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4:《2024年中國3D打印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和發展前景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鉑力特(688333);先臨三維(600588);極光科技(871953);有研粉材(688456);杰普特(688025)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3D打印行業出貨量;中國3D打印行業代表性企業注冊資本
行業概況
1、3D打印定義及分類
3D打印技術又稱增材制造技術,根據國標《增材制造術語》(GB/T35351-2017),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是指以三維模型數據為基礎,通過材料堆積的方式制造零件或實物的工藝。3D打印是信息網絡技術、先進材料技術與數字制造技術的密切結合,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傳統的減材制造方式相比,增材制造擁有制造復雜的物品而不增加成本、產品多樣化而不增加成本、無需組裝、零時間交付等眾多優點,尤其適合制造形狀復雜的、定制化的、追求輕量化的零部件。
3D打印設備按照應用領域,可將3D打印設備分為工業級3D打印設備和消費級/桌面級3D打印設備。按使用的原材料分類主要可以分為金屬3D打印設備和非金屬3D打印設備。其中金屬3D打印設備使用的金屬材料主要有工具鋼、不銹鋼和各類合金等;非金屬3D打印設備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樹脂材料、陶瓷材料、細胞生物原料等。
3D打印設備按照打印技術的特點:可分為選擇性激光熔化成型(SLM)、選擇性激光燒結成型(SLS)、激光直接燒結技術(DMLS)、電子束熔化技術(EBM)、熔融沉積式成型(FDM)、選擇性熱燒結(SHS)、立體平板印刷(SLA)、數字光處理(DLP)、三維打印技術(3DP)、及細胞繪圖打印(CBP)等。
3D打印材料一般可分為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和復合材料,其中,非金屬材料又可分為聚合物材料、金屬材料、陶瓷材料等。具體如下:
2、產業鏈剖析
3D打印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3D打印設備核心零部件、軟件系統和3D打印耗材的原料供應商;3D打印產業鏈中游包括3D打印材料制造商,3D打印設備制造商以及3D打印服務提供商;3D打印下游涵蓋各應用領域,包括醫療健康、航空航天、建筑建材等。
中國3D打印上游主要包含IPG光子、銳科激光、創鑫激光等光纖激光器企業;Sunny Technology、Aerotech、深圳市大族思特和金海創等掃描振鏡的廠商;達索系統、西門子和歐特克等CAD軟件企業;撫順特鋼、久立特材、金發科技等原材料廠商。中游主要包含龍頭企業鉑力特、3D Systems、Stratasys等。下游主要包含中航工業、惠普等應用領域相關企業。
行業發展歷程 :當前處于快速發展期
我國3D打印行業起步較國外較晚,2016年以前是行業的技術積累期,各科研院所和高校不斷嘗試創新新技術及其應用,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積極布局進入3D打印行業。2016-2019年是行業的冷靜期,對3D打印技術過高預期導致行業內企業數量增長過快,低端市場區域飽和,而工業級應用不足三成;2020年,我國3D打印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3D打印技術改變原先工廠端的生產模式,從原先的制造流向數字流進階。
行業政策背景: 近年來多項政策推廣3D打印在工業、醫療等場景中的應用
自2012年以來,國務院、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多部門都陸續印發了支持、規范3D打印行業的發展政策,其內容涉及3D打印產業化、發展目標、應用范圍、技術創新、標準規范等多方面。近年來多項政策推廣3D打印在工業、醫療等場景中的應用。
“十四五”期間,中國增材制造重要性再上臺階,被列為重點任務,規劃中強調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我國主要省份也提出了3D打印行業的發展目標,各省市在3D打印行業上游材料、中游設備服務、下游應用領域等方面做出了規劃:
行業發展現狀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是針對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社會公益性研究,以及事關產業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突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領域的技術瓶頸,提升產業供給能力,2021年2月,科技部對“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氫能技術”等18個重點專項2021年度項目申報指南(見附件)向社會征求意見和建議。其中,包含9個項目涉及3D打印行業,具體如下:
以3D打印設備代表企業鉑力特和華曙高科的產量為例,2018-2023年代表企業的產品生產量整體呈現增長的趨勢。2023年鉑力特3D打印設備產量增長至299臺/套,同比增長2%,主要是由于公司積極發掘新的應用領域、開拓新的市場、產能提升及生產效率提高。2021年華曙高科3D打印設備產量增長至164臺,同比增長60.8%,高分子粉末材料產量增長至194.46噸,同比增長91.2%,結合公司近兩年的業務收入表動情況來看,公司3D打印產業產品的產量有所上漲。綜合來看,近年來中國3D打印行業的供給水平整體呈增長態勢。
注:華曙高科僅公布至2022年上半年數據。
受3D打印產品逐步規模化應用和部分積壓的3D打印設備需求的釋放,2021年中國3D打印產業規模增速加快。根據CCID統計的數據,2021年中國3D打印產業規模達到261.5億元,同比增長了34.1%。近兩年來,不少消費級的3D打印企業的營業收入增長迅速,營收規模超過1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所增加,結合CCID對中國3D打印市場的預測,初步估計2023年中國3D打印市場規模約為400億元。
行業競爭格局
1、中國3D打印企業競爭格局
根據南極熊3D打印網公布的數據,結合部分上市公司公報,可根據企業營收將我國3D打印行業企業分為3個梯隊,第一梯隊包括創想三維和縱維立方兩家消費級3D打印機龍頭廠商,營業收入規模在10億元以上;第二梯隊包括鉑力特、先臨三維、光韻達等企業,平均年營收在1-10億元間;第三梯隊包括峰華卓立、極光創新等營收低于1億元的企業。
近年來,我國3D打印企業發展迅速,2016年中國3D打印行業收入過億的廠商只有9家,2020年達到32家,2021年數量上升至50家,現已超過100相關企業。根據南極熊3D打印網對3D打印行業企業的營收預判,2023年中國3D打印行業企業中有6家企業有望超過10億元,分別是鉑力特、先臨三維、創想三維、縱維立方、拓竹科技、智能派。
注:數據為未完全統計。
2、中國3D打印區域競爭格局:3D打印行業注冊企業主要集中在廣東省
根據中國企業數據庫企查貓,目前中國3D打印注冊企業主要集中在廣東省,廣東省3D打印代表企業有愛司凱、光韻達、銀禧科技等,江蘇省、浙江省等3D打印企業數量布局較多,其中江蘇省的代表性企業有江蘇奇納、阿奈索、精研科技等,浙江省的3D打印代表性企業有日月重工、新安化工、芯體素等。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3D打印行業發展前景預測
隨著3D打印產品在已有場景中應用規模進一步擴張,以及新場景、新應用的不斷開拓,預計未來六年中國3D打印產業規模將持續高速增長,但規模增速將有所回落。預計2029年中國3D打印設備的市場規模將超1200億元,2024-2029年復合年均增長率約為19.5%。
2、行業發展趨勢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3D打印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3D打印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3D打印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3D打印行業未來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