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遭遇過山車 都是中國惹的禍?
本周前三個交易日的美股上演了“過山車行情”,這被形容成是“歷史性的”。周一盤前,美國三大股指期貨觸發熔斷機制,開盤后道指暴跌1000點,千股觸發熔斷。由于市場壓倒性的賣盤導致表征市場恐懼心理的VIX指數直到開盤半個小時之后才顯示指數,而整個交易日的波幅接近5000點。
緊接著,周二,三大股指大幅高開,但尾盤一個小時內大幅跳水,標普和道指均創下2008年10月份以來最大單日逆轉點數;周三,道指繼續大幅高開200多點,隨后走低,但午盤后走強,報復性收高4%,成為2011年表現最好的一天。美股的大幅波動引發了投資者的不安和擔憂。
考慮到此次美股“黑色星期一”之前的隔夜亞洲股市中,A股剛剛暴跌8.5%,回吐年內漲幅,一些美國媒體和評論員將美股暴跌的矛頭隨即指向中國,稱中國對股市的過度干預、意外的人民幣貶值以及疲軟的中國經濟是美股下跌的源頭。不過,國內專家立即反駁稱,中國股市下跌是全球股市重挫的一部分,但并非主要原因。筆者認為,人民幣貶值和經濟下行,不應是美股出現巨震的理由。
其一,中國經濟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目前中國經濟正在進行結構性轉型,就是由原來的出口+投資導向型經濟,向消費導向型經濟的緩慢轉變。由原來經濟的高速增長逐步向中速增長運行。實在不行,中國政府仍可以通過進一步基礎建設投資來使經濟暫時擺脫困境,所以中國經濟在短期內問題并不大,最大的隱患是經濟結構轉型能否成功,新的經濟增長引擎能否勝任,潛在的各種金融風險引信能否拆除。
其二,市場對中國的“811匯改”產生了恐慌。其實,中國央行的本意并不是要讓人民幣匯率大幅下跌,而是希望推進匯率市場化,為加入SDR一攬子貨幣,成為全球儲備貨幣做準備。同時,由于7月份我國出口貿易數據表現不佳,中國央行希望通過引導人民幣適度的貶值,來穩定出口增速,進而減輕國內經濟下行的壓力。
應該說,隨著中國經濟占全球比重日益加大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中國對全球市場投資影響力正在上升,但將此次美國三大股指的“過山車行情”完全歸咎于中國則有些過于簡單化了。如果非要說中國對美國股市產生了影響的話,只能說美國投資者因不了解中國而產生的恐慌。那么美國股指上演的過山車行情真是受A股暴跌的拖累嗎?
首先,美國股市從2009年以來,已經走了6年的慢牛行情,而且今年以來還迭創新高。近來,美聯儲一直在暗示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加息,這直接影響到美國股市行情的走勢。美股上周五已經跌破關鍵技術點位,如果沒有A股“黑色星期一”的消息,美股也是會下跌的。
筆者認為,中國對美聯儲加息進程影響在于大宗商品,而不是影響到美國股市的波動。因為中國需求減少將拉低大宗商品價格,從而壓制美國的核心通脹率,使得美聯儲加息失去了正當理由。但現在,美聯儲想要在2018年達到利率正常化,那么今年加息就無法避免。所以,是聯儲加息的利空預期,才使得美國股市出現巨幅波動的主因。
再者,中國本身炒股的人群比例小,從表面上看開戶人數已過億,但實際上真正操作的人也就二三千萬,這與近13.6億的人口規模相比,即使發生股災的危害也不大。且股市財富相對中國GDP占比也較小,因而既使是中國股市的下跌也并不會對中國經濟任何致命的影響。而相對封閉的中國股市的下跌更不應當會對體量更大的美國股市造成多大的影響。所以,要說美股出現巨震都是A股暴跌惹的禍,實在是無稽之談。
最后,在美國大選前夕,更多的人會借“指責中國”來迎合民眾焦慮心態,所以把美股大幅波動,說成是A股暴跌惹的禍,更有借題發揮的意味。美國白宮發言人厄內斯特(Josh Earnest)在周一道指跌逾千點之后表示,已經向奧巴馬匯報股市下跌消息。美國財政部也注意到中國股市出現很大波動。對此,美國政府只是敦請中國政府繼續進行金融改革,增加匯率彈性。
筆者認為,隨著美國大選的推進,將會看到更多候選人將目前由中國引發的經濟動蕩、A股暴跌、人民幣貶值,看作自己晉升的機會,因為這不僅迎合美國老百姓對中國經濟可能會損傷自己的養老金的焦慮,而且迎合美國精英圈中對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地位上升的不安。而事實上,A股暴跌最多是加重了美國投資者的擔憂焦慮之情,與美國股市巨震半點關系都沒有。
近期,全球金融市場出現了罕見的動蕩,而美國三大股指的巨震卻被人拿出來指責是受到A股暴跌的拖累。但事實上,美國股市在經歷了長期慢牛之后,受到聯儲加息的利空影響,自身就有調整的需要。如硬要說A股市場的暴跌拖累了美國股市那也實在是荒謬之極,因為A股的暴跌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都很有限,怎么可能殃及它國?顯然,這是美國媒體和政客們拿中國股市暴跌、經濟下行、人民幣貶值來刻意說事,借此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博取選民的眼球罷了。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2015年期貨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
乙醇外盤期貨價格繼續上揚 較前上漲0. |
淺談我國期貨行業盈利模式拓展的必要性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