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3:《2023年中國車路協同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現狀、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四維圖新(002405);易華錄(300212);中遠海科(002401);東軟集團(600718);千方科技(002373);萬集科技(300552);金溢科技(002869)等
本文核心數據:自動駕駛滲透率;發展前景預測等
產業概況
1、定義
車路協同是基于無線通信、傳感探測等技術進行車路信息獲取,并通過車車、車路信息交互和共享,實現車輛和基礎設施之間智能協同與配合,達到優化利用系統資源、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緩解交通擁堵的目標。
車路協同行業主要包括四個領域,分別是智能車端、智慧路側、通信網絡和云端平臺。
智能車端基于LTE-V2X和5G NR-V2X技術實現車車之間、車路之間、車人之間和車云端之間的全面信息交互。智慧路側對路側信息進行收集,整合智能車端信息,提供危險駕駛提醒、車輛違章預警、道路異常提醒、道路擁堵分析、交叉路口、協調調度等功能。通信網絡負責提供車與車、車與路間實時傳輸的信息管道,通過低時延、高可靠、快速接入的網絡環境,保障車端與路側端的信息實時交互。云端平臺承擔著“指揮者”的角色。云端平臺由基礎平臺和應用平臺組成,其中云端基礎平臺為智能車端、智慧路側、管理及服務機構等提供車輛運行、基礎設施、交通環境和交通管理等動態基礎數據;云端應用平臺提供各種應用能力,增強智能網聯駕駛服務能力,降低交通事故傷亡概率,減少交通擁堵時間,提升交通效率。
2、產業鏈剖析:產業鏈分布領域廣泛
中國車路協同的產業鏈涉及到車載設備和智能交通系統、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數據處理和管理、服務提供商以及車輛制造和技術供應商等多個環節。這些環節需要相互協作和協同發展,以推動車路協同的實現和應用。將車路協同產業鏈分為基礎層、平臺層和應用層,分布領域廣泛。其中基礎層主要為設備與終端,主要包括芯片、攝像頭、雷達、云計算、高精地圖、軟件系統等領域;平臺層主要為平臺與運營環節;應用層主要為應用功能及應用場景。
基礎層企業數量較多,包括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四維圖新等龍頭企業;平臺層主要為平臺與運營環節,主要企業包括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應用層根據功能分類,安全與測試檢驗企業主要包括信大捷安、華大電子等,高精度定位與地圖服務企業包括高德地圖、北斗星通、四維圖新等。
行業發展歷程:政策不斷支持,行業逐步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中國智能交通中車路協同技術發展較晚,2000年國家ITS中心開始對相關領域進行研究,早期發展經歷了課題研究、示范應用兩個階段。
2020年9月,由百度Apollo支持建設的中國首條支持高級別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的高速公路G5517長常北線高速長益段正式通車。這是全球首次、也是唯一使用純路側感知能力,真正實現開放道路連續路網L4級自動駕駛閉環的車路協同技術,是車路協同領域的最高技術能力體現,將是全球智能出行領域的重大技術突破。2021年,全國27個省區已建成16個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建成開放測試道路3892公里,發放測試牌照700余張,道路測試總里程超過700萬公里。
政策引導是推動中國車路協同發展的重要舉措。車路協同技術是未來智慧交通的重要方向之一,2010年前后,國家開始重視車路協同技術,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各地方政府支持下,開展一些技術研究和小范圍試點。“十四五”時期,國家出臺新一代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大力支持智慧交通建設。許多城市開始全面推廣應用車路協同系統,如智能交通燈、車輛與基礎設施聯網等。未來國家將重點發展車輛自動駕駛等新一代車路協同技術。同時,將加強標準完善,推動車路協同技術在更廣泛領域的應用,服務智慧交通建設。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頻出支持車路協同行業的發展
國家規劃大力推動智能汽車和車路協同領域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框定了以智能交通為首的十大數字化應用場景的具體范圍,作為構建數字社會、提升政府數字治理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的重要指引。綱要提出要發展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的出行服務。推廣公路智能管理、交通信號聯動、公交優先通行控制。建設智能鐵路、智慧民航、智慧港口、數字航道、智慧停車場。
行業發展現狀
1、車端發展現狀:車端設備產品種類多,技術類型豐富
車載單元OBU作為整個系統的車輛接收端,是整個交通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數據源頭也是信息傳遞的終點。車端硬件包括控制器、CAN卡、全球定位系統(GPS)、慣性測量單元(IMU)、感知傳感器等,目前成本較高,量產以后有降低價格的可能。如果技術成熟,對于智能駕駛汽車而言硬件是剛需,未配置相關硬件的單車面臨更新換代的可能。除了智能駕駛必備的軟硬件外,車載信息系統也處在行業的上升期,集中度低,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從其功能上主要解決娛樂、連接、導航三大主要功能,并向平臺化升級,是實現智能汽車的必要載體。隨著智能汽車技術的不斷進步,汽車可以實現如控制家庭空調/窗簾/燈/門鎖等功能,各類應用軟件可直接安裝在汽車端,形成汽車-手機-家庭-服務互聯互通服務。
在車端設備技術特性較高的技術路線中,OTA遠程升級是應用成熟度最高的技術,而高等級自動駕駛L5是應用成熟度最低、突破難度最大的技術。在車端設備技術特性較低的技術路線中,V2X交通燈與限速預警、緊急情況自動呼叫是應用成熟度最高的技術,而停車場自動泊車是應用成熟度最低的技術。
2、路側發展現狀:路側產品技術相對成熟
中國路側設備包括路側單元RSU、高清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邊緣服務器和交通信號機,技術相對成熟,規模商用存在可能。2022年開始,在典型城市和高速公路開始擴大路側設備的建設范圍。國內RSU的部署基本配合電子收費系統(ETC)一起推廣,在收費站等區域先行普及。作為全國車聯網的“通信網絡”的重要基礎設施載體,RSU在未來有望加速普及。
3、自動駕駛發展現狀:整體呈現上升的趨勢
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是融合感知、決策、執行、通信等技術的綜合解決方案。目前,根據市場主體不同,可大致將市場上的解決方案劃分為三大派系:主機廠商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系統廠商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和量產車型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主機廠商包括傳統的車企以及所謂的造車新勢力;系統廠商包括汽車行業傳統的Tier1和一些高科技公司;量產車型中代表性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產品為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統和奧迪A8的AI系統。
中國自動駕駛汽車行業目前及將來一段時間內還將處于研發的初級階段,因此目前中國還處于自動汽車行業的發展期,目前還是以技術研發為主,預計隨著國外技術成熟度的不斷提升,國內各車企參與自動駕駛汽車研發的積極性將水漲船高。
從滲透率來看,樂觀預測到2030年,中國L0級別、L1級別、L2級別、L3級別、L4級別自動駕駛的滲透率分別達到7%、11%、51%、20%、11%。
行業競爭格局:市場參與者規模較小,競爭程度較低
從企業維度分析,車路協同企業主要分為四大陣營: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科技企業;以華為為代表的ICT企業;以德賽西威、均勝電子為代表的汽車供應商;以千方科技為代表的車路協同集成商。中國車路協同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未來將會有更多參與者進入,行業競爭格局未定。而檢驗企業能否占據競爭優勢的最核心標準即其車路協同技術方案是否能夠商業化落地。
中國車路協同行業涉及領域較廣,主要包括基礎通信、無人駕駛、交通系統、交通信息服務和車路協同平臺等領域。通過對比車路協同主要參與者的業務布局,可看出,華為和中國移動在車路協同的布局較全。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發展趨勢:向著系統化、智能化、市場化等方向發展
在發展節奏上,國家政策將進一步出臺,車路協同核心技術將獲得進一步發展,車路協同行業將依照技術應用、標準建設、技術研發、示范應用路線向前推進,未來3-5年,行業將進入黃金發展時期。從政策推動、商業落地、市場發展、建設體系等維度對行業發展趨勢進行分析,車路協同發展將呈現以下幾大發展趨勢:
2、發展前景:車路協同行業將快速增長
中國車路協同行業細分市場主要包括車端設備市場、路側設備市場、云端設備市場和運營服務市場。隨著中國汽車向智能化與網聯化快速發展,智慧路側設備不斷在城市公路、高速公路與交叉路口鋪設,云端平臺、邊緣計算與通信運營技術不斷突破,中國車路協同行業市場空間廣闊。2028年我國車路協同行業市場將達到2448億美元,2023-2028年復合增長率為13%。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車路協同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車路協同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車路協同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車路協同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