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股價會否被再次腰斬?
9月12日,美國財經雜志巴倫周刊題為《阿里巴巴股價為何還能再腰斬》的封面報道出爐,讓阿里巴巴有些措手不及。盡管阿里方面隨后發表了公開信,駁斥報道有不確切和誤導之處,但未能阻止阿里股價在9月14日開盤下跌。當天阿里股價跌去3.1%,收于62.60美元,準備剝離所持阿里股份的雅虎也受牽連,股價跌3.5%至30.33美元。
對此,阿里負責國際公司事務的高級副總裁威爾金森(Jim Wilkinson)指出,“巴倫周刊的報道存在事實上的偏差,并對事實進行了選擇性的報道,它的結論將誤導投資者。事實證明巴倫周刊的報道缺乏操守、專業和公平。”
巴倫周刊看淡阿里巴巴的理由,除了中國經濟放緩、電子商務領域爭斗激烈,以及對公司文化和治理的諸多批評外,還特別點出阿里巴巴的兩大軟肋:一方面,根據最新股價,阿里市值約1600億美元,而分析師算出阿里目前的平均市盈率仍為25倍,而這個市盈率仍然偏高,理應回歸到類似eBay股價的接近15倍市盈率。言下之意阿里巴巴估值過高,需要重新評估。
另一方面,巴倫周刊認為阿里巴巴的財務報告存在水份,業績遠不如它所說的那樣光鮮。比如,阿里巴巴號稱有3.67億用戶,大約相當于政府機構估算出的中國全部網購人群。再比如,阿里巴巴聲稱,它的平均每位顧客每年在它的網站上的支出,比每位美國消費者在所有網站購物的平均花費還要多26%。
此外,巴倫周刊的文章還指出,在阿里巴巴網站的年人均支出為1215美元(約合7735元人民幣)也太高了,而中國人的年人均消費支出(包括網購和實體店在內)也僅為約2260美元。阿里巴巴的用戶在淘寶和天貓的開支占其總消費支出的一半還多,文章表示難以置信,尤其是在淘寶和天貓中的大宗消費支出類目相對缺位的情況下,例如食品和飲料、住房、交通和外出就餐。
不過也有機構投者繼續看好阿里巴巴,據彭博社此前報道,在52家證券公司中的45家,對阿里股票給出了“買入”評級……平均目標價格為95.5美元,高出目前價格一半。這些機構認為,阿里財務報表中有“隱性資產”。在上季度的一次會議上,阿里稱擁有330億美元現金流和投資,而隨著阿里旗下投資在不斷增值,這使得這部分資產價值已接近400億美元,如果將這部分資產計算在內,阿里的2017年的估值接近14倍市盈率。
阿里巴巴自去年登錄美國紐交所至今已經10個月了。在上市一年里,阿里股價最高曾達到120美元,這是在2014年“雙11”后第三天,這個價格幾近發行價68美元的兩倍,但此后卻一路下滑,今年8月24日甚至跌至58美元的低點。眼下,除了勸告投資者“忘掉股價”、回購價值40億美元股票以鼓士氣,在全球股災和中國經濟下滑的大勢下,馬云似乎很難驅走灰霾。
此外,在過去10個月內,阿里市值縮水1407億美元,至1530億美元,這是自阿里巴巴于2014年9月上市以來,市值首次低于騰訊。在這近一年的時間里,馬云的榮光和枷鎖都被置于放大鏡中,美國投資者不斷拷問,阿里股價是否已經見底?阿里及其股票是否還能配得上當前市值?而阿里方面則回擊稱,外界對于阿里股價的質疑主要基于不實的數據,缺乏誠信、專家和公平競爭的態度。那么阿里股價為何被美國投資者所詬病呢?
首先,美國投資者認為,在純電商進入規模收益下降的背景下,阿里在國內所占份額已經足夠大(控制了80%的國內市場),而隨著中國經濟的下行,高速成長的阿里已成為過去時,它不再可能繼續維持瘋狂增長。
同時,阿里的最新財報也印證了各界的猜測。阿里今年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8%,這對一個市值近2000億美元的公司來說,雖然難能可貴,但該季度的增速也是阿里至少在3年來營收增速最低的一個季度。此外,阿里巴巴經營著淘寶和天貓兩大零售網站,財報稱在截至6月的上季度,銷量增速從過去的50%下降到了34%。阿里巴巴最近更發布預警:第三季度的交易量將低于預期。美國投資者擔心阿里業績增速下滑已成為大的趨勢。
再者,馬云通過發展線上線下、結盟海外商家,以及發展跨境電商等,但阿里仍要面臨來自移動端的電商挑戰。據阿里巴巴的財報顯示,它向移動流量轉變的做法,并沒有實現很多的購買行為,移動流量的貨幣化存在著風險。我們并不否認,阿里在PC電商領域所占據的壟斷地位無人撼動,但是阿里巴巴在手機移動端布局較晚,遠不及騰訊和百度,而這始終是阿里未來業務發展的短板。
盡管阿里早已發現自己在移動端的短板,通過高價收購手機瀏覽器開發商UC,以及自己開發“來往”社交平臺,期盼打開移動電商的大門,這也使得阿里2013年的移動銷售占到了總銷售的19.7%,而前一年的占比只有7.5%。但總體來說,如何使移動社交、查詢平臺的流量轉換成購買力,阿里目前做得還并不成功,而騰訊、百度、萬達這三家也正在做初步的嘗試。未來阿里在移動端交易市場能否打開還允滿變數。
再次,阿里在自家的天貓、淘寶平臺打假,也是直接導致其利潤下滑的原因。假貨一直是困擾阿里的一大難題,隨著國家工商總局對淘寶的施壓,京東、聚美優品等電商平臺的日漸崛起,馬云凈化自家網購平臺的壓力也變得越來越大,他也亟須打消投資者的疑慮,但治本之策仍在尋覓之中。從短期來看,阿里打假會對自身業績產生影響,而從長遠來看,更能樹立投資者對阿里電商的信任。
最后,盡管阿里在金融領域展開大手筆布局,阿里成立了螞蟻金服和網商銀行,使馬云圓了23年的銀行夢,但阿里的網上銀行和螞蟻金服卻始終沒有獲得金融牌照,就必然會掣肘其金融業務的發展。
現在阿里的金融構架是:余額寶是針對草根群體碎片化的理財需求;阿里小貸則為滿足小微企業快速便捷的融資需求;而天貓分期的目的在于降低消費門檻,迎合消費需求;而通過網商銀行,阿里則希望為互聯網商業提供完整的、系統化的服務方案。不過,阿里成立的螞蟻金服和網商銀行,都不是傳統的金融機構,這會導致它的很多業務受到限制,這并不利于阿里在金融領域開做大做強。
阿里上市已近一年,股價卻跌跌不休,主要是去年阿里IPO時,美國投資者給出了較高的估值。而現在阿里正遭遇業績下滑、攻克打假難關,還要在移動電商領域遭遇激烈競爭,同時阿里在國內金融領域布局受到牽掣。可以預見,阿里巴巴未來的業績增速仍將放緩,所以其股價繼續探底恐怕難以避免,只是巴倫周刊給出的32美元的估值,我覺得這樣的估值還是過于偏激。
文中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2015-2020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競爭及企業競爭策略分析報告》:http://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4d0bc9dbb9e74f23.html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農村電子商務獲政策加碼 農村電商市場分 |
我國化妝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
網絡購物增長加快 電子商務市場趨勢分析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