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林業碳匯行業需求供給分析——林業碳匯市場多方參與、需求供給需持續刺激
本文核心數據: 林業碳匯市場交易參與方;林業碳匯供給影響因素及刺激機制;林業碳匯需求影響因素及刺激機制
1、市場交易參與方分析
市場交易主要參與方包括四個部分,分別是需求方、供給方、第三方獨立認證機構與經濟人、投資者和投機者。
林業碳匯商品的需求方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參與自愿購碳,選擇低碳生活或生產、實現社會責任”的個人、團體及企業。另外一類是在實施碳排放限額后,企業在其生產經營中需要使用碳排放許可來排放污染物或者其排放量超過了排放定額。林業碳匯的潛在供給者一般是森林的所有者或經營者,包括個體農戶、集體林場、國有林場以及其他擁有或經營森林資源的個人、企業以及其他實體。為了保證林業碳匯交易的正常進行,除去平臺和交易雙方的參與外,還必須加入具有一定執業資格的第三方。獨立第三方為碳匯交易雙方提供計量認證、核準、擔保、可行性調查等服務。經紀人的主要作用是尋找合適的碳匯供給方和購買者,他們通過為碳匯交易雙方提供合適的信息來減少碳匯交易的成本。此外,碳匯經紀人通過實施碳匯交易能夠為碳匯交易雙方提供碳匯交易的價格和碳匯交易的程序,同時可以為碳匯交易雙方提供技術咨詢以使交易能夠成功。
2、中國林業碳匯市場供求機制分析
每一個市場都具有不同的效率,市場效率的高低往往是市場供求、價格、競爭和風險等市場構成要素相互適應、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的結果。
1、林業碳匯供給的影響因素
一般來說,影響林業碳匯供給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地價格、造林成本、采伐成本、碳匯服務(碳匯信用)價格以及相關政府政策等。研究專家通過敏感性分析發現,土地價格、木材價格和碳吸收率是影響碳匯供給曲線的重要因素。但該分析沒有考慮到森林及其經營的特征對林業碳匯供給的影響。這些森林及其經營的特征主要是:①森林資源經營周期長,林業碳匯供給對價格反映不太靈敏,具有“滯后”效應和剛性特征;②森林資源始終面臨病蟲害和火災以及其他自然災害風險,森林資源所有者往往無法準確預測這些風險,因此難以做出理性選擇;③碳匯服務(碳匯信用)的價格信息不完全,而碳匯提供者又往往處于邊遠地區,且其自身的知識和搜集信息的能力有限,這就導致其對碳匯價格預期不確定性比較大,進而嚴重影響潛在林業碳匯提供者的選擇。
2、林業碳匯供給的刺激機制
為增加林業碳匯的供給,可以建立以下刺激機制:一是建立集中交易市場,以提高信息的充分性;二是鼓勵小型林場采用各種方式組建大型林業企業,以發揮其規模效益;三是建立碳匯期貨市場,以降低林業碳匯供給者的價格風險;四是設立林業碳匯保險業務、或者設立林業碳匯服務者互助基金,以幫助應付森林資源必須面臨病蟲害和火災以及其他自然災害風險;五是建立森林資源調劑金,向自然條件好的森林收取森林資源費(稅),對于自然條件差但必須存在的森林則提供補助(資助)。
3、林業碳匯需求的影響因素
人們對林業碳匯的需求緣于人類社會對大氣平流層溫室氣體濃度升高引起全球氣候變暖所造成的后果擔心。但是,由于林業碳匯具有準公共產品特性(非排他性),理性個體不會通過對林業碳匯的效用評價而產生的自愿需求。因此,對林業碳匯的現實需求是一種引致需求:即林業碳匯需求者對碳匯的需求往往是制度和規則約束下的結果,需求函數的位置和斜率主要取決于政府的制度和規則。除制度和規則外,決定林業碳匯需求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林業碳匯的價格。此外,企業社會責任感和公民環境意識,也會對林業碳匯需求產生較大的影響。
4、林業碳匯需求的刺激機制
為增加林業碳匯需求,建立如下刺激機制:一是合理安排制度和規則,尤其是合理確定排放水平,以提高購買林業碳匯服務在企業風險管理、學習、顯示領導地位、產品結構調整、增加影響力、增強競爭優勢等方面的影響力、二是制定簡化的交易規則,以減少交易成本。降低市場價格水平;三是采取措施加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公民的環境意識;四是廣泛喚醒潛在需求者,包括私人“綠色”公司、“綠色”投資企業、關注環境質量和希望降低環境破壞災難威脅及成本的公共機構、私人保護組織、慈善家以及一般公眾或外國政府。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林業碳匯產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林業碳匯產業的發展背景、產銷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林業碳匯產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林業碳匯產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