課堂;
另外,之前本就聚焦老年文娛的一些項目,如樂退族、退休俱樂部等,均試水直播和線上付費課程。
經過長時間的培育,中老年群體在接受文娛教育方面的互聯網程度不斷提高,疫情又加速了一波他們向線上“遷移”的速度,逐漸形成新的習慣并強化。
如獨立下載并使用新的app,準確找到、主動發現微信小程序的入口,學會了刷短視頻和直播。
據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前后,教育學習APP行業日均活躍用戶規模突破1.27億,中老年用戶群體46歲以上用戶增長了33%。
與此同時,針對中老年的線上教育模式已被越來越多創新案例證實了“可行性”,入局的創業者越來越多。
比如,針對具有專業學習需求的用戶,線上教育擁有先天優勢。
樂唱族曾做過數據分析,一個小時的直播課,實際上學員能學一個半小時,這意味著學員還存在著大量復習和回看;
并且線上老年大學通常設置了作業、打卡等制度,具有高互動性,粘度也在這種互動過程中一點點增強。
從創業項目的發展趨勢來看,中老年教育線上線下逐漸“一體化”,不斷融合。
疫情之后,很少有從業者還在堅持只做線下;而之前專注在線上模式和形態的創業者,也逐漸意識到“線下“面對面”的重要性。“如果線下不重要,那么,疫情不會對大家產生如此大的沖擊和改變。”
對于相對較晚入局中老年教育的項目來說,創業者也在這種“線上線下融合”中看到了新機會:
對于過去主打線上教育的玩家來說,線下補足了“強社交”和“付費轉化”。
比如過去主打線上教育的養老管家,在意識到互聯網弱社交的屬性后,今年進入線下與社區工作站、養老地產、養老保險、老年大學等各類機構合作。
線上是弱社交的,而中老年更需要線下的強社交。線下教育具備天然的強社交屬性,用戶能找到組織和歸屬感,上課也能變成日常生活里的一種儀式感。
對于過去主打線下的玩家來說,線上為后續商業拓展提供精準“數據”支撐。
對于很多老年大學項目來說,在進行異地新市場擴張時,是無法確定既有成熟市場的口碑和品牌效應所帶來的實際勢能的。
而線上直播可以非常清晰地通過微信體系的注冊授權,了解增量用戶的所在城市區域,以及她們對哪些課程、哪些老師、哪些形式更“有感”,在選擇下一站“落地”時,就有了海量的“連續大數據”支撐。
PART 4.
私域沉淀&用戶轉化
前幾年,中老年行業創業者都在談“流量”;而今年來,大家討論越來越多的,是“用戶”。
流量和用戶是不一樣的——用戶是在自己的“池子”里沉淀下來的有粘度、有價值的流量。
為了積累用戶、高效運營,創業者們都在“私域沉淀”上下功夫:
快樂50公眾號粉絲達數十萬,同時,每個班級都會建一個微信群,由班主任運營管理,構建私域流量池。會員享受課程學費優惠,不定期組織會員舉辦活動,每學期結束可參加展演。
美好盛年聯合凱撒旅游打造99元月卡,會員可以享受“游、學、演、秀”等多重優惠服務,還享受線上課程折扣;不定期舉辦會員日派對,給會員送福利等。
“網上老年大學”在平臺課程里加入“進班群”,吸引學員加個人微信;近日開始著手成立各地區“校友會”,招募校友會成員,后續不定期開展線下交流活動。
家游學院在平臺中添加“加入圈子”,引導學員加企業微信。
私域流量的轉化流程是,從原始產品的曝光(比如課程的曝光)開始,做免費的社群,然后通過免費的社群讓營銷人員去精準篩選用戶。
群里有一些引流技巧,比如“說這個老師講得怎么好”,然后開設體驗課程,最后讓客戶通過“感性+理性”決定是否買單。
用戶一般會為客單價相對較低的課程付費。然后,運營會再想辦法讓其產生二次復購。
在此過程中,把部分有價值的用戶深挖出來,后續對用戶進行分級,服務方式和內容也會有所差別。
通過私域流量沉淀,老年大學創業機構逐漸鎖定核心目標學員,并與他們建立強鏈接。
一方面,通過這些學員進行進一步裂變,獲得更多客戶群體;另一方面,深度挖掘會員需求,滿足他們旅游、展示等需求,進而形成新的商業閉環。
美好盛年在這方面入局較早,今年疫情期間其直播課程的打賞單節最高可達5000元,客單價300元左右的商品帶貨轉化率可達15%,這很大程度上正是基于此前的信任積累和強關系建設。
一些新入局的項目,正在通過“免費課程”爭奪用戶。
例如“紅松學堂”直播課程支持回放,且基礎課程永久免費。不僅如此,紅松課堂還通過“轉發朋友關注免費拿禮物”的活動來拉新。
其“免費禮物”也極具針對性和吸引力,比如“一套簡裝的文房四寶”,需要轉發給15個新朋友,并讓他們關注公眾號,成功后,方可得到這個禮物。
不同價格的禮品需要拉新的用戶數量不同。通過這種方式,紅松學堂成立不到1年,學員數量突破百萬。
“免費”如何變現?
據AgeClub觀察,他們先做免費積累用戶——大數據分析——判斷哪些課程受歡迎——追加升級付費課程——全員走到線下——開展更多“文、娛、旅”相關活動,或者先做流量——信息流、廣告變現——現金流+融資——做更豐富、更精品、更專業的課程——吸引更多忠實粉絲。
PART 5.
課程、運營方式多元,商業形態漸趨成熟
不同于前幾年最初級的老年教育項目的簡單形態,這兩年來,這個賽道的項目越來越豐富,通過幾年經驗累積,創業者們各自形成一些獨特的商業模式。
整體而言,中老年文娛教育賽道的商業形態漸趨成熟。
不再僅僅依靠課程盈利,而是開拓產業鏈下游,通過游學、衍生品銷售等多元化盈利模式獲得收入。
1)課程更加多元
AgeClub總結各類老年大學課程設計,發現如下特征:
一是老年大學課程以文娛為主,門檻低、容易學、易展示。
門檻低、容易學的課程在各個老年大學的課堂中都有開設。此外藝術類、學了可以展示出來的課程,得到了學員積極反饋。
二是課程設計均有相關商業延伸。
比如快樂50設置了旗袍課程,關聯衍生品,售賣旗袍和折扇;基于語言(英語)課程,與老年旅游企業合作,增設出國游業務。
美好盛年有樂器類課程,每年組織古箏等演出賽事;基于攝影課程,與凱撒旅游合作,提供旅游增值服務。
三是在課程收費上,大部分的老年教育平臺付費課程占比高,只有少量課程免費。
費用標準不等,有單次課程收費,價格在9.9-29元不等;有系列課程打包收費79-299元不等。另一種模式是課程只面向會員開放,需要購買全年會員,費用在300-500之間。
四是課程的展現形式除了視頻外,針對一些不方便觀看視頻的人群,不少線上老年大學還推出了老年電臺。
比如樊登年輪學堂老年電臺收錄了法律民生、健康養生、投資理財、情感生活、心理疏導等內容,覆蓋面較廣。據AgeClub了解,中老年對廣播需求旺盛,有創業者曾透露,一些圍繞中醫、養生方面播出內容的地方廣播號,一年能營收幾千萬。
2)“社交+娛樂”屬性
在課程之外,已有創業者洞悉,大部分老年人“學習”“上課”的最終目的,是社交和自我展示。因此,在專業學習之外,越來越多中老年教育項目加入了社交和娛樂屬性。
在“社交”方面,各平臺打造的社交方式多樣化。
“班級群”“評論”“點贊”是比較常態化的社交模式。還有一種叫“社交貨幣”,分為UGC貨幣和PGC貨幣。
UGC即是老年用戶自己生產“社交“內容,比如平臺設置的“秀風采”專區,老年用戶不僅可以發表自己學習情況、攝影作品,也可以對別人的作品進行點贊、評論、分享。
而PGC則是平臺專業化生產“社交內容”,例如紅松學堂“小江早晚安”功能,自動為用戶生成“金句海報”內容,便于他們每天打卡分享朋友圈。
此舉不僅能滿足老年群體分享正能量的需求,同時,還能通過用戶的分享自動帶來拉新裂變的轉化。
另外還有一種是平臺引導用戶生產內容,如投票、打卡等。
比如樂退族的“話題互動”,定期設置一些熱門話題發起投票,引發正反方觀點展開討論,比如“單身老人,該不該再找老伴”,“當你老了,你會去養老院么”等,每場話題討論度頗高。
花樣百姓CEO羅穎也曾透露,在花樣百姓的產品不斷優化蛻變的過程中,“打卡”是被眾多深度粉絲一直堅持使用的,融入到她們生活中,成為一個部分、一種習慣。
在“娛樂”方面,游戲化運營和激勵機制受到用戶歡迎。
游戲帶來的網絡互動和激勵獎賞,彌補了老年人生活中的價值和情感缺失。也因此,布局中老年教育板塊的創業者,也越來越注重加入游戲板塊,以此增強粘度和用戶的心理依賴。
如金齡科技、家游學院、健學社等。金齡科技在網上老年大學推出了新的娛樂板塊,包括一些傳統的、受老年人喜愛的棋牌類游戲,以及一些結合教育和游戲的寓教于樂型內容。
3)盈利模式多元化:從TO C轉向TO B+TO C+TO G
在TO C端,有課程收費、活動收費、還有電商分成、直播打賞收入等,其優勢是可延展性高,可以多種結合。比如家游學院通過“游學+智能硬件+教育內容”盈利。目前,這一模式在市場中占比最多。
而TO B模式則主要有兩大類。
一類是教育內容輸出,比如陽光禾你向養老地產、社區機構輸出優質的老年教育內容。
另一種是SaaS技術/系統服務,典型公司是教育技術開發商小鵝通、養老服務企業金齡科技。
樂退族原來專注于線下中老年文娛活動/培訓班,今年疫情轉型,開發出老年網絡大學SaaS管理系統,提供在線繳費、管理班級等功能,服務于傳統老年大學財務和管理人員。
未來,老年教育產品在G端和B端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從中央到各地政府,一邊逐步放開高等院校師資兼職授課的限制,一邊鼓勵教育機構成為老年大學的課程內容供應商、政府采購服務商。
而政府采購的模式有多種,包括課程的采購、師資的引進;或者項目制的整體老年教育服務方案,以及為老年大學升級提供的技術解決方案,如引入雙師模式、SaaS系統管理等。
PART 6.
中老年教育的核心
這幾年來,中老年教育市場不斷變化,但核心一直未變,就是基于需求建立信任感,豐富中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和生活場景,讓他們擁有更加美好的退休生活。
創業者如何打造核心競爭力?
第一,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是關鍵。
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是被老年教育投資者頻繁提及的關鍵點。
聚焦中老年行業的投資人不斷強調,老年教育是一個非常細分的領域,未來市場規模取決于有什么樣的產品和服務能夠提供出來,想要撬動這一市場靠的一定是優質、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
做養老相關產品,最重要的是踏踏實實地把服務做好,取得老年人的信任,這非常關鍵。
第二,規模化運營:單體能盈利,模式可復制。
這考驗創業者的“內功”。
目前老年教育項目賺錢的邏輯主要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賺運營的錢(即基本的課程運營),一類是“賺延伸業務的錢”,也就是依托穩健的服務所沉淀的客戶資源,深挖客戶需求,發展延伸、配套、周邊業務,實現客戶價值的多次開發。
延伸業務的基礎是穩健成熟的運營及大規模的客戶沉淀,需要很強的客戶需求洞察能力、需求轉化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即只有在運營上賺錢了(至少是不虧損),整個模式才具有可持續性。
以歲悅生活為例。他們在對客戶的需求洞察上有一套完整的運營邏輯。
例如,給客戶設置基礎標簽和互動標簽。
基礎標簽包括用戶在學習上的品類、觀看視頻的時長、吃喝玩樂消費品上的選擇等,通過基礎標簽判斷他的消費喜好、消費能力。
基礎標簽組合之后可以根據用戶的消費行為以及累計消費金額區間、消費品質區間,組成互動標簽。
在互動標簽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后,可以開始用內容直播的形式做一些個性化推薦,然后由服務顧問或銷售承接,在這個基礎上做轉化,持續迭代更新。
第三,敏銳地抓住變化。
比如疫情后快速反應的項目,都嘗到了“中老年線上教育直播”的甜頭。而目前,視頻號的發展也被大家視作新機會。
此前,老年教育機構圍繞微信生態圈,從公眾號到小程序基本已經收割,接下來視頻號與內容的結合可能成為線上老年大學新的“戰場”。
從內容來看,多數老年教育機構繞體美勞,邀請老師進行自制課程——通過微信渠道進行傳播推廣,倡導“仁義禮智信+百善孝為先”等正能量的雞湯文依然有效;
隨著70后大量步入中老年,老年人內容市場會迎來一波文化品味的升級,市場需要大量更有品位、更具審美的內容供給,時尚、文化相關主題將有更多發展機會。
從渠道來看,視頻號仍屬于流量紅利期,視頻號目前出現的爆款內容,有很大比例是正能量、價值觀輸出、教育、新聞熱點等等,比較符合目前中老年群體的內容喜好;用戶畫像上,視頻號用戶有很大比例屬于“互聯網中老年”群體。
實際上,不少玩家已經打響了“視頻號”流量爭奪戰,主要有兩種路徑。
一種是視頻號*雞湯文。
比如紅松學堂的視頻號中,近60%的自然流量來源于此,其視頻號雞湯文達到了單條17000+點贊,按照視頻號目前的傳播系數來看,這背后約為超過50萬的閱讀,是重要的增粉渠道。
一種是視頻號*大學。
比如歲悅課堂的老歌,快樂50的唱歌技巧,以及美好盛年的課堂實拍等。快樂50和美好盛年的視頻號數據相對比較好,歲悅課堂緊跟其后。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AgeClub(ID:AgeClub),作者:AgeClub研究院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