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數字經濟行業區域發展現狀分析 已形成“三足鼎立”發展格局【組圖】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中興通訊(000063)、大華股份(002236)、中科創達(300496)、軟通動力(301236)、奇安信(688561)、同方股份(600100)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數字經濟區域發展格局整體情況;京津冀各地區數字經濟發展定位及優勢;長三角各地區數字經濟發展定位及優勢;粵港澳大灣區各地區數字經濟發展定位及優勢等
中國數字經濟區域發展格局整體概覽
數字經濟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程度息息相關,總體來看,我國經濟發達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目前已形成了由北京、上海、深圳引領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數字經濟核心城市群的發展格局。此外,成渝、東北、中原等城市群也在數字經濟領域內加速發展,形成“多點開化”的局勢。
具體來看,京津冀城市群屬于數據資源集中型城市群,在數據中心建設、數據存儲處理、數據內容開發、數據加工挖掘等方面具備較大的優勢,同時聚集了全國頂尖的創新資源、人才資源,數字服務業領跑全國。長三角城市群屬于數實融合驅動型城市群,擴容后的長三角發展空間巨大,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數字經濟綜合體,長三角地區互聯網平臺、數字內容、電子元件及設備制造等行業全國領先。粵港澳大灣區屬于優勢產業放大型,依靠著世界級制造業集群和貿易優勢,該地區產業鏈條完備且互補性極強,隨著灣區“1小時生活圈”的形成,數字基礎設施“硬聯通”正在加速灣區發展的“軟聯通”。
京津冀數字經濟發展格局
京津冀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在于豐富的數據資源、優質的人才資源以及協同互補效應。京津冀地區在區域內發展方面,整體呈現出“協同大于競爭”的特質,從而形成了“北京技術突破-天津成果轉化-河北產業化承接”的數字產業發展模式。具體來看,北京、天津、河北在區域內的定義、優勢如下表所示:
長三角數字經濟發展格局
自2019年以來,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區域內協調一體化發展為長三角數字經濟發展做出重要鋪墊。三角利用數字技術串聯區域形成戰略協同合門作,充分發揮了滬、杭、蘇產業數字化的驅動優勢,成功規模化打造以集成電路、物聯網、新型顯示等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數字科技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數字化驅動下,長三角生產要素流動效率有所提升。
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格局
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產業基礎扎實,依托已有的ICT產業基礎,粵港澳大灣區在AI、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云計算等數字產業中已取得較大的成就,廣東省將近半數GDP均是來源于數字經濟。大灣區完善的信息技術產業基礎可推動該地區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重要的IT基地。
東數西算推動國家數字中心集群化發展
云計算是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主要基礎,我國通過布局“東數西算”的算力網絡體系將東部地區密集的運算需求轉移至西部地區,從而有效平衡算力負荷,實現算力高效運轉。22年2月,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包括和林格爾集群、中衛集群、慶陽集群、天府集群等。具體位置及布局如下圖所示: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數字經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數字經濟行業的發展背景、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數字經濟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數字經濟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