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我們面對的風險
2. 產能過剩行業在去產能的過程中,部分低效率企業財務惡化甚至破產倒閉,可能引爆信用債危機。
2009年是中國信用債市場的擴容高峰,當年發行的5年期債券較多,2014年,市場將迎來第一個長期債券的還本付息高峰,與此同時,隨著信用風險的預期上升,貨幣政策收緊形成的“錢荒”對信用產品的擠壓會進一步加劇。此外,隨著近年來根據國家審計署和發改委官員披露的數據,雖然從總體上看,中國地方政府沒有資不抵債的問題,但是從債務結構來看,短期還債壓力大,2014年將有1000億城投債到期兌付,而且,87%的債務集中在市、縣級的地方政府,資產負債結構不對稱,地方債平臺的流動性危機隨時可能發生,此外,經濟結構的轉型本質上也是“不破不立”的過程,隨著一些僵尸企業的退出,信用債和信托產品出現違約局部風險將是2014年金融市場必須面對的大概率事件。2014,或許是中國信用債市場結束“剛性兌付”的開始。
3. 美國QE退出推升美元指數和美國的資產回報率,將對中國的金融市場產生不確定的流動性沖擊。
2013年12月18日的美聯儲議息會議正式啟動QE退出的的計劃,雖然只縮減了100億美元的購債計劃,美元指數立馬創出新高,目前美國十年前國債收益率已經攀升至3%以上,長短利率的上升預期也影響了全球資本的流向。新興國家的股市應聲而跌。2014年,美國量化寬松的逐漸退出將是國際金融市場最有影響力的事件。如果美國經濟復蘇帶來就業持續改善,通脹溫和上升,美聯儲將于2014年底之前完全終結QE。資產與此,美國加息也只是個時間問題。經濟復蘇、利率上行和資產收益率提高將吸引大量國際資本流向美國,此外,歐盟和日本的復蘇也會使得部分資本回流,這對中國等新興國家來說,將形成資本外流的壓力,尤其在資本項目開放的政策改革背景下,2014年的市場流動資金供給將進一步體現外部市場變化帶來的沖擊。
從整個宏觀經濟的運行邏輯來看,上述各種風險糾纏在一起,局部有可能互為因果,彼此強化。如何在充滿風險的改革過程中去博取制度的紅利,要看新一代領導人的智慧和運氣。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