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開放式耳機行業成本結構和價值鏈分析 品牌商毛利率較高【組圖】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天鍵股份(301383.SZ);瀛通通訊(002861.SZ);奧尼電子(301189.SZ);佳禾智能(300793.SZ);漫步者(002351.SZ)等
本文核心數據:開放式耳機行業成本結構等
中國開放式耳機產業鏈結構梳理
開放式耳機是讓用戶聽見耳機內聲音的同時能夠感知到周圍環境的無線藍牙耳機,采用不入耳的佩戴設計,主要由骨傳導和氣傳導兩種技術組成。從開放式耳機產業鏈環節來看,上游主要為核心零部件,包括耳機部分的主控藍牙芯片、MEMS麥克風、電池、其他傳感器和充電盒部分的電源管理芯片、無線充電接收芯片、電池;中游為開放式耳機的生產銷售,包括代加工企業(封裝制造企業)和品牌商,其中,品牌商按是否因開放式耳機布局而出名,分為新興品牌和知名品牌;下游需求市場主要包括民用市場、商用市場和運輸市場。
中國開放式耳機產業鏈生態圖譜
目前,得益于入耳式藍牙無線耳機(TWS)的發展良好,開放式耳機產業鏈上游參與者類型廣泛,中游布局者逐漸增長。上游耳機主控藍牙芯片廠商包括BES恒玄、Bluetrum中科藍訊、JL杰理等; MEMS麥克風廠商包括敏芯微電子、意芯微電子等;耳機電池廠商包括VDL紫建電子、HJ弘捷等;其他傳感器廠商包括SHOUDING首鼎、PinTeng品騰等;電源管理芯片廠商包括Injoinic英集芯、金宇宙等;無線充電接收芯片廠商包括Prisemi芯導科技、COPO酷珀微等;充電盒電池廠商包括眾旺德、EVE億緯鋰能等。在中游,代加工廠商包括天鍵股份、奧尼電子等;新興品牌商包括Oladance、Shokz韶音、Cleer等;知名品牌音頻廠商包括Sony、Bose、JBL、漫步者等;知名手機廠商包括華為、小米等。
中國開放式耳機行業成本結構分析
開放式耳機的成本主要由原材料、人工成本和其他成本構成。前瞻統計了開放式耳機行業五家產品代加工上市公司成本數據,可以看出,原材料占照明行業的成本比重最大,基本在70%以上。
中國開放式耳機價格傳導機制
中國開放式耳機市場價格由行業供應端、制造端、經銷渠道的增值溢價及消費需求彈性共同作用而成、并逐級傳導。供應端的成本價格包括核心部件價格、技術價格、人力價格和設備廠房、燃料動力的購置/購買價等,傳導至制造端成為生產成本,制造端綜合供需溢價、研發成本和企業利潤,傳導至經銷渠道;經銷渠道綜合制造端價格及品牌溢價、渠道成本,形成了最終價格傳導至消費者,而消費市場需求彈性也反作用于供應端、制造端,形成“價格-需求-價格”的傳導路徑。
中國開放式耳機行業價值鏈分析
依據技術難度高低、供需現狀及潛力,開放式耳機價值鏈分布較為平均。其中,在上游,主控藍牙芯片、電源管理芯片、無線充電傳輸芯片的布局企業毛利率較高;耳機/充電倉電池、MEMS麥克風由于技術較為成熟,布局企業的毛利率較低;中游開放式耳機品牌商的毛利率較高,代加工廠的毛利率則較低。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耳機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智能耳機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智能耳機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智能耳機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