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4:《2024年中國伺服系統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和發展前景等)
本文核心數據:產業鏈;發展歷程;競爭格局;發展現狀
行業發展概況
——定義
伺服系統是一種運動控制部件,由伺服驅動器和伺服電機組成,以物體的位移、角度、速度為控制量組成的能夠動態跟蹤目標位置變化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可實現精確、快速、穩定的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轉矩控制。結構上,伺服系統(或稱伺服產品)通常包括伺服驅動器(指令裝置)、伺服電機、伺服反饋裝置(編碼器)三個部分,但通常伺服反饋裝置(編碼器)嵌入伺服電機之中。
伺服系統有多種分類方式,按調節理論分類可分為開環伺服系統、閉環伺服系統和半閉環伺服系統;按使用的驅動元件分類為步進伺服系統、直流伺服系統和交流伺服系統;從系統組成元件的性質分類,可分為機電伺服系統、液壓伺服系統(液壓控制系統)和氣動伺服系統;按系統的應用專用性分類可劃分為通用伺服系統、專用伺服系統。
——產業鏈剖析
伺服系統上游原材料包括稀土磁材、硅鋼金屬等,零部件包括電子元器件、IC芯片、傳感器、五金件等,其中具體又包括連接器、電容器、晶體管、接口器件、處理器等。伺服系統中游按專用性程度可分為通用伺服系統和專用伺服系統,按系統構成主要可以分為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數控系統(伺服編碼器)等。伺服系統下游應用廣泛,涵蓋紡織、電子、機器人、醫療、光伏、鋰電等多個領域。
伺服系統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供應商主要有寶鋼股份、金力永磁、中環股份、中芯國際等。伺服系統中游國內供應商主要有匯川技術、禾川科技、雷賽智能等企業,國外供應商主要有西門子、安川電機等。下游應用領域中,機器人、鋰電、光伏為代表的先進制造行業處于高景氣度區間,整體行業規模增速較高,未來有望從需求側帶動伺服系統行業發展。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處于進口替代期
國外伺服系統產品早在1950年前就已經出現,相對國外,我國伺服系統發展較晚,在2005年后才逐步發展起來。我國伺服系統行業主要可劃分為發展萌芽期、初步增長期、進口替代期三個發展階段,當前,我國正處于進口替代的關鍵時期,國產伺服系統性價比逐步提高,在機床、機械等領域進入加速進口替代。
行業政策背景:全方位支持行業發展
自2013年發布《產業結構調整目錄》以來,政策面不斷向好,支持國內伺服系統廠商發展。國家開始產業結構調整,通過發展高端裝備實現轉型,制造業全面升級,提升自動化與智能化生產能力。“十三五”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發展新型制造業,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發展制造關鍵裝備等。隨著中長期的規劃提出,在8年內均會有配套政策支持,以達到規劃目標,保證行業增速。
行業發展現狀
——細分產品
按系統的應用專用性分類可劃分為通用伺服系統、專用伺服系統。專用伺服需要基于不同行業的應用需求提供專業化產品,其市場規模較小,其下游應用領域包括風力發電、礦山機械、纜車索道、電梯等。從市場結構來看,我國伺服市場中,通用伺服市場規模占比約為80%,專用伺服市場規模約為20%,近年來基本保持穩定。
——市場規模
2008-2021年,國內伺服系統市場規模由24.5億元增長至279.3億元,CAGR高達20.59%,其中,2021年增長較快,同比增長37.09%,主要受益于2021年上半年制造業景氣度較高,需求較為旺盛。2022年中國伺服系統市場規模約為271億元,2023年初步估計超300億元。
行業競爭格局
——競爭梯隊
我國伺服系統市場主要分為日韓品牌、歐美品牌和國產品牌三大陣營,由于需要的技術水平較高,伺服系統市場一直為外資品牌主導。近年來,國內廠商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等舉措,不斷加強伺服系統相關的技術研發和生產能力,國產伺服系統的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并逐漸在國內市場中取得一定的份額,但與國際知名企業相比,其在整體性能、可靠性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市場集中度
我國伺服系統市場集中度較高,無論是在專用伺服系統市場還是通用伺服系統市場,頭部企業均占據較高市場份額。但是在不同細分市場頭部企業類型構成有所不同。專用伺服系統頭部廠商要以國產品牌為主,以菲仕技術、匯川、北京超同步等廠商為代表,TOP6廠商占據中國專用伺服市場接近70%的市場份額。通用伺服系統頭部廠商主要以匯川技術為代表的內資品牌及其他外資品牌。以匯川技術、西門子、松下等內外資品牌為代表的TOP3廠商占據國內通用伺服市場40%的市場份額。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發展趨勢
從發展趨勢來看,在市場競爭趨勢上,未來,國產品牌與外資品牌競爭將有所加劇,爭奪高端市場自主權;在技術創新趨勢上,整個自動化控制系統的集成度會越來越高,“控制+驅動”集成產品,“驅動+執行”集成產品會越來越普及,甚至會朝著“控制+驅動+執行”集成產品方向發展;在細分市場趨勢上,隨著產業升級高檔型與標準型比例逐漸上升,伺服系統在機床領域的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擴大。
——發展前景
從長期來看,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提出,汽車、鋼鐵、化工等行業將繼續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部分行業投資過熱、產能過剩的現象將得到緩解。同時,隨著工業自動化的不斷深入,伺服系統下游機器人市場應用的不斷擴大,對上游關鍵系統組件的需求將被拉動。無論是從客觀需求,還是從其巨大作用來看,伺服系統裝置都擁有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其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基于伺服系統較好的發展前景,預計到2029年,我國伺服系統市場規模將超500億元,年復合增速約為11.1%。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伺服系統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伺服系統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伺服系統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伺服系統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