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4:《2024年中國紡織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和發展前景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新澳股份(603889.SH)、浙文影業(601599.SH)、ST陽光(600220.SH)、百隆東方(601339.SH)、華孚時尚(002042.SZ)、鳳竹紡織(600493.SH)、金鷹股份(600232.SH)、華升股份(600156.SH)、嘉欣絲綢(002404.SZ)、彩蝶實業(603073.SH)、宏達高科(002144.SZ)、華紡股份(600448.SH)等
本文核心數據:市場規模,競爭份額,前景預測
產業概況
1、定義
紡織工業是將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加工成各種紗、絲、線、帶、織物及其染整制品的工業部門。按紡織對象可分為棉紡織工業、麻紡織工業、毛紡織工業、絲紡織工業、化學纖維紡織工業等。
紡織工業是輕工業的重要工業部門之一,與重工業比,它具有投資少、資金周轉快、建設周期短、容納就業人數多等特點。
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紡織業屬于制造業(國統局代碼17)。
2、產業鏈剖析:產業鏈參與者眾多
從紡織產業鏈上游來看,紡織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天然纖維、化學纖維等原料配料以及紡織機械和紡織檢測;中游根據加工原料的不同,主要分為棉紡織加工、麻紡織加工、毛紡織加工、絲紡織加工和化學纖維紡織工業;下游產業三個應用端則為服飾服裝、家用紡織品和產業用紡織品。
紡織產業鏈上游原料及配料供應商主要有華孚棉業、中國彩棉、汗亞農業、豐達棉業、皇馬科技和潤土股份等;紡織機械供應商主要有卓郎智能、經緯織機等;紡織檢測主要有華測檢測等檢測企業。紡織產業鏈中游企業主要有新奧股份、中鼎紡織、浙文影業、康賽妮、魯泰集團等企業。紡織產業鏈下游服飾服裝主要供應商包絡安正時尚、美邦服飾、紅豆股份等;家用紡織品供應商主要包括眾望布藝、太湖雪等;產業用紡織品主要有奧美醫療、穩健醫療等。
行業發展歷程:快速發展階段
紡織工業作為中國傳統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逐漸成為支撐世界紡織工業體系平穩運行的核心力量。
新中國成立以來,紡織工業發展可大致分為6個階段。
1949-1978年,中國基本建成了門類齊全、供應鏈完整的紡織工業體系。
1979-1992年,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者,紡織行業積極順應時代潮流。1984-1992年,紡織服裝出口額增長了5.9倍,年均增長27.23%,中國占世界紡織服裝出口比重從6.4%上升到10.2%;進口纖維原料從60萬噸擴大到134萬噸;進出口順差增長了5.7倍,扭轉了我國貨物貿易持續逆差的局面。不斷深入的改革開放為紡織行業發展拓展了空間。
1993-2000年,中國紡織工業進入平穩發展期;2001-2007年,自中國加入WTO,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國紡織工業進入“快車道”,迎來“黃金期”。行業在世界紡織價值鏈中的地位穩步提升,所占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影響力與話語權持續增強。
2008-2020年,中國紡織工業開始轉型探索,產品結構調整,產業鏈各環節制造能力與水平均位居世界前列,高支高密織物的生產技術居世界前列。
十四五時期,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提出要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突破重大瓶頸,打造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提出2023年,我國紡織工業要成為世界紡織科技的主要驅動者、全球時尚的重要引領者、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推進者。
產業發展現狀
1、紡織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
據《中國紡織行業經濟運行報告》,2018-2023年,中國紡織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呈波動趨勢。2023年,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減少1.2%,增速較2022年有所回升。
2、紡織業企業單位數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2023年,中國紡織業企業單位數呈波動趨勢。2023年12月,中國紡織業企業單位數為20822個,相較2022年12月增長了3.55%。隨著企業數量增長,預計中國紡織業供給能力有望持續增長。
3、紡織工業產量
根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及國家統計局數據,從紡織行業主要產品產量情況來看,2018-2023年,紗、布和蠶絲及交織機織物產量呈波動下降趨勢。2023年,主要產品紗、布、蠶絲及交織機織物產量分別為2234.20萬噸、294.90億米、25641.70萬米。
2024年1-4月,主要產品紗產量706.10萬噸,同比下降5.72%;布產量103.10億米,同比上漲2.69%;蠶絲及交織機織物產量7866.50萬米,同比增長13.24%。
4、紡織工業規模體量
根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及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2023年,中國規模以上紡織業營業收入呈波動趨勢。2023年,規模以上紡織業營業收入為22879.10億元,同比下降12.53%,呈現下滑趨勢。
注:此部分數據統計口徑為規模以上紡織業營業收入,不包括紡織服飾業和化纖業。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格局:浙江、山東、河北、廣東、江蘇、福建等競爭優勢較強
中國紡織業主要集中在浙江、山東、河北、廣東、江蘇、福建等省份。這些地區在對外貿易、產業配套基礎和人才吸引等方面具有明顯競爭優勢。
從產業鏈環節角度出發,棉紡織工業主要集中在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下游地區,這兩個地區是中國的第一和第二棉產區。麻紡織工業主要分布在東北的哈爾濱和錢塘江口的杭州,這是亞麻和黃麻的最大產區;毛紡織工業主要分布在北京、呼和浩特、西安、蘭州、西寧、烏魯木齊等地,這里主要是畜牧業區和接近畜牧業區的羊毛產地;絲紡織工業主要分布在杭州、蘇州、無錫、太湖流域及四川盆地,這里是蠶絲產地或祚蠶絲產地;化纖紡織工業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蘇以及福建;印染工業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廣東等地,這些地區紡織業較為發達;成衣制造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浙江等地,這些地區的紡織業較為發達,也有較為完善的產業鏈。
2、企業競爭格局:市場競爭較為激烈
從細分領域來看,棉紡織領域以魏橋創業、天虹國際、華孚時尚、百隆東方等企業為主;麻紡織領域以金鷹股份、華升股份和金達控股等企業為主;毛紡織領域以新澳股份、中鼎紡織和浙文影業等企業為主;絲紡織領域以嘉欣絲綢、達利絲綢和金富春等企業為主;化纖紡織業有彩蝶實業、宏達高科和臺華新材等。
行業發展前景和趨勢預測
1、前景預測:2029年市場規模將超過3.4萬億元
2023年,世界經濟增速的放緩削弱了紡織行業下游需求,上游棉花、石油等原料產品受到地區沖突的影響出現強烈的價格波動,來自上游和下游的沖擊對紡織產業整體運行形成一定壓力,紡織產業從疫情中恢復的進度愈加緩慢。在過去20年,中國憑借較低的人力成本吸引了來自日韓等地的紡織產業轉移,并發展為世界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和出口國,在世界前十大紡織廠商中中國占據9個位置。隨著中國紡織行業智能化水平提高,未來中國紡織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結合《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前瞻預計2024-2029年,中國紡織業規模將以4%的年復合增速增長,預計2029年,中國紡織業規模將達34422億元。
2、趨勢分析:產能轉移、“互聯網+”、綠色環保
未來我國紡織行業主要為產能逐步向東南亞轉移,互聯網+紡織也有望成為我國紡服行業未來發展趨勢之一,此外我國紡織行業將逐步向綠色環保的趨勢邁進,在行業產能優化、政策指導等因素催化下,綠色環保仍是我國紡服行業未來發展仍需重點關注的因素之一。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紡織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紡織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紡織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紡織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