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輕醫美行業合規化發展趨勢分析 全面監管政策推動行業規范化建設進程【組圖】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愛美客(300896)、昊海生科(688366)、華熙生物 (688363)、華東醫藥(000963)、朗姿股份(002612)、華韓整形(430335)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非正規醫美機構占比;中國輕醫美機構違規運營現象;中國輕醫美行業整頓情況等
輕醫美成“醫美亂象”重災區
從中游機構合規化程度來看,截至2022年,我國醫美市場中仍然充斥著大量的非正規機構,本不具備資質的私人診所和美容院違規開展醫療美容項目亂象頻發,相比需要手術的醫美項目而言,非手術類輕醫美項目似乎“簡單”、“易學”,給了不良商家可乘之機,大量僅經短期培訓速成的“醫師”直接上崗操作,為消費者進行注射等操作,這樣的現象為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隱患,也不利于行業規范化發展,甚至造成信息不對稱,打擊消費者消費信心。
機構違規運營現象普遍存在
即使是正規機構中,違規運營的現象也不難見到。違規運營主要為三個方面,其一是項目超范圍經營,即我國醫美機構可從事的醫美項目總共分為四級,其中一級要求門檻最低,對應瘦臉針等項目,局部除皺等屬于二級項目,要求門檻更高。但部分一級機構違規從事二級機構才可經營的項目,由于設備不完善、專業度欠缺等多方面因素,很容易對消費者權益造成損害。其二是醫療器械混用。我國醫美器械也分為三個等級,醫美機構使用每個等級的器械均需要注冊備案,其中一類醫療器械較為普遍,使用門檻相對較低,二、三類器械門檻較高,但部分機構未經注冊違法使用二、三類醫療器械,因此遭到處罰。2022年,由相關監管部?公布的醫療美容器械違法典型案例中,超過70%的醫美機構均因為違法使用未注冊的二、三類醫療器械而受到處分。其三為“超適應癥”注射,這是注射類醫美項目中較為常見的違規操作。我國有關部門對不同的醫美針劑均規定了其適用的醫美項目和適應癥,在超出適應癥的醫美項目中使用該產品,即為“超適應癥”注射。以常見的肉毒素品牌保妥適為例,其適應癥包括眼瞼痙攣、斜頸、半面肌痙攣、兒童癱瘓、成人痙攣、多汗等20余種,眉間紋、?尾紋,瘦臉、瘦腿等也在作為適應癥在審批之中。除此之外,其他宣稱肉毒素注射效果的醫美項目,均為肉毒素的“超適應癥”注射。盡管“超適應癥”注射一直作為醫美監管的灰色地帶而存在,但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監管部?開始加大對這一領域的處罰力度。
監管政策趨于嚴格
2017年至2022年,我國被吊銷營業執照的醫美機構數量達到8068家,行業行政與處罰事件數量由1108件提升至5407件,行政處罰事件數提升了388%;行業裁判文書數量由21826件提升至51711件,提升了137%。總體來看,前些年我國輕醫美行業處于“野蠻發展”的狀態,行業亂象叢生,機構不專業、銷售顧問充當醫生的案例不在少數,而近年來,隨著行業監管政策日趨嚴格,對行業規范化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輕醫美監管政策頻繁出臺
為了整治輕醫美行業中亂象頻發的情況,我國出臺了相應的監管政策來對輕醫美行業提供規范化發展依據。2022年,我國針對醫療器械、注射劑原料、廣告宣傳等方面出臺了多項政策,推動輕醫美行業監管體系的完善。
處罰力度提升倒逼行業規范化發展
在2021年發布的《醫美廣告執法指南》公布后,2022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處罰了一大批輕醫美機構廣告違規事件,地區涉及廣州、浙江、湖北、貴陽、江西、福建、江蘇、上海等多個機構,單個事件的處罰金額在10萬元至50萬元之間不等,遠高于單次輕醫美消費項目花費。涉事機構的平均被罰金額較2021年增長了110%,處罰金大幅提升,有利于倒逼輕醫美行業推進規范化發展進程。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醫療美容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醫療美容行業的發展背景、產銷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醫療美容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醫療美容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