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2023年中山產業結構全景圖譜(附產業布局體系、產業空間布局、產業增加值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山產業布局體系、中山產業空間布局、細分產業布局
1、中山產業整體規劃布局情況
(1)產業布局體系:四大支柱、四大戰略新興、七大未來產業
中山擁有灣區核心區位,位于珠江口西岸,南與珠海市接壤,東隔珠江口伶仃洋與中山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相望,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一極。目前中山已經形成了“四大支柱、四大戰略新興、七大未來產業”架構的產業格局。“四大支柱產業”為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與健康、智能家電。“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智能機器人、新能源、光電光學、半導體與集成電路。“七大未來產業”為未來通信高端器件、量子互聯網、前沿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前沿新材料、前沿衛星應用技術設備、類腦智能、下一代互聯網硬件設施等產業。
(2)產業空間布局:實施“東承、西接、南聯、北融”戰略
在產業空間布局上,中山實施“東承、西接、南聯、北融”戰略。以火炬國家高技術開發區(產業園)、翠亨新區(產業園)、岐江新城3個核心平臺以及中山科學城、香山新城(中山南部新城)、中山北部產業園、中山西部產業園等4個萬畝級產業平臺為引領,實施“東承、西接、南聯、北融”一體化融合發展大戰略。
強化“東承”功能,以火炬國家高技術開發區(產業園)、翠亨新區(產業園)為主要載體,全面學習擁抱深港,深入對接深港都市圈,規劃建設深圳-中山產業拓展走廊,打造萬畝級深中合作創新區,加快推動規劃、創新、產業、營商環境、交通、公共服務等六大領域協同發展。發揮“西接”作用,以中山西部產業園為重要載體,加快與江門及粵西城市在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等方面的互聯互通,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珠西)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區。加快“南聯”步伐,以香山新城(中山南部新城)為重要載體,深化與澳門、珠海合作,加強生命健康、基礎設施、文化旅游、青年創新創業等領域的聯動發展,共建“珠中澳”優質生活圈。深化“北融”發展,依托中山北部產業園,積極對接廣州都市圈,強化與廣州、佛山在產學研合作、產業鏈協作、港口航運合作等領域的協同發展,推動北部片區與順德共同打造全球最具活力的萬億級智能家電產業集群。
中山以“3+4”重大產業平臺引領制造業布局優化。火炬開發區定位“深中產業拓展走廊高品質核心承載區、大灣區西岸創新驅動發展主引擎和高質量發展高地”,重點發展先進裝備制造、健康醫藥、光電、超高清視頻、智能終端和信創等產業。翠亨新區定位“國際化現代化創新型城市新中心、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互動發展示范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粵港澳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載體”。岐江新城定位為“中山城市新客廳”,重點發展總部經濟、現代商貿、文化創意等產業。中山科學城定位“集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高新技術企業孵化、高新技術產業集聚于一體的城市功能區”。西部產業園定位為“灣區產業升級示范區、灣區西岸智能家居產業集聚區、中山市西部智造基地”。北部產業園定位為“廣佛中融合發展先行試驗區、灣區智能制造產業高地和公鐵水聯運樞紐為一體的產業平臺”。南部新城定位為“城市副中心和粵港澳大灣區(珠西)高端產業合作平臺”。
(3)各區重點產業全景
分區域看,火炬開發區重點布局先進裝備制造業、健康醫藥產業、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等產業。翠亨新區則重點布局健康醫藥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等。中山北部產業園重點布局四大支柱產業,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與健康、智能家電等。其它區重點產業布局情況如下:
2、中山產業發展現狀情況
(1)產業結構:第三產業貢獻不斷提高
中山產業結構呈現“第二、三產業主導”的格局,2021年中山第二三產業增加值占比合計達到97.5%。
不過,近年來隨著中山房價和土地成本的快速增長,中山的經營成本過高導致越來越多的工業產業企業往外轉移。2016-2021年,中山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呈現波動下降,而第三產業貢獻不斷提高。中山第二產業增加值由2016年的54.34%下降至2021年的49.40%;第三產業增加值由2016年的43.50%增長至2021年的48.05%。
(2)產業體系之四大支柱產業:增加值超過450億元,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貢獻最大
超450億元增加值的四大支柱產業支撐著中山產業的發展。2019年,中山四大支柱產業增加值為360.80億元;2021年,中山四大支柱產業增加值高達475.05億元,三年間復合增速達到14.74%。
注1:四大支柱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速=當年四大支柱細分產業增加值總和/上年四大支柱細分產業增加值總和
注2: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與健康、智能家電在中山市統計年鑒中披露口徑分別對應:高端電子信息制造業、先進裝備制造業、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智能節能型家電。下同。
具體來看,高端裝備制造業是中山四大支柱產業增加值貢獻最大的細分產業,2019-2021年,中山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均超過百億元,2021年更是高達227億元。
分區域看,火炬開發區重點布局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產業,其中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產業主要涉及電子計算機、電子信息和光電產業,聚集了緯創資通、佳能、卡西歐等30多家企業,高端裝備制造聚焦于船舶制造與海洋工程、節能設備與新能源、成套裝備制造,聚集了中船、中機、中鐵、國電等十余家企業。翠亨新區則重點布局健康醫藥產業、高端裝備制造,其中高端裝備制造聚集了聚集了哈工大機器人(中山)無人裝備與人工智能研究院雙創基地。中山其它區域四大支柱產業重點細分子產業發展情況如下:
(3)產業體系之四大戰略新興產業:引入頭部企業,依托產業集群協同發展
中山戰略性新興產業涉及智能機器人、新能源、光電光學、半導體與集成電路,其主要的發展主要思路是引入頭部企業,如在智能機器人領域引入哈工大機器人集團,規劃產業基地、聚集相關人才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在新能源領域,則引入了正威國際集團,主要發展新能源電池。四大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情況具體介紹如下。
分區域看,火炬開發區聚焦新能源、光電光學領域,新能源主要涉及節能設備與新能源、新能源新材料;翠亨新區主要涉及智能機器人領域;中山科學城是全新的產業基地,未來該園區將定向招引新能源、光電、智能裝備、新材料、醫療器材等領域企業。
(4)產業體系之七大未來產業:發展勢頭積極向好,火炬開發區是規劃重點
中山市規劃前瞻布局未來通信高端器件、量子互聯網、前沿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前沿新材料、前沿衛星應用技術設備、類腦智能、下一代互聯網硬件設施等產業。
在通信高端器件方面,2021年底,中山通信設備、雷達及配套設備制造規模以上企業共有10家,產業增加值達到47364萬元。
在前沿生物技術和生命科技領域,目前,中山市規劃建設有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華南現代中醫藥城、西灣生物醫藥和健康產業園、翠亨生物醫藥智創中心、深中醫療器械產業園、國際醫療城、開發區健康產業園民眾片區、開發區健康產業園三角分園等生物醫藥產業園區,主要分布在以火炬開發區)、翠亨新區為主的東部片區。
在前沿衛星應用技術設備方面,2012年3月,中山市政府與中國東方紅衛星股份公司簽訂建設北斗衛星產業基地框架協議,中國航天中山北斗物聯網產業基地落戶中山市南區。中山在2015年發布《中山市北斗衛星導航及位置服務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北斗經濟產值300億元。
在下一代互聯網硬件設施,截至2021年底,中山市計算機整機及其零部件相關產品制造規模以上企業37家,2021年增加值達到21.11億元。
目前,中山市聚集的未來產業主要分布在火炬開發區、翠亨新區、中山西部產業園、中山科學城等。火炬開發區主要涉及通信高端器件、類腦智能、下一代互聯網硬件設施、前沿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翠亨新區主要涉及類腦智能、前沿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其他區域未來產業規劃如下。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廣東省數字經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院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利用前瞻資訊長期對數字經濟行業跟蹤搜集的一手市場數據,全面而準確地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報告主要深入解析了什么是數字經濟;全球數字經濟行業...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