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再生資源行業供給市場分析 金屬類再生資源回收量持續提升【組圖】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啟迪環境(000826)、格林美(002340)、中再資環(600217)、英科再生(688087)、貴研鉑業(600459)、駱駝股份(601311)、金田股份(601609)等
本文核心數據:生有色金屬總產量;廢有色金屬回收總量;廢鋼供給量等
中國再生金屬總量持續增長
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量近年來呈增加趨勢,根據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發布的《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2024)》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主要再生有色金屬品種產量持續增長,達到1788萬噸,同比增長8%。其中,再生銅產量410萬噸,同比增長9.3%;再生鋁產量950萬噸,同比增長9.8%;再生鉛產量298萬噸,同比增長4.6%;再生鋅產量130萬噸,同比持平。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量已連續14年穩居全球第一,約占全球再生有色金屬產量的1/3,成為名副其實的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大國。
隨著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提出,我國再生資源產業有望得到進一步發展,預計未來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量增速將逐步提升。《“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提出目標:到2025年,再生有色金屬產量達到2000萬噸,其中再生銅、再生鋁和再生鉛產量分別達到400萬噸、1150萬噸、290萬噸。
再生金屬經濟效益顯著
我國要大力發展再生金屬循環利用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要實行節能減排,降低單位能耗,減少碳排放。再生金屬的節能減排效益十分突出。根據有色金屬協會和再生金屬分會的統計,生產1噸原生銅金屬量的綜合能耗為1444千克標準煤,而生產再生銅的能耗為390千克煤,節約煤炭1054千克。生產1噸原生銅金屬量的水耗為396.5立方米,而生產再生銅的水耗僅為2立方米,節約水資源395立方米。此外,1噸再生銅減少固廢排放380噸,減少SO2排放量0.137噸。
與生產原生金屬相比,生產1噸再生鋁相當于節能3443千克標準煤;生產1噸原生鉛節能659千克標準煤。與使用鐵礦石相比,使用廢鋼鐵直接煉鋼可節約能源60%,其中每用1噸廢鋼可少用1噸生鐵,可節約0.4噸焦炭或1噸左右的原煤,可減少1.7噸精礦粉的消耗,減少4.3噸原礦的開采,減少2.6噸鋼鐵尾礦渣的排出。
從生產成本看,再生金屬的生產成本同樣是大幅低于原生金屬的。據統計,再生銅(廢銅-電解銅)生產加工成本約為1000元/噸,再生鋁(廢鋁-鋁合金)生產加工成本約為400元/噸,再生鉛(廢鉛-鉛合金)生產加工成本約為2000元/噸。原生銅(礦山-電解銅)生產加工成本約為4000元/噸,原鋁(鋁土礦-電解鋁)生產加工成本約為14000元/噸,原生鉛(礦山-精鉛)生產加工成本約為3000元/噸。再生銅、鋁、鉛的生產加工成本分別僅為原生金屬的25%、2.86%和66.7%。
中國廢有色金屬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從回收總量來看,2023年,我國廢銅、廢鋁、廢鉛、廢鋅的回收量(金屬量)增至1448萬噸,同比增長5.3%。其中廢銅回收量約240萬噸,同比增長2.1%;廢鋁回收量約780萬噸,同比增長7.6%;廢鉛回收量約298萬噸(廢鉛蓄電池回收實物量496萬噸),同比增長4.6%;廢鋅回收量130萬噸,同比持平。
從回收總額來看,近年來,我國廢有色金屬回收額不斷增長,據《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2024)》數據,2023年,我國廢有色金屬回收額達到2968.4億元,同比增長0.3%。
中國廢鋼市場供給降溫
據鋼聯數據終端廢鋼數據庫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廢鋼消耗總量在24900萬噸,同比減少78萬噸,降幅為0.31%,其中社會廢鋼資源量在20384萬噸,占資源總量的81.86%,鋼鐵企業自產廢鋼4516萬噸,占廢鋼資源總量的18.14%。主要是受到房地產行業低迷影響,工地廢鋼的整體產出有所減少,相應的廢鋼資源供應有所降低。對比供需數據,后期廢鋼市場屬于供不應求的格局,廢鋼供應的增速無法匹配廢鋼需求的增量。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再生資源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再生資源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再生資源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再生資源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