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中老年音樂教育付費成為最快增長點,2億用戶潛在市場規模超百億!
圖源:攝圖網
作者|何辰 來源|AgeClub(ID:AgeClub)
“從酷狗中老年版APP百萬日活,到音樂科技公司鑼鈸科技獲得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在老年音樂付費這個細分方向,已經看到多家創業公司成長起來,收入增長迅速!
資本角度看,目前比較關注的是這個細分需求的天花板到底有多高,根據不同創業公司數據分析看,50+中老年群體喜歡音樂、唱歌的受眾人群規模達到2億,從全國各大城市KTV中老年占主體地位,我們認為中老年音樂消費潛在市場空間超過百億!”
——AgeClub研究團隊
引言
紅杉資本發布的《2019年中國城市養老消費洞察報告》顯示:
66%的老年人會把1/4以上的自由時間沉浸在移動互聯網中;
社交類應用在老年人群體中的使用占比已高達92%,文娛類占比達到86%;
而據QuestMobile最新數據,50歲以上網民規模已經超過1億,用戶增速(2020年5月同比14.4%)高于全體網民,成為移動設備網民的重要增量。這其中,銀發群體對于社交、視頻方面興趣較高。
總體而言,銀發人群對互聯網使用深度持續進化,網絡K歌等人均使用時長已經高于全網用戶。帶有社交屬性的音樂類APP,支持樂器學習和音樂原創的工具、機構等,都深受中老年喜愛,且他們為此付費的意愿越來越強烈。
但同時,必須意識到的現狀是,與銀發族匹配度高的優質內容依然稀缺。
而這一供需矛盾映射到的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意味著一種創業機會。
1、互聯網文娛銀發用戶增長迅速,老年音樂娛樂場景日漸豐富
看視頻、聽音樂已經成為大部分銀發人群娛樂放松的方式,不過相比全網,銀發人群對這些行業的使用比例仍偏低,提升空間更大。
成功獲取他們,就能獲得巨大的增量市場。
早在2013年酷我音樂推出之初,就建立了明確的特色人群分類,定位是“讓男女老少對號入座快樂聽歌”,比如適合老年人聽的最美不過夕陽紅等,這是較早布局老年群體的音樂APP。
之后幾年,酷我音樂陸續開發廣場舞專區、上線佛樂專區等,不斷開拓中老年“專屬音樂領域”。這也與騰訊音樂集團的“全領域音頻內容”布局相符合。
去年底,酷我音樂還推出“百億聲機”計劃,形成覆蓋多品類、多興趣圈層、多年齡層的長音頻生態,中老年可以在APP內找到曲藝相聲、古玩等興趣“同好”,比如中老年愛聽的單田芳、袁闊成、劉蘭芳的曲藝經典等。
進一步加強內容生態布局,滿足用戶多元化音頻需求,將成為下一個行業發力點。而中老年用戶的巨大增長潛力,和目前呈現出來的快速成長態勢,都令這一群體成為各家爭奪的主力群體。
截至2019年6月,41歲及以上音頻娛樂用戶,在酷狗音樂占9.52%,在酷我音樂播放器占11.64%,在QQ音樂占8.47%。
雖都只有10%左右占比,但換算成體量,都是不容忽視的巨大潛力市場。
而在聽歌類APP不斷布局中老年群體的同時,部分音樂類APP,由于社交和文娛屬性兼具,更受銀發族青睞,如全民K歌。
據 2019 年第四季度,中國在線K歌用戶規模達2. 82 億人,環比增長4.1%。2019年下半年,全民K歌40歲以上用戶占10.2%,體量在數千萬規模。
線上K歌的潮流逐漸從年輕群體轉移到中老年群體,在此過程中,中老年K歌實現了從線下到線上的遷移。
2019年11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首次發布年度營銷戰略,指出全民K歌融合了音樂和社交娛樂兩種屬性,中老年女性居多,以唱歌為載體承載了用戶豐富的社交活動。在2020年,全民K歌將全面轉向視頻化,并基于直播和社交兩大基因推出更多線上玩法。
從聽歌,到K歌,再到“玩音樂”、原創,是音樂愛好者們發展必經的三種階段。
比如去年,就有針對年輕群體的彈唱音樂類APP“唱鴨”推出市場,其加入古風樂器彈唱模式,滿足用戶“從聽到玩”的興趣升級,成為音樂類APP中月均活躍用戶數增長率最快的一匹黑馬。
中老年流行趨勢會比年輕群體滯后半年到一年。上述這種在年輕群體中日漸明顯的“玩音樂”的訴求和追求個性的趨勢,也開始在中老年群體中顯現出來。
對于有錢有閑的中老年而言,他們更有精力投入其中,也更愿意為專業的內容付費,認真學習。
發現這一趨勢的創業者們,正把握住這一必然的增量需求和市場,切入各細分賽道,“黏”住自己的忠實粉絲。
整體而言,在音樂娛樂領域,尤其針對中老年用戶的音樂領域,廠商們更注重從用戶深層情感需求與消費場景出發,逐漸往“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創新產品開辟新賽道。
由此延伸出來的老年音樂類教育付費領域,也正快速發展。
事實上,多個在老年音樂類教育領域做出不錯變現成績的創業者告訴AgeClub,老年行業其實更適合做在線教育,他們的粘性、互動性更高,延展空間更大,付費用戶的轉化率較高,他們需要專業的教學,和沉浸式學習體驗。
2、大廠愈加重視中老年“金礦”,深挖需求
早在2018年,騰訊音樂就發現,來自銀發網民K歌的收入驚人,00后不敵60歲老年網民。
其“在線音樂”和“音樂社交娛樂”兩大收入來源差距懸殊,后者占比超過70%。
“音樂社交娛樂”收入中,來自以全民K歌為首的社交娛樂收入是以QQ音樂為核心的在線音樂業務的2倍還多(而用戶規模上,前者只有后者約三分之一)。
這兩大收入來源,某種程度反饋了不同年齡網民的“付費意向”。
QQ音樂用戶多為年輕人,而全民K歌的4.6億用戶中:70后在線時長是95后的1.6倍、00后的3.3倍;70后的合唱、私信和分享次數遠超其他年齡段。
全民K歌所在的社交娛樂服務有990萬付費用戶,月均付費高達118.5元——這部分用戶貢獻了超過11億元的月流水,里面不少是中老年。
VIP一年288元,開通了就能獲贈大量鮮花,另外還需購買K幣作為禮物贈送打榜,這些都是中老年用戶的付費項目,而他們往往愿意花這個錢作為在軟件里的“社交”籌碼。
“也不貴,大家天天互相送一送,彼此鼓勵。別人給我送了,我老不給別人送,也會感覺不好意思。”
逐漸成為全民K歌資深玩家后,智能電視、內存大的智能手機、定制麥克風等,都成為中老年的“氪金”周邊項目。
在全民K歌里,中老年用戶的付費意向遠超年輕群體,成為騰訊音樂收入來源的一大主力群。黏性最強的用戶集中在40-60歲,他們的忠實度和活躍度也最高,消費力不斷顯現,是一眾互聯網巨頭越來越重視的、亟待挖掘的“金礦”。
為什么全民K歌能贏得千萬級規模的中老年“芳心”?AgeClub總結了以下幾點:
1)針對中老年進行內容布局
全民K歌較全面滿足中老年的喜好,比如經典老歌、革命歌曲,還有專門的“戲曲”分類,有共同喜好的中老年可以搜到心儀的歌曲伴唱,自己高歌一曲,也可以聽別的中老年朋友唱的作品,暗中和自己唱的作比較。
還能建立“60后K歌房”、“70后K歌房”,或者按照歌手、地域等建立溝通群組,大家擁有共同話題,互相給予肯定和鼓勵。
2)迎合中老年的需求和習慣
點贊、送花、評論,中老年歌友們在全民K歌中有來有往,既能建立新的朋友關系網絡,又能在“老友”中創造新的互動和話題素材。
還能將自己的作品發到微信群和朋友圈,刷一波存在感,接受更多朋友的點贊,收獲滿滿成就感,滿足小小虛榮心,給較為單調的中老年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軟件設置了分數制度,“SSS”是最高級別,代表唱得最好,若獲得好友圈最高分,則提示成為第一名、打榜成功、成為新擂主。這一舉措更易激勵中老年的轉發行為。
在這一私域分享過程中,還能帶動更多中老年加入到基于音樂愛好的圈子,下載并學會使用K歌軟件。
有老年用戶表示,唱歌令人開心,能愉快地打發時間,“學一下、錄一下、聽一下,一小時很快過去了”。
基于中老年社交禮貌上的“你來我往”,互相點贊、評論的好友會漸漸積累,活躍用戶能收獲一票中老年粉絲。幾十上百個贊,能讓一個普通中老年用戶高興很久,助他們實現精神上的愉悅感受。
甚至,還有孤獨的單身中老年,能通過線上K歌找到新的老伴兒。
3)創造了中老年網民“社交閉環”
在全民K歌軟件中,關系網能逐漸被經營和建立起來。分享自己唱的歌,創建歌房、群組,互相評論、點贊,都能拉近中老年之間的情感距離。
比如以前一起到線下KTV唱歌的老姐妹們,多了一個免費練歌和發布作品的線上渠道。在線上結識的新朋友,也有機會發展成線下一起K歌的伙伴,這是一種“雙向O2O”的路徑。
共同的話題變多了,交流的場景變得豐富,獲取朋友的渠道變得多樣,在中老年群體中,全民K歌成功創造了這樣的“社交閉環”。
騰訊音樂集團迎合并深挖中老年需求的軟件不止全民K歌。
2020年6月,騰訊音樂旗下酷狗音樂推出中老年專屬大字版APP。在界面設計上,針對中老年用戶的使用痛點,放大字體和圖標,操作簡單,還添加廣場舞、紅歌、兒歌、相聲、戲曲等板塊。
其用戶表示,“符合口味,不需要搜索就能聽到有共鳴的音樂”,“聽音樂的同時還能換點兒零錢”,“設計簡單明了,適合老年人”,也有年輕人留言,“媽媽現在天天跳廣場舞都用大字版放歌”。
據AgeClub獲悉,酷狗音樂大字版在華為、小米、VIVO、OPPO四家應用商店的下載總量很快就突破1000萬;上線5個月,日活突破100萬,中老年用戶占比超過75%。
3、“玩”音樂的中老年:更專業,付費意愿更強
事實上,在全民K歌買會員、氪金送禮送花打榜的中老年,只是音樂付費用戶展現出來的“冰山一角”,對這個群體而言,能更進一步挖掘的商業價值遠不止于此。
不少創業者看到了其中的市場潛力。
有創業者嘗試過然后轉型了。比如我們發現,在2019年10月,曾有由光線傳媒等持股的某創業團隊發布過一款“中老年KTV社交產品”APP,但目前,該APP已轉型成為一款視頻相親軟件。
而另外一種創業者,正在中老年行業里持續打磨、耐心深耕。
就在上月,音樂科技類產品開發商“鑼鈸科技”宣布獲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這個創業團隊成員均來自騰訊阿里。
獲得融資之前,在沒有任何推廣之下,其研發上線的專業音樂工具類APP自樂班,在蘋果App Store發布后,第67天就在音樂付費類應用榜排名第1名。小半年后,“自來水”用戶口口相傳,逐漸累積了3萬多,付費比例在5-7%,其中大部分是中老年。
為什么在不做任何廣告的情況下,能自然獲得眾多中老年青睞?
鑼鈸科技創始人解路祿告訴AgeClub,最根本的原因,是這群有專業需求的中老年有許多痛點沒有得到解決,市面上的相關產品基本為零,而自樂班的推出,搶占了市場空白,自然受到歡迎。
“專業設備有,但操作有難度,成本也高,基本只出現在錄音棚、專業的音樂工作室等,還要搭配一大堆其他專業硬件使用,是非常有門檻的,而自樂班的出現,拉低了這個門檻,而且有效、好用,好的口碑自然傳播。”
解路祿將用戶需求總結為三個方面:
需要創作,展示自己的才藝,想演奏、練習;
需要可以分享作品的平臺,獲得點贊、評論,獲取滿足感和成就感;
初學者需要教材、輔助工具。
自樂班正好滿足了這些需求。去年10月上線后,自樂班一直在不斷調整和打磨。
比如,針對第一批用戶,增加了一些民族樂器,獲取相關授權;
另外,界面也做了適合老年人的修改處理,比如大字體的適配問題。
“我們建了付費用戶的微信群,他們對我們很信任,有問題會立刻提,我們也會立刻改。我記得有一版,上線之前內測,提交了500多次修改。”
真正的好產品,就是這樣一點點打磨出來的。而好產品輕輕一推,就很容易占領市場。所以對目前融資成功的鑼鈸科技團隊而言,最重要的是完善產品,挖掘痛點和需求。
未來的發展趨勢,一定是音樂越來越與科技結合。
“玩音樂到以后的發展階段,勢必會出來越來越多新的形態,比如創作、分享和學習,我們和這個趨勢貼合。” 解路祿說。
另外一個重點是分享作品的場景和平臺,解路祿還將為用戶打造出一個能分享作品的社區。
微信群并不能替代一個“社區”的功能,更多是做產品調研和用戶溝通,不適合大量發用戶作品。“私域有它的優勢,也有它的局限性。”
現在用戶錄完了只能發到豆瓣、全民K歌、優酷等平臺,但這些地方都不是專門針對老年音樂創作的平臺,他們發布的作品被淹沒在大平臺的海洋里,能獲得的成就感大打折扣。
4、中老年音樂線上教育潛力巨大
中老年音樂線上教育也是一個潛力市場。
據教育部的數據,2019年我國音樂教育培訓市場規模約92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保持8%的增速,到2020年,我國音樂教育市場規模可達998億元。
而2019年在線教育滲透率超過15%,2020年歷經新冠一“疫”,線上滲透率進一步提升,“直播”“在線”對越來越多中老年而言,已不再是門檻。
數字時代,受眾對于內容付費和知識付費的認可度不斷提高。
在中老年音樂領域,上游軟硬件設施、技術支持、資源支持等,中游聲樂、樂器教學、教育平臺等,以及下游的學員,均充滿創業空間和市場潛力。
在線教育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中老年創造更多學習交流場景。
很多新的功能和形態出現,如直播、視頻、圖文、專欄、知識套餐、音頻等,基于微信生態,他們都能較快觸達到中老年人群。
而對中老年線上音樂教育而言,優質內容和強互動產生的粘性是關鍵。
比如快樂中老年藝術學院,在小鵝通平臺的在線直播課程已超過500個,針對中老年人群,主要教他們如何唱歌。其中,一場實時直播剛上線不久,播放次數就超過14000,創造營收近10萬。
還有另外一家業內已做出知名度、口碑和影響力的聚焦老年音樂教育的創業公司,在上個月618,一周時間拉到5萬多個新用戶,足見需求潛力之大。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AgeClub(ID:AgeClub),作者:何辰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