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投資下滑將帶來三大隱憂?
2月底至今的土地市場較為清淡。數據顯示,3月上旬一線城市土地總成交僅59.8億,環比同比均明顯下調,20大房企全國拿地僅5億。即使拿1-2月份數據來看,全國土地成交下滑,房企土地購置面積277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1.7%;土地成交價款699億元,下降30.2%。
此外,今年房地產投資增速也令人感到擔憂。去年房地產投資增速創下5年新低后,2015年繼續下滑。1-2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8786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4%,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9852萬平方米,下降19.8%。
面對土地市場的冷清,以及房地產投資增速的放緩。專家們對此解釋:一方面,隨著房地產長效機制的不斷落實,比如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的推進,房地產稅研究立法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房地產作為投資產品的需求正逐步減弱。另一方面,土地市場冷清主要是三四線城市,預計后市一二線城市拿地競爭更加激烈,房地產投資將呈現冷熱不均的格局。
不過,筆者認為,2015年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增速繼續下行乃是大概率事件,預計2015年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將首次降至個位數,至6%左右,這對于正面臨巨大下行壓力的中國經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而土地市場的清淡和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放緩將會帶來三大隱憂。
首先,地方政府土地財政收入減少,償債能力受到質疑。地方政府財政收入過于依賴于房地產業。2014年地方一般公共財政收入7.59萬億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4.26萬億元,占比56%,某種意義就是說地方還債能力要看賣地收入了。
而根據2013年末的全國債務審計結果,2015年將有1.9萬億元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到期。此外,到期的地方政府負有擔保責任和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分別為3198億元和5995億元。如今隨著賣地收入驟降,2015年1~2月,全國300城市土地出讓金為2815億元,僅占去年同期總額的48%。在這種情況下,不排除發生部分三四線城市的地方政府發生債務危機的可能。
再者,諸多房企在2015年拿地熱情和對房地產的預期更趨謹慎,這對中國經濟繼續下行帶來了壓力。一方面,房企都在努力去庫存。截至2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63922萬平方米,比去年末增加1753萬平方米,再次創下歷史新高,未來去庫存壓力仍然較大。另一方面,房企拿地熱情出現分化,現在房企閉著眼晴拿地賺錢的美好時光已過,拿地要更加謹慎。
土地市場的總體趨冷,房企對房地產開發投資熱情的降低,會造成整個房地產業步入深度調整期,這對于當前面臨巨大下行壓力的中國經濟極為不利。因為根據最新的外貿數據來看,我國對外貿易的回暖是 “衰退式貿易順差”,就是在我國進口需求大幅回落的情況下取得的大幅順差。而拉動GDP增長的消費占比一直在35%左右。所以除了基建投資之外,房地產投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乃不容小覷。未來中國經濟要想穩增長必需要找新引擎。
最后,雖然房企總體拿地熱情大不如前,但還是在全國范圍內出現冷熱不均,一二線城市的中心城區是房企拿地的首選,而三四線城市的土地市場乏人問津。如果大家都朝著幾個一線城市去搶地,那么一線城市中心地區的土地市場泡沫將無以復加。一線城市中心地區的樓板價都要遠超附近的二手房單價。而這給一線城市的土地市場的泡沫增添巨大危險。
現如今敢于在一線城市不計成本,瘋狂拿地的往往是國有開發商、實力雄厚的大型民營房企,其身后得到了銀行廉價信貸的支持,那么一旦未來一二線城市房價作出調整,房企拿地造出來的高價房買不出去,不僅會給房企帶來損失,更會給我國的銀行業帶來更大的金融危機。筆者認為,一二線城市中心城區土地市場泡沫太大,各路拿地的投資者應該多加謹慎為妙,在一線城市進行房地產投資也并非穩賺不賠,只是房地產調整初期比較抗跌罷了。
2015年土地市場遇冷、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已是大勢所趨。而房地產投資增速放緩一方面意味著多數房企對房地產投資熱情下降,這會給中國經濟下行加大壓力。另一方面,土地市場的遇冷,會使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減少,其未來償債能力受到質疑,不排除個別地方債務危機會爆發。更值得一提的是,有實力的房企都去一線城市拿地,這會導致一線城市土地市場泡沫深重,當面粉貴過面包價格的時候,銀行和房企的風險就會陡然上升,金融風險不可忽視。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