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法律服務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整體競爭實力仍偏低【組圖】
法律服務分為訴訟類和非訴訟類
根據是否訴訟進行分類,訴訟類是指律師依據基本的訴訟思維框架確定具體的訴訟方案達到獲得委托人認可的訴訟結果的法律活動過程;而非訴訟類是指律師接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委托,在其職權范圍內為當事人處理不與法院、仲裁委員會發生關聯的法律事務,與訴訟業務相對應。
中國律師人數總人數再穩步上升
2016-2021年中國律師人數總規模逐年上升。從2016年的超過30萬人上升至2021年的超過55萬人,2021年人數同比2020年上升10.34%。
2022年2月,司法部通過官網發布《司法部有關部門負責人就全國律師誠信信息公示平臺建設相關情況答記者問》,2021年全國律師總人數達到57.6萬,律師執業權利保障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民事訴訟類案件是主要辦理案件類型
目前,中國法律服務行業涉及案件主要集中在民事訴訟類案件上。根據司法部信息,在律師辦理的約661萬件訴訟案件中,刑事訴訟辯護及代理104.9萬多件,約占訴訟案件的16.0%;民事訴訟代理532.7萬多件,約占訴訟案件的80.5%;行政訴訟代理20.8萬多件,約占訴訟案件的3.0%;代理申訴近2.5萬件,占訴訟案件的0.5%。
注:統計時間截至2020年底,到2022年6月暫未發布最新數據。
外國律師事務所駐華代表機構數量較多
目前,已有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的234家律師事務所設立約300家駐華(內地、大陸)代表機構。外國律師事務所駐華代表機構217家,香港律師事務所駐內地代表機構69家,臺灣律師事務所駐大陸代表機構14家,港澳律師事務所與內地律師事務所建立了15家合伙型聯營律師事務所,有7家在上海自貿區設立代表處的外國律師事務所與中國律師事務所實行聯營。
綜合來看,外國律師事務所駐華代表機構數量較多,其次是香港律師事務所駐內地代表機構,因此中國法律服務行業對外開放程度較好。
注:統計時間截至2020年底,到2022年6月暫未發布最新數據。
中國行業整體水平偏低
中國法律服務行業整體水平偏低,主要體現在分工不夠細致和律師占總人口的比例偏低。
我國的法律服務行業分工不夠細致,很多新興領域如知識產權領域等才剛剛起步,競爭力不足。而國際化的法律服務行業,特別是涉及到較復雜高端的法律業務,一般都需要多個領域的專業人才來共同完成。比如跨國收購項目大多同時涉及金融、投資、稅務、證券、訴訟等多方面的問題。由此可以看出,有專業分工的大型律所往往比作坊式的小所更有競爭力。
我國律師占總人口的比例也偏低。截止到2021年末全國共有執業律師約57.6萬人,但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律師占總人口的比例仍舊很低。我們的比例不只大大低于美國、加拿大、英國等發達國家,甚至低于發展中國家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即使在國內,大陸地區的比例也是低于香港地區和臺灣地區的。這種差距,反映出了我國社會對法律服務的有效需求不足,而這種情況在廣大農村地區體現的更為明顯。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法律服務市場需求與發展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法律服務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法律服務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法律服務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