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演進歷程:CRISPR技術廣受歡迎【組圖】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吉瑪基因(430601.NQ)、諾唯贊(688105.SH)、藥康生物(688046.SH)、南模生物(688256.SH)等
本文核心數據:基因編輯發展歷程;基因編輯技術更迭;主流基因編輯技術演進歷程;主流基因編輯技術詳解
基因編輯的含義
根據中國科技術語的定義,基因編輯(gene editing)是對生物體的基因組及其轉錄產物進行定點修飾或者修改,以改變目的基因或調控元件的序列、表達量或功能。基因編輯技術的原理為,通過利用序列特異性的核酸酶在DNA特定位點引入或缺失堿基,產生高頻誘導突變,對目標基因或特定DNA片段進行“編輯”,從而實現對目標基因或特定DNA片段的敲除或加入。
基因編輯發展歷程
基因編輯行業歷經數十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步。1973年,第一個基因工程生物誕生,這是一個添加了一個基因后可以抵抗抗生素的細菌。1996年,孟山都公司推出了第一批基因修飾農作物,這些農作物以其優良的屬性,快速占領了農產品市場。2012年,加州大學和Broad的科研人員發現,一種細菌免疫系統可以作為基因編輯工具,在生物體的基因組中任何地方對DNA進行特定的改變,這就是CRISP/Cas9誕生的基礎,2015年,Kevin Esvelt等人刊發了一篇論文,展示了如何利用CRISPR進行基因修飾,從而永久改變或根除他們。到2023年,CRISPR公司以及Vertex公司完成了向FDA提交了其產品exa-cel上市核準申請,該產品有望在2023年上市。對比國內來看,2012年以前,國內基因編輯行業發展較為緩慢,相關科研成果數量較少,知道2014年開始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現階段我國基因編輯行業發展的特點主要是科研成果數量較多,但產業化應用相對空白,主要是政策監管較為嚴格所致。
基因編輯技術更迭
從基因編輯技術的代系更迭方面來看,基因編輯技術路線的發展先后經歷了ZFN技術、TALEN技術以及CRISPR/Cas技術。從技術的先進性與便捷性來講,隨著技術更新逐漸提升,從技術引發的細胞毒性以及技術難度來講,也隨著技術的更新逐漸下降。
主流基因編輯技術演進歷程
從主流基因編輯技術演進歷程來看,1987年日本大阪大學首次在大腸桿菌iap基因的3選側限序列中發現5股長為29nt的重復回文序列,2002年該重復回文序列被命名為CRISPR,此后,類似的重復序列也不斷在其他生物中被發現。2012年,基于CRISPR原理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系統快速發展。截至2022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發現,RNA引導的CRISPR/Cas效應切割可觸發適應性免疫反應。
主流基因編輯技術詳解
基因編輯的主流技術方向為CRISPR/Cas9技術,該技術主要通過組件CRISPR序列,轉錄表達CRISPR序列,切割同源DNA達到基因編輯的目的。截至2023年,其應用領域主要為醫學、植物以及工業,在醫學方面,對于糾正致病病變、細胞修復以及保護突變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注:該圖表來自《中科院院刊》2020年第12期“科技與社會”,原文標題為《基因編輯的技術分析與思考》,作者宋秀芳、魏雪梅、鄭麗麗、趙亞娟、張可心、劉春光、胥偉華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基因修飾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利用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長期對基因修飾行業市場跟蹤搜集的市場數據,全面而準確的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報告從當前基因修飾行業的宏觀景氣狀況出發...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