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伺服系統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通用伺服國產替代持續加速
本文核心數據:伺服系統國產化率;通用伺服系統國產化率
通用伺服國產化率有待提升
——國內外品牌存在一定發展差距
20世紀70年代開始,國外伺服系統技術發展迅速,孕育出德國西門子、法國施耐德、日本松下、日本三菱電機、日本安川、臺灣臺達等國際知名企業。我國伺服系統的自主研發起步較晚,目前主要的自主研發生產企業起步于2000年以后,伺服系統產品與國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通用伺服系統國產化率較低
從不同細分產品國產化率來看,通用伺服國產化率較低,不及50%,外資品牌占據主要市場,國內廠商通過持續研發實現逐步追趕;專用伺服系統國產化水平較高,國產化率高達85%以上,匯川技術、北京超同步等國產品牌占據主要市場份額。
通用伺服國產替代持續加速
——多重因素推動國產替代
隨著我國3C電子、機器人、光伏、紡織機械、包裝機械等下游應用領域的快速增長,各行各業在生產制造活動中越來越多地需要使用伺服系統來實現產品制造高質量和高精度的目的,這帶動了國內伺服系統整體市場需求的增長。在政策端、企業端、市場端的多重推動下,我國伺服系統國產化率持續提升。
——國產品牌市場份額提升
近年來,國內廠商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等舉措,不斷加強伺服系統相關的技術研發和生產能力,國產伺服系統的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并逐漸在國內市場中取得一定的份額,國產品牌市場份額持續提升。根據MIR睿工業的數據,2022年我國通用伺服市場中,國產品牌占據約49.79%的市場份額。
——龍頭企業引領國產替代
匯川技術是通用伺服系統國產化領頭羊。從2020年到2022年,匯川技術在通用伺服系統市場份額快速提升,為伺服系統國產替代作出重要貢獻。匯川技術份額快速提升主要得益于兩方面:首先,匯川技術提前布局新能源賽道,早在2015年,匯川技術就開始進軍光伏、鋰電等新能源領域的伺服用品。其次,匯川技術未雨綢繆,在2020年年末就提前對工控芯片大量備貨,在行業缺芯嚴重的情況下保障供應,實現了市場份額大幅提升。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伺服系統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伺服系統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伺服系統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伺服系統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