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免疫診斷行業技術發展分析 化學發光技術成為主流技術【組圖】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菲鵬生物(838391.NQ);邁瑞醫療(300760.SZ);萬泰生物(603392.SH);萬孚生物(300482.SZ);邁克生物(300463.SZ)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免疫診斷技術路線分類;中國免疫診斷技術路線優劣勢對比等
中國免疫診斷行業發展歷程
我國免疫診斷技術起步于20世紀60年代末期,從國外引入了免疫沉淀試驗技術,由此開啟了免疫診斷的發展道路。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大規模進口國外免疫診斷相關設備、試劑,并出現了第一批免疫診斷本土企業,例如上海科華。1994年,衛生部發布了(1994)第10號文件和衛藥政發(94)第365號文件,開始對乙肝表面抗原、抗-HCV、抗-HIV、梅毒四種試劑進行批檢,免疫診斷需求量大幅增長。2000年至2010年,酶聯免疫的化學發光替代趨勢已呈大勢所趨,技術領先企業將率先享受技術溢價。2010年至今,國內免疫診斷行業相對于國外成熟市場,國內呈現基數小、增速快的特點,一批龍頭企業已然脫穎而出。
中國免疫診斷技術路線分類
免疫診斷的發展需要依靠免疫學技術的不斷革新,免疫診斷的變革依次經歷了放射免疫檢驗(RIA)、膠體金快速檢驗、酶聯免疫檢驗(ELISA)、時間分辨熒光的迭代,到達了目前的化學發光免疫檢驗(CLIA)的時代。
中國免疫診斷技術路線優劣勢對比
不同的免疫學診斷方法,有其不同的特點和應用場景,其中,放射免疫檢驗按優勢來看,放射免疫檢驗(RIA)具備靈敏度高、特異性好、精確定量,但其使用的放射性核素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酶聯免疫檢驗(ELISA)的優點包括酶標試劑易制備、性質穩定、成本低、技術穩定、可大規模操作,但存在靈敏度低、檢測時間長、不能精確定量、受主觀因素影響明顯等問題;化學發光免疫檢驗(CLIA)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等優點,而其兩種細分技術,微孔板式、磁微粒管式二者之間在成本、自動化程度等方面可以形成優勢互補。其他技術路線的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中國免疫診斷技術路線發展現狀及配套情況
我國免疫診斷技術路線中,放射免疫檢驗現在基本已被淘汰,同時,時間分辨熒光也較少使用。占據市場主要地位的技術為免疫層析、酶聯免疫檢驗和化學發光免疫檢驗法。其中,免疫層析主要應用在POCT領域,廣泛應用于醫院的急診化驗室、監護病房等,其配套情況按細分技術路線分為兩種情況:膠體金快速檢驗主要為肉眼檢驗,免疫熒光層析法配套設備為封閉系統。酶聯免疫檢驗技術競爭較為激烈,其配套設施中,兼具開放系統和封閉系統。化學發光免疫檢驗技術根據細分技術路徑,微孔板式主要應用于體檢中心、第三方檢驗機構,其配套設施以開放系統為主;磁微粒管式主要應用于三級醫院,配套設施為封閉系統。
中國免疫診斷技術發展趨勢
近年來,化學發光技術發展較為迅速,截至2023年化學發光技術路線市場規模達到了免疫診斷總市場規模的70%以上。但進口產品仍然占據國內的大部分市場,國產替代將持續推進。結合當前行業發展的技術現狀以及未來市場的需求,中國免疫診斷行業技術發展方向將集中在自動化、小型化、量值溯源三大方面。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免疫診斷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免疫診斷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免疫診斷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免疫診斷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